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的青銅鼎被挖出,裡面灌了滿滿的狗肉湯,喝起來是啥味

幾千年前的人們還不會燒製瓷器,那時候的人們最常用的器皿就是青銅器,在陝西發現的一座秦朝古墓裡面,就挖掘出了多件青銅器,其中包括一件青銅鼎、一件青銅鍾以及一件漆器件。古墓的規模不大,所以裡面的文物不多,也不是很貴重,其中最有價值的應該就是青銅鼎和青銅鍾。這件青銅鼎高20釐米,腹徑24.5釐米,屬於戰國晚期的青銅器。

兩千多年前的青銅鼎被挖出,裡面灌了滿滿的狗肉湯,喝起來是啥味

不過最讓人驚訝的不是青銅器本身,而是裡面裝著的東西。在運送此 鼎的時候,工作人員聽見裡面似乎有液體流動的聲音。因為年代久遠,大家最初都以為裡面是雨水,想著先帶回去再進行清理。但等回到實驗室用專業工具打開之後,大家發現,裡面的液體似乎不是雨水這麼簡單。

鼎中的液體看上去有些渾濁,沒有特殊的味道,按理來說最有可能是酒,因為在那時候鼎的最主要用途就是用來裝酒,同期挖掘的時候墓中也確實存了不少酒,證明墓主人肯定是喝酒的。但後來專家們在液體中還發現了動物的骨頭,這樣看來液體應該不是酒了。

兩千多年前的青銅鼎被挖出,裡面灌了滿滿的狗肉湯,喝起來是啥味

研究人員將裡面的骨頭都挑了出來,然後細心組裝,拼裝成型之後經過比對,可以看出這些骨頭應該是屬於一隻小狗的,年齡大概是十個月,液體中的狗骨頭能拼出一半的狗身。所以很明顯,鼎中的液體應該是一鍋精心熬製的狗肉湯。

墓主人想必一定是個吃貨,死前說不定專門囑咐了家人,一定要給他準備一鍋香噴噴的狗肉湯。古代人對於陪葬品的選擇多和生前經歷與愛好有關,選擇食物作為陪葬品的人也不少,考古專家從古墓中挖出了過很多可以食用的食物,其中包括雞蛋、鯽魚、餃子甚至是麵條。這鍋歷時兩千多年的狗肉湯因為被密封保存在鼎中,再加上墓穴裡面氧氣少,所以才得以保存下來。

兩千多年前的青銅鼎被挖出,裡面灌了滿滿的狗肉湯,喝起來是啥味

對於現代人來說吃狗肉這件事很難讓人接受,畢竟狗對於我們來說更像是寵物和朋友,不過古人最初養狗只是為了看家護院,實際上和牛一樣屬於家畜,吃起來也沒有什麼心理負擔。根據可以查閱到的史料,中國人吃狗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不過那時候狗肉十分稀少,所以只有貴族皇室才能自由食用,普通人隨意食用狗肉是要斬首的。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也許是禮法的修改,也許是狗的數量增多,普通人也有權利自由食用狗肉,民間甚至出現了專門殺狗的屠夫,高漸離就曾經從事該職業,由此可以推斷,當時狗肉肯定已經成為了一種商品。

兩千多年前的青銅鼎被挖出,裡面灌了滿滿的狗肉湯,喝起來是啥味

秦朝建立之後,狗肉已經和豬肉雞肉一樣,成為了人們餐桌上面的常客。人們在食用的時候更傾向於選擇沒有成年的小狗,年齡在十個月左右最佳、烹飪方式多種多樣,煎煮炒炸烤,每種做法都別有風味,這一時期吃狗肉是很正常的事情。

到了隋唐時期,吃狗肉卻被認為是很低賤的事情,狗肉被視為劣質的食物,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都不屑於吃這種食物,不過南方地區還保留了吃狗肉的習慣。因為南方地區常年溼潤,到了冬天的時候陰寒入骨,人們覺得狗肉可以驅寒,起到滋陰補陽的效果,因此到今天吃狗肉的人依舊以南方人居多。

兩千多年前的青銅鼎被挖出,裡面灌了滿滿的狗肉湯,喝起來是啥味

對於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來說,自從北方遊牧民族帶來的羊肉入境,並且成為了最受貴族階級歡迎的食物,狗肉就完全消失在他們的餐桌上,只有平民偶爾會關上大門偷偷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