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一些大學教師流失也很嚴重,許多博士、教授選擇到南方的大學就業。你怎麼看?

孫啟耀英語教授


俗話到:“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如果一個地方的人才開始往另一個地方跑,請不要去埋怨什麼人,更不要有什麼抱怨,我們應該首先反身自問,為什麼我們就留不住人才呢?

離開,如果只是個別人的事,那可能只是他個人的事,如果是一大批人的事,那就肯定是人才生態環境出了問題。

現代社會,誰都知道人才的珍貴,南方的許多院校憑藉他們各方面優越的條件、優厚的待遇,吸引走了大批其他相對落後地區的人才,這說明南方院校的人才觀是先進的,是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

相反,相對落後地區的院校面對新形勢估計不足,反應遲緩,不僅錯失學校發展的良機,也使學校一步步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既然如此,與其“生氣”,不如“爭氣”,為什麼,不能儘快做出調整,主動適應新的形勢呢?如能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還怕留不下人才嗎?

1.打破規矩,唯才是舉。古人曹操在人才的應用上都能做到“唯才是舉”,難道今天的我們還不如一個一千多前的古人嗎?在職稱、工資、升職等方面要“不唯上”“不唯官”,這樣才可能最大可能的突顯人才,留住人才。

2.多提供學習培訓的機會,搭建成長的平臺。知識分子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對自己的成長特別在意,如果人才留在學校失去了對學科前沿的關注和參與機會,那對於人才來說可能就是最大的浪費,甚至是犯罪。所以,學校要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搭建好的平臺,要設法讓年青教師有嶄露頭角,登堂入室的機會,這樣他們才能安心工作,勇於攀登。

3.真情關心,感情留人。一個學校或院系的領導是用來幹什麼的,這個問題必須要搞清楚。所謂領導,無論大小都應是為其他老師服務的,不是用來對老師們吆五喝六的,有這種行為和苗頭的領導應立即離開領導崗位。不僅如此,領導不僅要明白自己的職責,還要反過來,儘可能搞好與其他老師的關係,要捨得感情投資,可以說,這是能留住人才成本最低的一招了。

若能做好以上幾點,還怕留不住人才、害怕“孔雀東南飛”嗎?


山坡喜羊羊


本人東北人,遼寧人一個。我13年大學畢業,是全國前十名的名牌大學。家裡讓考公務員,我當時報考瀋陽的公務員,瀋陽和南方不同,雖然也是公開招考,但是很多專業都是特招的,就是去指定院校招人。其實那些他們去招人的學校挺一般的,我們這些名牌大學畢業的反而沒什麼機會了。

然後我的高中同學,北航研究生畢業,畢業後去大連一個國企找工作,面試的時候,對方直接和他說,你不要來了,我們都是要瀋陽航空的學生。估計應該都是內定了。無奈之下,他去了深圳。

作為東北人,都希望自己的家鄉好,希望能留下來東北好好建設家鄉,但是,現實非常無奈。

現在我們高中同學裡,回東北的越來越少了。沒辦法,想回去也不能回了,在南方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現在慢慢適應了南方的生活和工作,但是還是希望家鄉好。


老於聊公考


一次高鐵上,路遇一對大學教授夫婦,他們剛剛從東北某大學辭職,去新單位報到。

原單位哪裡沒說,新單位哪裡也沒說。

女性不願意聊工作的事,男性也是很含蓄地表達了對東北工作環境的失望。

他們也是糾結了許久,到新單位考察幾次,最終在孩子上了大學之後,決定離開原單位。

沒有比較就沒有選擇。人到中年,選擇放棄穩定的生活,更需要勇氣。可是有了重視人才的環境,他們捨不得放棄實現自己價值的機會。。

“雙一流”時代,人才爭奪戰是一場迴避不了的殘酷競爭,不重視人才的高校必然面臨著嚴重的人才流失困境。

雖然教育部明確指出不鼓勵從東北地區高校引進人才,但事實上,高校合理招攬人才無可非議,教師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發展平臺也無可厚非。

優秀的人為何不選擇有更多發展機會的平臺?

一紙公文擋不住人才流動的步伐,他們愛國愛家,也愛自己。

東北地區的高校要留住人才、引進人才,只有增強自身的吸引力才是根本。依靠政策手段,或者強壓方式是留不住人的。

東北目前不具備地理優勢和經濟優勢,要想留住人才,只有努力創造學術環境優勢,用事業留人、用情感留人。

如果校方從福利待遇到學術環境,從教授的個人生活到家庭的後顧之憂,都不讓教授困擾;如果校方能夠給教授們創造一個能夠體現尊重知識分子、重視知識分子的工作環境,也許教授未必會選擇離開。

當然,教授們也得重視合同契約精神,建立按契約辦事,合理流動的環境。


媽咪老師


  • 東北地區最近十幾年人才流失情況的確是比較嚴重的,現在已經慢慢的開始波及到高校教師了。
  • 待遇。可能東北地區高校教師選擇去南方高校當老師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南方學校能夠開出的待遇要比東北高校高很多。打個比方,如果一個年輕人在東北高校能夠拿到一月1萬元的收入,而到南方高校已能夠拿到一月2萬元的收入,他們肯定是能心動的。
  • 跟風趨勢。有的高校老師看著自己的同事到南方高校發展的很好,所以自己也就心動了;可能再加上前同事的鼓吹,自己就更加的心動了,讓自己的前途是聯絡一下南方高校的職位,如果條件合適的話就會跳槽到南方高校。另外,東北高校教師跳槽的南方,可能也是因為受到了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現在很多東北人都去廣東廣西海南這些省份發展,這些高校教師可能也有朋友去南方發展,所以他們就跟風去了南方發展。

  • 經濟發展。最近一二十年東北的經濟發展的確是很緩慢的,東北地區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而且這些工業企業大部分屬於國企,最近一二十年因為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導致這些企業虧損比較嚴重。如果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速度緩慢的話,本地的財政收入也就會降低很多,這也會影響到當地政府補貼當地的高等教育發展。如果高校得到的教育經費比較少的話,那麼學校裡面老師的收入水平可能也會比較低。相對應的話,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很不錯,高校得到的政府補貼也很多,高校教師的工資待遇水平也很高。

  • 氣候。另外一個影響東北高校教師到南方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氣候。東北地區冬天的時候,氣溫能夠達到零下三四十度,而廣東、廣西、海南這些省份冬天最低氣溫只有個位數,相對來說南方是要比東北宜居的。
  • 社會人情。東北地區的人情比較複雜,辦什麼事情都需要社會關係,可能這樣的辦事模式也影響到了學校的管理,高校教師覺得自己的才能在學校裡得不到正常的發揮;東北地區高校的教師認識到了問題的癥結,覺得如果去南方高校任教的話,好好做科研說不定能夠被重用。

饕餮視聽


本人就是遼寧人,現在在北京一所大學讀博,即將畢業自己也面臨回家還是在外地的選擇,想說下自己的真實想法:

首先,待遇是一個比較大因素,南方工資水平確實要比北方好很多(北京除外),特別是對於大學老師和研究生,浙江江蘇的單位往往提供大量的科研啟動資金和安家費,相比之下北方几乎沒有。

其次,與個人發展的專業方向有關,北方多是傳統重工業加工製造業,南方多是互聯網等高科技企業。現在各大高校的熱門專業多集中在計算機通信等,必然導致畢業就業傾向南方。

最後,感覺與南北方人生活方式有關,北方多國企,家裡人都會認為公務員是最好的工作,人工作的活力相對較弱,而南方多是私企,工作的動力比較強,會導致一些充滿熱情的大學老師和研究生更傾向於去南方。

當然生活環境空氣質量也會有影響,但可能我更在意前三點


痘痘的垂死掙扎


人才流動是正常現象。

這幾年東北高學歷、高職稱人才出現向南方大規模流動的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作為曾經的高校教師,我的很多朋友都到南方了。

對這個問題有著最直接的感觸。

大致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3個方面:

1、待遇差別太大了

有人可能說近幾年東北經濟不景氣是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放到別的行業,這的確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但是,對於高校教師來說,

東北經濟不景氣不是根本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幾年南方的高校瘋狂引進教師,

給出的條件誘惑力太強了。

舉幾個我瞭解的例子吧。

(1)廣東省、浙江省等沿海城市的待遇:

博士、副教授一次性引進費用大概30萬—70萬不等。

提供中轉住房,科研啟動金,給購房補貼、除了工資還有津貼。

(2)西南貴州、雲南、重慶和四川等省份的待遇:

東南沿海引進人才的待遇高可以理解,

但是西南省份這兩年也在瘋狂引進高校師資。

攀枝花學院引進博士的費用是60萬。

大家想一下,從東北到南方,換個單位就到手幾十萬。

這個誘惑大不大?

2、工作環境的原因

東北機制、體制僵化,

在高校也是一樣的,官僚主義盛行。

南方在這方面要好很多。

大家同樣有能力,

在東北不靠關係,可能很難出頭。

但是,在南方,尤其是珠三角和長三角關係的影響就淡化很多。

3、氣候的原因

雖然東北冬天有暖氣,

但是一個冬天的戶外運動太少。

年齡大了,氣候寒冷容易得心腦血管疾病,

所以東北人冬天還是願意到南方過冬,

於是三亞變成了黑龍江省三亞市。

東北有不少博士、教授到南方工作,

也會考慮氣候的原因。


雷哥觀教育


會扭轉的,就像剛改開時,中國最聰明的年輕人都千方百計出國,很多人出去了,但沒見他們有啥成就,前些年還能回來參加同學會,講講西方的發達先進,環境好之類,現在很多人都不敢參加國內的同學會了,因為混的比當年不如自己的同學差的多,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以東北的各種資源稟賦,是中國具有最先實現現代化的潛力的地區之一。前些年南方發展的快就一定會延續嗎?吐楊吐森破!經濟發展自己不去平衡,必然會有一股力量出現去達成平衡,比如,貿易戰出現,一旦惡化,然後出口受阻,外資撤離,巨量的代工廠停工,南方工業還剩下啥?工業萎縮,那一畝三分地能吃飽飯嗎?人餓死了有一百套房子有意義嗎?當年宋朝比契丹金朝蒙古富裕多了,怎麼被壓著打?後金和清朝比明朝落後吧?最後誰是誰的奴隸?

一時的富裕不是永遠的,富裕也不是決定一切的。

東北必將崛起,歷史的天空有個聲音在迴盪,失東北必失天下!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歷史的邏輯一定會起作用,儘管可能換個方式途徑。


大東北龍


這種現象確實存在,許多博士、教授、包括一些高校的學生都願意選擇南方就業。概括起來就是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南方經濟的發達,豐厚條件的吸引。

最近幾年,南方特別重視人才的吸引,有的落戶,有的用分房,有的年薪幾十萬來吸引,還有的可以安排家屬工作,科技人才引進補貼等等搶人手段。這樣優厚的待遇之下,自然吸引更多的人才。最典型的就是前一階段,深圳的招聘有錢、有閒、有尊嚴,怎能不吸引人眼球?



二、自然環境的差異

一些高材生,北方的可以適應南方,但是南方很少能適應北方冰天雪地的寒冷,特別是些年紀大的父母,都希望去南方溫暖的地方可以跟著去養老,卻很少有父母希望上冰天雪地的地方,未來很不適應,容易生病等等。這種南北方氣候的差異,也導致了一部分人去南方。

三、對教育對人才的重視態度

最近幾年,我們看南方對人才的搶奪如火如荼,想盡了一切辦法,用盡了一切手段挖人才,因為執政者知道搶人才就是搶未來經濟的發展。

但是北方觀念落後,招聘的時候仍然採用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雖然有一些考試是相對來說還是公平,但是有一些事情還是需要走關係,找後門,對人才也沒有做到十分的重視。重關係、輕能力這都影響了人才的選擇。

我們從高校的雙選、招聘可以看到,南方的學校往往十月份,九月初就開始了招聘,而北方的一些用人企業單位在第二年過了年之後才開始動作。這樣的搶人速度大大落後,也決定了一些人才的流失。



四、事業發展的前景

南方重視真才實學,所以一個人真有本事就可以任其翱翔發揮,真的可以在事業發展過程當中,有一個美好的前景。但是北方仍然採用了舊的升遷模式,甚至裙帶關係,這些大大傷害了一些有才華,想做事情的人。這種落後腐朽的用人機制,導致了大量人才的流失。

五、南方良好的配套生存環境

南方經濟發達,也導致了一系列的配套生存環境發達,比如說高超的醫療條件,教育條件,還有一些資源的整合,都比北方先進。這就導致了很多家長為孩子著想,也要盡力的去南方,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給老人更好的醫療。


作為北方人,真的希望家鄉能夠進一步的完善改進,能夠吸引大批量的人才留下,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做貢獻。也希望我們的教育環境、用人理念能夠大大的改善。把真正的人才留住,把北方的經濟提升上來。讓我們的家園更美好!


雲夢談教育


最搞笑的是改革開放之初,粵東某縣一個知名中學,一位老師被深圳挖走,這個中學的老師帶著一點點資金前往深圳做這個老師的思想工作,結果前往做工作的二位老師也被深圳方面倒過來做工作,最終全留在深圳!從此以後,人才流動,很多單位表示理解!當然不理解也要逼你理解的!!!


手機用戶5994689473


很正常的人才流動現象,有的老師也是被“挖”走的。


一些中西部知名高校的教授、學科帶頭人因為各種原因出走學校,往東部或沿海發達地區名校或普通大學任教最近幾年非常普遍。經濟發達地區的985高校或非重點大學都會將人才引進的眼光瞄準中西部的好大學,尤其是東北、西北的985、211高校,然後挖人。


這種現象被戲稱為“孔雀東南飛”。


以地處西北的蘭州大學為例,改革開放以來流失的人才,可以再辦一所蘭州大學。主動走或被挖走的老師中很多都是學科帶頭人、院士、準院士,蘭州大學的某些學科出現了塌方和斷層。但近幾年,隨著國家政策的引導,和辦學條件的改善,蘭州大學人才流失的現象的得到了遏制。


東北、西北地區高校人才流失嚴重的原因:


1.經濟發展的差距.

改革開放以來,沿海、東部地區率先發展起來,把中西部地區,尤其是東北和西北地區遠遠的拋在後面,經濟差距逐漸拉大。經濟發展一滯後,基礎設施、環境衛生、醫療健康、教育水平就會和東部地區產生差距。而且地方政府難以在資金方面大力支持當地高校的發展。


一方面,經濟發展的落後,生活條件、質量和東部地區差距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區的大學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有效支持,發展受限。


辦學經費就是一個例子,同樣是985高校,卻不同命。蘭州大學2019年的教育經費卻不到浙江大學的四分之一。辦學經費,都沒有經濟發展水平更好城市,武漢、成都的211高校武漢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多。地方政府支持的不足,是重要的原因。

“倉裡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面對這樣的狀況,很多西部、東北地區高校的老師為了自身事業和家庭,就會選擇出走,到物質條件更好的東部、沿海高校任職。


2.高校發展的搶人大戰。

師資力量是衡量高校實力最重要的一個標尺,也是培養人才,提高辦學質量的關鍵。師資隊伍強,學科科研實力就上去了,就能培養更多為優秀的人才,學校的知名度、社會認可度就更高。

所以,人才競爭是高校競爭的根本。


中國有2000多所高校,985高校就是39所,211高校有100多所,各個學校,尤其是綜合性大學,開設的專業都大同小異,你有的專業,我也有。然而,由於辦學屬性、歷史原因,師資力量分佈卻不是均衡的。


即使是211高校,也有著其他985高校所沒有的優勢專業學科及雄厚的師資力量。比如,雲南大學的民族學,就比中山大學的民族學學科實力強。

即使是清華北大,也有自己的弱勢學科。比如,清華北大的醫學和農學學科就比較薄弱。在教育部公佈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排不上號。


為了發展自己的弱勢學科,東部、沿海高校財大氣粗,不惜花重金從中西部高校挖高層次人才,包括院士、長江學者、傑青、資深教授。


即使是學科實力相差不大的兩所高校,如果其中一所高校經費充足,那麼他們也會從其他高校挖走人才,來壯大自己的學科實力。


人都是往高處走,大學老師也一樣。他們也希望能到條件更好的地方生活,在科研條件、資源更好的高校潛心研究,也希望能給家人和後代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面對別的高校開出更好的條件,大學教授也是人,他們也會心動。


東部高校挖人大戰可休矣


教育部長曾表示,“東部各高校,請對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他疾呼:“挖走這些人才,就是在掘人家的命根。”

教育部已發文要求,堅持正確導向,促進高校高層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並明確提出,“不鼓勵東部高校從中西部、東北地區高校引進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