03.01 千方百计解决农产品“卖难”,青岛区市这样干

青岛千方百计解决农产品“卖难”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对于市郊种植户、养殖户来说,丰收却滞销无疑是最揪心的事。为帮助广大农民解决“卖难”,青岛各级政府、平台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借助互联网+线上平台、做好农资物流等服务,千方百计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在保证城乡居民吃上价格实惠绿色健康的放心菜及农副产品的同时,推动农民增收,助力疫情防控。

政府帮忙找销路,农户丰收不再愁

千方百计解决农产品“卖难”,青岛区市这样干

莱西市组织鸡蛋外运。

“多亏了政府帮忙,我积压的这些鸡蛋终于卖出去了。资金能尽快回笼,帮助我们解决了后续生产问题。”2月26日,看着即将发往青岛港的5吨鸡蛋,莱西市林宇养殖场养殖户刘振国高兴地说。

刘振国的林宇养殖场存栏了48万只蛋鸡,因交通等原因,年后饲料却运不进来、鸡蛋运不出去,库存一度达到400多吨。莱西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得知后,积极联系镇街,协调农产品及物资运输工作。同时,协助养殖户将相关信息录入全省畜牧业产销对接服务平台,并会同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联系青岛市总工会等相关单位,帮助养殖场销售鸡蛋。31家单位认购了约420吨鸡蛋。

胶州市农业农村局推出的“益农信息社”放心农副产品直通车活动,则为产销双方搭建起一座桥梁。

3月1日下午,在益农信息社(胶州)运营中心,负责人殷语灿不时地盯着大屏幕,随时关注着农副产品的需求和配送情况。“目前我们通过搭建线上平台,将种植户、合作社等涉农主体与用户直接对接,便利居民疫情期间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为农副产品销售扩大空间。”殷语灿表示,目前该平台已经覆盖胶州187个小区,上线20天来,下单数超过3000单,日业务近1.3万元。

西海岸新区“大场草莓”在疫情发生初期,也出现了“滞销”的问题,大场镇党委积极协调,安排机关单位食堂优先采购当地草莓,每日购进百余斤,解决了果农们的燃眉之急。同时,采取“镇内接龙助力”+“镇外无接触配送”的方式,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全力帮助草莓种植户销售草莓。

在平度市,各相关部门则打起“配合战”,助销农产品。平度市商务局组织市内骨干商业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开展蔬果线上订购销售便民服务模式和平度特色农产品网销平台集中销售。同时,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协调多方资源,帮助相关企业、基地销售各类蔬菜600多吨,积极帮助种植基地、储藏企业户等办理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车辆绿色通行证400余个。

农民变身成主播,线上平台销售忙

千方百计解决农产品“卖难”,青岛区市这样干

西海岸新区大场镇把草莓节搬到网络直播平台。记者 陆波 摄

“镜头前的小伙伴们,大家好,现在我手上的草莓叫‘雪里香’,让我先尝一口,口感真的很棒!酸酸甜甜的口感……”2月22日上午,西海岸新区2020大场镇第五届草莓节启幕。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草莓节采用“线上”模式,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推介“大场草莓”。

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大场镇通过快手、抖音平台网上直播的方式,开启了“线上”草莓节,让市民足不出户,感受草莓节的欢乐氛围。“除网络直播外,我们还推出‘1元抢购5斤’‘5元抢购5斤’等限量秒杀及小程序抽奖活动,把众多惊喜送给广大市民。”大场镇副镇长于悦介绍,通过青岛中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搭建网上销售平台,销售佐贺、甜宝、美香莎、雪里香、红颜5个品种的草莓,中农公司派专人到大场镇开展线上订单分配、青岛市内物流配送等业务,确保当天采摘、当天到货,采用无接触配送,让市民在家就能尝到高品质平价新鲜草莓。

“大家好,这是我们镇上的电商平台,为了应对疫情,方便村民生活,已经上架了部分蔬菜,如果需要,可以从这上面点击购买,不用出村庄,我们负责送货到村。”2月4日晚上,胶州市洋河镇社区第一时间推出“山水洋河·四季有约”微信小程序。并将生姜、大蒜、白菜、胡萝卜、洋葱等洋河农户自产的新鲜蔬菜和各类农产品整合发布至线上平台,不仅方便了村民足不出户便可下单购物,更是为当地种植户打开了新销路。

即墨区供销社将该区130多家农民合作社生产的蔬菜等100多种农副土特产品,推上即墨古城供销社线上销售平台,以“平价进、平价出、免费送货”的网上供销方式,每天直接惠及供应600多个家庭,保证让居民吃上价格实惠绿色健康的放心菜及农副产品,推动农民增收,助力疫情防控。据悉,该平台上线以来,线上销售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订单一直不断。

鞠朋浩是平度市崔家集镇扶贫农创体、青岛前洼果蔬专业合作社“营销经理人”之一。这段时间,他和合作社十多个“营销经理人”团队通过线上接单,线下物流,每天能将合作社种植户手中的2万多斤樱桃小西红柿集中运出平度。同样位于平度市的古岘镇一里村“椿香园”,春节前头茬香椿已经在网上销售一空,近期“新茬”香椿尚未长成,网上订单已预约到4月下旬。

从货源到人工再到配送,畅通“海货”产销链

千方百计解决农产品“卖难”,青岛区市这样干

即墨区鳌山卫街道渔民正在装车外运海蛎子。

“你好,我是蓝谷电商,想和京东这边对接一下海蛎子线上销售和快递发货的事情。”在码头边,蓝谷电商平台负责人王世梅一个接一个地联系线上平台,很快就有三家平台回复可以进行合作。

为帮助即墨区鳌山卫渔民销售海蛎子,街道充分发挥电商的优势,并主动对接蓝谷电商和“即墨发布”等平台帮助推广,通过养殖户代表统一收购供货、同城配送、快递销售三项措施打通销路,并设置了专业客服为顾客提供回访、接单、购买等服务,目前单日销量就达到了8万斤,比往年的销量还高。“养殖户代表统一供货,便于控制质量。针对新鲜海产品保质期较短的问题,通过同城配送,可以解决短途运输问题。与快递公司合作,配合冷冻保温,能够实现远程销售。”王世梅介绍。

而在西海岸新区琅琊镇,丰收的栉孔扇贝遭遇“收购寒潮”后也逐渐摸索出一条新的“销售路径”。西海岸新区品牌发展中心联合青岛中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对接琅琊镇前桃园村,帮助养殖户紧急上线电商购买平台,并联系包装及物流发货。仅第一期线上爱心助农销售活动,就实现销售2728单,销量13640斤,成交额75000余元。活动还吸引大宗客户与企业实现对接,同步拓展了线下销售渠道。

一艘艘满载蛤蜊的渔船回港,渔民们用吊车将蛤蜊吊装上岸,直接装进货车,工人则用铁锨将货车上的蛤蜊摊平后,被商家直接运出码头、发往各地。在城阳区红岛街道,此时一片蛤蜊丰收的景象。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城阳区加大渔业生产服务和支持力度,不仅及时为养殖户提供供销、天气信息,并提供视频供他们学习先进科学养殖技术。同时,各社区及时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办理相关手续和证件,保证海洋养殖、捕捞、生产的正常运行,增加渔民收入。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任晓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