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中庸之道是什麼意思,是要人做一個八面玲瓏的人嗎?

淵顏顏


什麼是“中庸”?中庸就是無過無不及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就是恰到好處不走極端的為人處事的倫理及道德準則。

中庸思想出自《尚書》,是古人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中庸不是孔子的發明,它是中華民族先賢哲學思考的成果,是先賢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孔子和儒家推崇的重要思想,是保持和諧穩定的道德觀念。

我國古代的傑出君王堯、舜、禹在禪位時也將“允執厥中”四字留給了後任,就是告訴繼任者執政時要不偏不倚,奉行中庸之道。

中庸是道德行為層面的衡量標準。首先中庸是一種追求,是應該達到的道德境界;其次中庸是做人應有的一種心態,是做人行事的應該把握的思想原則;第三,中庸也是一種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中庸之道是人性之道,是順應自然及客觀規律之道,是得持和諧穩定之道。中庸既是治國之道又是修身之法,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

中庸是不打折扣的,不能用“折中”解釋中庸。中庸並不否定對立面的鬥爭與轉化,不能用中庸否定思想鬥爭,不能用中庸混淆是非。


陳廣逵


孔子的中庸之道旨在告誡人們“過猶不及”,這裡的“中”是適中的意思。同時,孔子的中庸之道也並非叫人做八面玲瓏的人。

八面玲瓏之人雖然人人都喜歡,但是孔子卻認為這種人是“德之賊”。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看看孔子中庸之道的具體含義。

1、中庸之道:“中”為“適中”,講求“不偏不倚,無過無不過”

孔子不大喜歡做事做得不到位,或者做事做得太過的人,孔子認為“太過”和“不及”是一樣,都是不可取的。關於孔子“過猶不及”的思想,《論語》裡面有這樣一段記錄:

子貢問:“師與商也熟賢?”
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曰:“然則師愈與?”
子曰:“過猶不及。”

這個對話是孔子對於子張和子夏的評價,孔子認為子張太激進,子夏太保守,在評價二者哪一個更出色的時候,孔子的回答便是“過猶不及”。也就是說,在孔子的思想中,太過和不及是一樣的,都是不好的。基於此,我們能分析出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所謂之中庸,講的是“適中”,也就是不偏不倚的意思。

2、八面玲瓏之人的“折中”處世原則,不符合孔子的中庸之道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所謂的中庸,大抵是“適度”的意思。但是“適度”不等於“折中”,折中有僵化退步、退讓的感情色彩。孔子提倡“中庸”,並未明確告訴我們合適的“度”在哪裡,這個“度”也不是規定性的僵化存在的東西。

因此,孔子十分反對類似八面玲瓏這類老好人,孔子將這八面玲瓏的老好人稱為“鄉愿”,在《論語》一書中,孔子是這樣評價八面玲瓏的“鄉愿”的:

“鄉愿,德之賊也。”

孟子繼而解釋孔子這一說法,說:

“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人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

也就是說,孔子所謂的中庸,並不是說一味取悅別人、調和矛盾,讓別人都喜歡自己,就是所謂中道。孔子之中庸旨在告訴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行為適度,在靈活調適的時候,人亦要有自己的原則。不能一味追求和氣而沒了自己的原則,沒了自己的堅持。因此,孔子覺得,一味迎合他人,並且能夠讓所有人都喜歡的八面玲瓏之人,大抵是不合乎中道的。

這世上往往眾口難調,如果能夠調和眾口,讓什麼樣的人都喜歡自己,那麼這個人大抵是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德之賊”。“德之賊”往往看起來比較講求仁義禮智,實則是沒有原則,見黑即黑,見白即白的“變色龍”,這種人比較虛偽,是孔子不喜歡的人,也是孔子和孟子認為永遠無法成為堯舜那樣保有中道的人。

因此,我們可以做個總結,孔子所謂的中庸是針對“過猶不及”指出來的,意在告誡人們做事要適度。值得注意的是,為人處世講究適度並非是指要人去做沒有原則的“老好人”,更不是要人們一味迎合他人去做折中之事,而是告訴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世要注意適度,同時在調和矛盾的靈活性中也要有自己的原則,不做不義的盲從之事。


顏小二述哲文


中庸之道要求人們在為人處世的時候要注重平衡,它與道家的天人合一共同構成了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在社會活動中,無論是社會管理、利益分配還是人際關係,都需要兼顧各方,也只能在相互退讓中才能實現互利共存。正是有了中庸之道,中國文化才具有了包容性,並在此基礎上屹立兩千年,而且有能力不斷的同化加入者!

天人合一與中庸之道一起,構成了與現在辯證唯物主義完全一致的中國哲學,前者是唯物論,後者是辯證法。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中庸之道與八面玲瓏風馬牛不相及。中庸之道最重要的規定是不過度,是在堅持原則基礎上的適可而止。八面玲瓏就完全不是這個意思了。它要求的是看風使舵,見機行事觀顏察色之類,是一種建立在明哲保身基礎之上巧妙的為自己謀取利益的投機取巧手段。

可以看出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論和價值觀。

堅持中庸之道才能讓社會在互利共贏中獲得穩定的發展。

作為國人,我們不但應該堅持中庸之道,而且有充分的理由為這樣的優秀的文化傳統驕傲並喝彩!


無船也渡河


【中庸之道的一分為二】

中庸之道,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是處世之道和方法論。

筆者不才提供點自己的看法:

中庸之道既然是方法是工具,就一定有適用範圍:

適用範圍:社會領域

對個人來說是社會交往的處世之道,待人做事不要偏激。

對家道治理,做長輩做兄長,要一碗水端平,利於家庭和諧幸福。

對社會規則指定,要兼顧絕大多數人利益和感受,便於接受。

不適合範圍:科學研究領域

科學領域只有堅持科學精神,認事不認人,才能突破以往開創創新:

堅持科學認識來源於實踐,實踐是檢驗科學認識真理性的標準和認識發展的動力。

重視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為科學認識的一種方法;倡導科學無國界,科學是不斷髮展的開放體系,不承認終極真理。

主張科學的自由探索,在真理面前一律平等,對不同意見採取寬容態度,不迷信權威;提倡懷疑、批判、不斷創新進取的精神。

在科學領域不能講中庸之道。

不適合範圍:保家衛國軍事鬥爭

軍事鬥爭是政治(中庸之道是工具之一)最後的手段。

軍事鬥爭追求保全自己消滅對方,怎可以講中庸之道。






思考筆錄


中庸之道是孔儒份子的行事準則,也是他們吹噓的東東。

把中庸之道吹得再好沒用,因為他們畏懼威權,那種尊卑倫常讓他們沒有了追求真理的勇氣,一見到高一級的官就慫了,中庸之道見鬼去了,這時候媚上欺下的嘴臉就會暴露無遺,能變成調和折衷就算中庸罷了。

希望有良知的孔儒份子摒棄尊卑倫常,在人人平等的基礎上才有可能以中庸之道去衡量,進而探索哲學,探索真理。


反岐視


做人,就要做個八面玲瓏,聰明絕頂的。!!

可惜,人 不是想聰明就聰明的。聰明的 還是少數。而且我覺得,現在的聰明人 越來越少。都只會個個 自作聰明?!所以 真理就是,: 表面上看,人類是在進步?!實則 人類 越來越沒有智慧了!,只會耍點兒小聰明。害人害己的小聰明。哎,希望更多的人,都來學點兒智慧吧。只有智慧 才能養人,才能救人。😔🙏🙏🙏🙏🙏🙏


12025日期08015


《周易》中講八卦六爻,每卦的上、下卦處中為優勢,每爻得正(即應在所在的爻位)為正,即得中又得正為中正。庸有平常的意義,孔子深諳《周易》,其所主張的《中庸》之道,是要人們做事要恰到好處,即不能欠也不能過,應符合自然法則和規律才能達到最佳狀態。


用戶52858213124CB乚


什麼叫中庸?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不亢不卑。穩字當頭,不失原則,獨立而有品格做人。激進分子批評曰:中庸之道,無希望,無出息。保守派曰:成熟之父,成功之母。你呢?誰都會根據自己實際,根據社會實際來謀劃,來行事。什麼孔孟,什麼程朱,都是歷史,沒有必要浪費時間爭是非。


手機用戶52103914249


中庸之道不可泛解為做人要求,真義是對大道的方向,標準的解讀,如政策不可偏右,也不可極左?


呂向正539


理解錯了。孔子曰的中庸是“隱惡而揚善”,善與惡之兩端,不偏不倚,擇中善。而不是什麼折中,做一個八面玲瓏的人。

《中庸》,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