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力左右定價了?iPhone價格下滑或有連鎖反應

隨便翻翻跟iPhone相關貼吧、論壇、微博,“大姨媽”級別的話題基本就兩個,第一個是iPhone SE 2什麼時候發,第二個是下一款iPhone的起售價會降到多少。你看,現在大家更加關注的是能降到多少錢,應該說這是蘋果的“新常態”了。回想當初iPhone 11系列全線破發,某多多平臺上的價格直接比官網低了千元,當時有人就說蘋果這回要大賣特賣了,事實也是如此,新機的預約量比去年同期暴漲500%,也直接刷新了蘋果的財報。

無力左右定價了?iPhone價格下滑或有連鎖反應

5499元的起步價,讓網友戲稱“iPhone賣了華為價”。可以說這是蘋果有史以來最低的起步價了,確實讓今年的iPhone 11很搶手,連庫克都表示中國市場的定價策略正確。不過,業內人士對於蘋果降低首發價格的做法表示了質疑,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分析師James Yan認為,蘋果在中國的低價策略可能導致其“正在失去其歷來強大的定價權”。在他的分析數據中,iPhone第四季度的平均售價將同比下降10%,並預計2019年的平均售價將下降12%,2020年的平均售價將下降6.5%。

無力左右定價了?iPhone價格下滑或有連鎖反應

這意味著,如果蘋果在未來時間裡繼續保持這種低價首發的態勢,iPhone的價格勢必會更加鬆動,同時溢價能力也會逐漸降低。雖然更低的價格可以為蘋果的服務業務吸引更大範圍的用戶,但是這也無形中降低了iPhone手機的平均售價以及其在用戶心目中的的地位。因為,有時候高價格真的是最好的標籤,高價還能熱賣,證明了用戶對產品的認可。但價格的一降再降則會對品牌含金量與產品價值造成折損。一個很簡單的心理是,你官方降價了,原來你之前的產品並不值這麼多錢?以後你是不是還會降價?

無力左右定價了?iPhone價格下滑或有連鎖反應

某種程度上,這跟投資領域的“買漲不買降”有一定的共同之處。

至少從iPhone初代一直到iPhone 6系列,再從iPhone XR到iPhone 11的轉變,人們多多少少都能琢磨出一個味道。如果說蘋果曾經的口號是“我們造什麼樣的手機,玩家就喜歡什麼樣的手機”,那麼今天就變成了“玩家喜歡什麼樣的手機,我們就造什麼樣的手機”。從這裡也能看出一個端倪,今天的蘋果已經不再是那個買方市場時代的蘋果了,好聽了說是順應趨勢,不好聽了說就是隨波逐流。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喬幫主時代的傲嬌、偏執已經漸行漸遠,而想要堅持那種傲嬌與偏執,所付出的成本將會越來越高。人們都說“庫克時代的iPhone已經沒有了靈魂”,儘管更低的價格讓大家紛紛化身真香怪,但對於蘋果而言,降價這種行為也無異於藍色小藥丸,短時間內的雄起並不能代表什麼,無非是在“萬億水平線”上多走幾個來回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