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國考申論:“破字當頭”解決審題“最後一公里”問題

在申論學習過程中,有些考生不得法門要領,盲目或是摸索式做題;有些考生過分注重技巧而忽視題目本身的重點信息,錯誤的“量的積累”無法實現質的飛躍。須知申論的作答要求蘊含命題人的意圖,審清題目才是高分的關鍵。而我們諸多的考生對待題幹及要求只是走馬觀花式讀題,沒有“審”的過程;沒有走心的分析;沒有明確的方向,最終也只會迷失於材料的“迷幻森林”。此次中公教育專家將帶領廣大考生深挖題目信息,明晰作答方向。

一、不破不立——釐清題幹關鍵詞

申論的作答要求分為兩部分:一、題幹,審清題幹關鍵詞方能確定材料閱讀時的側重點,也就是題幹明確作答方向;二、要求,審清要求理解具體含義並滿足要求,才是獲得高分的關鍵,所以要求即評分標準。以上為宏觀基本信息認知,若是想要具體瞭解命題人的意圖我們還需要細緻的釐清題乾的關鍵詞。

第一、明確關鍵詞,確定題型“他是誰”。申論一共有五大基礎題型分別是歸納概概括、綜合分析、提出對策、貫徹執行、申發論述。每一種題型的判定都有特定的關鍵詞,且每一種題型的作答思路重點內容都是不同的,所以只有知道“他是誰”,才能採用專門的方法破解他。

第二、看清作答範圍,知曉範圍“他在哪”。國考申論的每個題幹都會有“根據給定資料N”,這表明答案的尋找範圍是“給定資料N”,答案出處也來源於此,可不必閱讀其他材料。

第三、認準作答對象,抓緊線索“去找他”。申論主要考察的有“一個主題”題加“四個要素”。“一個主題”指的是文章寫作的主題,“四個要素”指的是“問題、原因、影響、對策”,即使內容千變萬化,但本質仍是這五項要素。

第四、準確理解特色要求,滿足全部要求。高分在手,天下我有。申論的每一種題型都有專屬的常規要求和特殊要求,這裡我們概括為特色要求。要求一般為四到五個不等,從內容到邏輯都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準確理解每一個要求的含義,作答題目時滿足所有的要求,才能獲得高分。

二、破而後立——建立作答框架

當作答要求中的所有關鍵信息都被準確、明確地理解時,輔助我們前面學過的做題技巧,建立作答題目的理論框架,按照詞句段篇的閱讀方法,精細化閱讀勾畫材料中關鍵詞,進行加工處理書寫,答案就得以呈現。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專家為大家介紹的審題技巧,希望能對大家解決審題“最後一公里”問題,真正審清題意,明確命題人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