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在軍事上不利於防守,為什麼還會成為六大古都之一?

開封這個城市曾經做過七朝的都城,所以又被稱為七朝古都。在七個朝代裡面,北宋建都的時間最長,七朝總共建都時間是366年,北宋在這個地方建都就達到了168年。在北宋末年,城市人口達到了150萬,日本學者認為達到了170萬,所以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大都市。開封這個地方周圍沒有什麼起伏的高山,這樣的一種地形位於平原這個區域,一馬平川,是兵家是大忌,非常不適合作為都城。那麼開封成為都城到底憑的是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字“水”,這個水指的是曾經在古代長期存在過的一條運河,叫做汴河。

開封在軍事上不利於防守,為什麼還會成為六大古都之一?

汴河是隋唐宋大運河其中的一段。在隋煬帝時期開鑿了南北大運河,把我國的五大河流,海河黃河,淮河,長江與錢塘江連為一體。連通五大河流有四段運河,其中連接黃河與淮河的這一段,叫做通濟渠,唐代和宋代的時候叫做汴渠或者是汴河。汴河在四段運河裡面運輸最為繁忙,所以地位也最為重要,而開封恰恰就位於汴河的中上游,位於“水陸要衝,運路咽喉”,地位非同一般。唐代中期的時候發生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爆發以後我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的這種經濟遭到了破壞,所以我國的經濟重心就轉移到了東南地區,大運河就成了國家的命脈之河。因為當時的都城都還在北方,唐代的都城在長安,而北宋的都城在開封,所以就需要運輸大量的糧食和物資到北方,水路運輸是最經濟的,最便利的,又是最快捷的,所以這條大運河就成了唐宋王朝的命脈之河。不能發生問題,發生問題就很嚴重。

786年的春天,就發生了問題,這個時候是唐代的唐德宗在位。就是汴河這一段的中下游這個區域有一個割據藩鎮叫做淮西節度使,這個淮西節度使就出兵佔領了汴河的下游,汴河的運輸就被掐斷了,長安時間長了以後就缺糧了。缺糧了以後,守衛長安的士兵就不答應了,士兵們就說如果我們的標準再降低,我們就要造反了。唐德宗簡直惶惶不可終日,眼看皇權就要不保了。正在這個時候,他得到一個消息,兩浙節度使韓滉通過武裝押運的方式強行通過汴河運輸了三萬斛糧食到了陝州,離西安已經很近了。唐德宗得到這消息異常興奮,所以就跑到 東宮裡面,對自己的太子說:“

米已至陝,吾父子得生也。

開封在軍事上不利於防守,為什麼還會成為六大古都之一?

這個事情很典型,我們常說民以食為天,皇帝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既然問題出在汴河上,怎麼辦?唐德宗就在開封這個地方派駐十萬重兵來保證汴河運輸的暢通。這樣一來開封的地位就急劇提升,成了當時唐代城市中的新貴。帶了唐代末年的時候,有一個人叫做朱溫,他當時的官職就是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汴州是開封在唐代的稱呼。他就以汴州刺史和宣武軍節度使的身份起家,手握十萬重兵,後來就代替了唐朝,推翻了唐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唐哀帝,建立了梁這個政權,歷史上叫做後梁。因為朱溫是在開封起家的,所以他就把都城放在了開封。後來五代時期的後晉,後漢,後周也都把都城放在了開封。這樣看,似乎開封作為都城的地位已經沒有什麼問題了,但是到了北宋的時候卻又起了一場遷都風波。

北宋的建立是因為後周的大將趙匡胤通過發動陳橋兵變而建立起來的,建立起來之後暫時把都城也放在了開封,主要的任務是用於統一全國,當全國基本上統一之後,宋太祖扎狂言就開始有了新的想法。一直有一個問題他感到很糾結,開封這個地方沒有名山大川,作為一個軍事家他覺得非常不利於防守,作為都城非常不合適,所以就有了遷都的打算。976年的時候,在北宋建立16年之後,當他帶領文武大臣到洛陽他的老家去參觀考察的時候,他就向大臣們攤牌了,說我要遷都到洛陽,而且進一步還要遷都到長安,他給大臣們說了這樣一段話:

吾將西遷者無它,欲據山河之勝,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也。

意思就是是我西遷洛陽和長安沒有別的打算,只是想來安定天下。本來他以為他的這個想法向大臣們一攤牌,會得到大臣們的一致擁護。他萬萬沒有想到他一說出來這個打算以後,沒有一個大臣投贊成票,都投了反對票。其中他的武將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就是他的禁軍司令叫做李懷忠說了一段話很有代表性,他說:

東京有汴渠之漕,歲致江淮米數百萬斛,都下數十萬人,鹹仰給焉,陛下居此,將安取之,且府庫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動搖。

這一段話很長,說了三層意思。第一層,他說開封這個地方有汴河運輸的有利條件,開封這個地方的百萬老百姓和數十萬軍隊就依靠這條汴河。如果你遷都洛陽和長安,那麼運河就要經過黃河,非常不利於運輸,這是第二點意思。第三點意思,從五代以來建都就在開封,而且我們北宋十幾年都建都在開封,根本已經穩固了,你再遷都,恐怕會威脅到國家的安定。

開封在軍事上不利於防守,為什麼還會成為六大古都之一?

三條理由說的非常有道理,大臣們都附和李懷忠的這個意見,包括宋太祖趙匡胤的親弟弟當時身為開封府尹和晉王的趙光義也表示贊同。在這種情況下君臣之間又展開了辯論,最終的結果是趙匡胤聽從了大臣們的勸告。所以我們看這場爭論的焦點其實就是汴河,因為開封具有汴河運輸的有利地位,所以它才與洛陽和長安的都城的博弈中笑到了最後,成為全國的都城,成為我們中國古代北宋時期長達168年一個首善之區。

宋人邵伯溫寫了一本書叫做《邵氏聞見錄》,他提到說在宋仁宗嘉佑六年的時候王安石做了宋仁宗的知制誥,就是替皇帝撰寫詔書的,有權有勢。有一天他忙完了公務以後回到家,見到自己的內室坐著一位非常漂亮的年輕女子,他感覺到很吃驚,就問這位女子是怎麼回事。然後這位女子就告訴他:

妾之夫為軍大將,部米運失舟。家資盡沒猶不足,又賣妾以償。

這位女子說的這段話牽涉到北宋時期的一個運輸政策,就是大運河的運輸政策。為了保證北宋開封糧食和物資的供應,當時的北宋政府做了三個規定,第一項規定是設立專門的漕運機構叫做發運司,負責大運河的運輸。第二項規定,是組建綱船隊伍,國家專門撥出專款,打造了6000艘綱船來運輸糧食和物資,每十艘船組成一綱,所以叫綱船。第三項規定就是制定押綱人員,為了保證運輸的安全,專門從軍隊中挑選一些中下級軍官,或者說那些富家子弟,讓他們專門負責押運這些糧綱,如果出事,就由這些押綱的人進行賠償,甚至有可能入獄。這個女子說的那段話就是因為他的丈夫在押送糧綱的過程中翻了船,所以才出了問題。

開封在軍事上不利於防守,為什麼還會成為六大古都之一?

那麼這個女子怎麼到了王安石的家裡呢?這和王安石的夫人有關。王安石的夫人是吳氏,這個吳氏既賢惠但有非常濃厚的封建的,迷信的一種意識。她感覺到到了京城以後,他看到京城裡面有一種風氣,眾多朝臣家裡面都蓄養有妾,他感覺到自己的丈夫做了知制誥,所以自己家裡面有權有勢家裡又不差錢,所以就沒有經過王安石的同意就把這位女子買到了家,準備給王安石當妾。王安石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後就把這位女子送回了家,讓她與丈夫團聚,而且也不再追究給人家的那個錢。

這個事情在後來也一再發生,在《水滸傳》裡面就有楊志這樣的一個人,他是楊家將的後代。他曾經押送過花石綱,也押送過生辰綱,也就是說這押綱制度當時是一種固定的制度,在水路有糧綱,在陸地上有押車的車綱。楊志押送生辰綱的時候也出了事,這兩個倒黴事劉出在他的身上,無法進行賠償,所以後來就被逼上了梁山造了反。通過這兩件事我們看,似乎這個押綱人承擔著巨大的風險,似乎很倒黴,但是這又有一個問題,如果說所有的押綱人都是這樣的一種遭遇的話,那麼還有人願意押綱嗎?所以背後還有另外的一種利益在裡面。這就牽涉到北宋的另外一種運輸制度。它叫“夾帶”。

當時北宋的開封城運輸量特別大,為了保證這些運輸,提高這些押綱人和船工的積極性,北宋政府規定每一艘船80%運輸糧食和物資,另外20%你可以搞一點夾帶,運輸點私貨到開封來賣。從江浙這一帶來的,一般會運送一些瓷器,絲綢,還有一些海產品,香料, 都是東京市場奇缺的東西。賣完以後回去的時候還可以帶一些開封市場上的一些稀罕貨到南方去賣來彌補他們押綱和運輸過程中津貼的不足,提高他們運輸的積極性。所以只要運輸過程中不出問題,這些押綱人和船工就有一定的經濟利益,正是這種經濟利益才使很多人願意冒這個風險擔當押綱人。

開封在軍事上不利於防守,為什麼還會成為六大古都之一?

北宋東京的繁華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例子來加以說明,就是“不夜水城”。第一個時段我們說黃昏。黃昏是一個城市剛剛進入晚上的一個序幕,這個時間段我們說一個人他叫柳永。柳永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作了很多優美的詞,其中有一首詞叫《雨霖鈴》,在這首詞裡面他曾經有這樣幾句話: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通過這樣一部分詞,柳永告訴我們在黃昏的時候他與他的戀人在開封分手,坐著汴河的船要到楚地去。他給我們傳達的信息,第一在黃昏的時候開封的夜生活開始了,而汴河邊上的長亭,這些茶館,這些酒樓就成為人們惜別相聚娛樂的場所,開封城的人氣開始旺了起來。第二個信息就是開封這條汴河白天運輸的是漕船,而道晚上的時候又有大量的客船,運輸非常繁忙。第三個,他告訴我們通過這條汴河可以進入楚地,楚地就是湖北,湖南的這塊區域,說明大運河它是一個龐大的運輸網絡系統,四通八達。

這是這個時間段,再說第二個時間段入夜,我們說一個文人蘇東坡。在宋仁宗嘉佑元年的時候,蘇東坡蘇軾20歲,他與弟弟蘇轍兩個人一塊兒第一次到開封來參加科舉考試。他來到開封的那一年正好下了很大的雨,到了秋天的時候雨才停下來,但是很多地方遭受了水災。儘管如此,有一天晚上,他和他的弟弟登上龍津橋的時候,看到龍津橋下人頭攢動,人們摩肩接踵,燈火輝煌。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開封的夜市,所以對它的印象非常深。後來蘇軾做官,到了南方的巴東,到了牛口這個地方,也是像開封那樣的一個夜晚,也有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但是牛口這個地方卻寂靜得出奇,所以讓他想到了第一次到開封的時候碰到的那個夜市的情景,所以就作了一首詩《牛口見月》:

忽憶丙申年,京邑大雨滂。

蔡河中夜決,橫浸國南方。

新秋忽已晴,九陌尚汪洋。

龍津觀夜市,燈火亦煌煌。

蔡河是當時開封城內的另外一條運河,龍津橋就位於蔡河與當時的北宋東京城的主幹道御街交匯的那個地方,周圍人口眾多,所以是一個繁華的夜市所在地,這才給蘇軾留下了這麼深刻印象。現在很多城市發展旅遊都有夜市,而追根溯源這個夜市的起源地卻在開封。

這是第二個時段入夜,我們再看第三個時間段深夜。深夜除了夜市還有其他的情景,在這裡我們說一個人叫劉子翬。劉子翬他本來是福建人,他的父親當時在北宋東京做官,他跟隨他的父親一直在北宋的都城開封長到了28歲。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在劉子翬的印象裡非常深,後來北宋滅亡了,南宋的時候劉子翬就寫了20首詩叫做《汴京紀事二十首》,來回憶當時北宋開封的生活,其中有一首他這樣寫到:

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

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

梁園的歌舞美酒都很風流,令人流連忘返,但是最快樂的是夜深登上樊樓。根據史書記載,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的確有一座樊樓,這個樊樓當時在皇宮不遠的地方,是五座三層樓,中間是一些飛橋相連,雕樑畫棟,雕飾得非常豪華,裡面有很多雅間,晚上還有陪酒的一些歌女,侍女,所以顧客盈門,生意非常紅火,它的檔次就如同今天我們超五星級的豪華大酒店,所以就成為了當時像劉子翬這樣的一些官宦子弟文人士大夫比較喜歡的一個休閒娛樂,餐飲場所。在《水滸傳》裡面,我們大家都知道宋徽宗,宋徽宗也禁不住樊樓的誘惑曾經數次來到樊樓與京師名妓李師師在這裡約會。這就是到了深夜開封城的生活。我們從黃昏到入夜,再到深夜,看到的是豐富的北宋開封的夜生活的情景。所以我們說夜生活已經成了我們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這種夜生活是在北宋建都開封的時候才開啟的這樣一個大幕。

開封在軍事上不利於防守,為什麼還會成為六大古都之一?

北宋統治者就更加愛護這條汴河,更加的敬畏這條汴河,更能體會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而在這個方面開國皇帝趙匡胤他的體會更深。他曾經有兩點體會,第一點體會他覺得五代時期那些掌握兵權的武將是封建統治的禍水,這些人往往手握兵權推翻當朝的皇帝,重新建立一個新的王朝,像兒戲一樣。他本人就是通過奪取人家後周的政權而建立了北宋,所以他有體會。第二個體會,文人士大夫卻是載舟之水,為什麼說是載舟之水呢?文人士大夫的個性非常像水,表面上看起來很柔順,很無力,但是又很剛強,他剛強的這一面可以引導社會的正氣,社會的風尚,也正是因為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宋太祖趙匡胤在位的時候他就主張要用文人士大夫做宰相,所以他的宰相基本上都是進士出身,而且甚至主張武將也要讀書,重視知識。他留下了一句很有名的話給他的後代子孫:

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他說的這句話後來就成了整個宋朝的一個祖宗之法,後來的皇帝都照此來辦理。我們怎麼能夠證明他們都照此來辦理的呢?宋神宗的時候,在元豐五年出了一件事。宋神宗當時組織軍隊,和西北的西夏開戰。西夏是衣蛾少數民族的小的國家,但是跟西夏打仗的時候,宋軍卻大敗而歸,宋神宗非常震怒就追究責任。追究責任的時候就追究到了一位漕官的身上,運糧官是他失職所以造成了戰爭的失敗。宋神宗非常生氣,就下令把這位漕官給殺掉。第二天上朝的時候他還記得這個事,所以一上朝就問當朝的宰相蔡確他說我昨天告訴你要殺掉那個漕官,這個事情你辦了沒有?蔡確說我正準備向你報告,宋神宗就說這個事還有什麼可報告的,你把他殺掉不就行了?蔡確接著說了一段話:

祖宗以來,未嘗有殺士人事,不意自陛下始。

我們從宋太祖趙匡以來,就不殺士大夫和言事的人,我沒有想到您要開著口子了。這就證明這個漕官詩歌文人士大夫,屬於不被殺的這個行列。宋神宗一聽有道理,所以沉吟了一會兒就說“

可以刺面,配遠惡處”,說完這句話旁邊的門下侍郎章忳又接著說了一句話:

如此,即不若殺之。上曰,何故?曰,士可殺,不可辱。

蔡確和張忳底氣為什麼這麼足?就是因為有宋太祖趙匡胤說的那一句話作為尚方寶劍,而宋神宗也沒有一意孤行,就赦免了這位漕官。所以我們說文人士大夫,知識分子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階層,他們除了知識沒有別的,因為有了不殺文人士大夫的這個規定,所以北宋時期一直奉行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這個決策。這個決策的奉行就使文人士大夫一旦走上仕途就可以鞠躬盡瘁來發揮他們的治國才能,一旦政治上失勢,也不至於被殺頭,可以繼續從事文化創造。

開封在軍事上不利於防守,為什麼還會成為六大古都之一?

有時候我們覺得很奇怪,北宋這個王朝表面上看起來文弱,與西夏打仗也打不過,與北邊的遼,金打仗都失敗,但是卻出了很多名人,除了像司馬光這樣的名人,還出了像包拯,這樣鐵面無私的千古清官,還出了像范仲淹這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這樣的宰相,而且北宋的文化也非常具有特色。在文學,史學,書法,繪畫,科技,哲學等等各個方面都達到了一個高峰。它之所以能夠達到這樣的一種文化的高峰我覺得與宋代執行的這種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的這個國策是密切相關的,因為有了這樣的一種國策,它就把文人士大夫這個精英的社會階層與封建統治的命運捆綁在了一起,可以說是同呼吸,共命運,使文人士大夫維護了北宋的江山社稷。

歷史往往愛跟人開玩笑,依靠誰而興起來的開封這座城市到北宋末年的時候卻因為一個皇帝而毀在了水上面,這個皇帝就是宋徽宗。宋徽宗晚年的時候,置祖宗的古訓於不顧,也徹底地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這個道理丟到腦後,利用曾經給開封帶來繁華的這條汴河徵集大量的運輸船來運送花石來大建皇家園林,鬧得民怨沸騰,再加上他運用了像蔡京,高俅這一類人,所以就使國庫空虛,民怨沸騰,國力大大地衰落。所以到了1126年的時候,當北方的金兵打到開封的時候北宋就無力抵抗。1127年,開封城被金兵攻破,這位宋徽宗就做了金兵的俘虜,北宋就滅亡了。

開封在軍事上不利於防守,為什麼還會成為六大古都之一?

北宋的滅亡也意味著開封作為全國性的都城地位的喪失,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國家的都城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的長安,洛陽,開封就畫上了一個句號。從此以後,我國的都城就開始南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