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愛兵養禽脫貧記

  秋日的清晨,孝昌縣季店鄉堰溝村原村小學旁崗地上,幾千只小鴨子在池塘邊覓食,小腳丫撲通撲通輕快地划著水,時而擠作一團,時而四散嬉鬧。這群小鴨子的主人叫何愛兵,在這100多畝崗地、40餘畝池塘養殖基地裡散養著2000多隻肉鴨、3000多隻蛋鴨、1000多隻土雞、20多隻鵝。

何愛兵養禽脫貧記

  8月中旬,何愛兵剛賣了一批肉鴨,淨賺8000多元。趁著行市好,馬上又買了2000多隻小鴨苗,兩個月後就能收益。基地上的3000多隻蛋鴨還有差不多三個月就能下蛋了。

  何愛兵是村裡有名的養殖大戶,但5年前何愛兵一家還一貧如洗。

  2013年9月,何愛兵剛出生的小兒子被診斷為漏斗胸,在孝感市中心醫院住院治療了一個多月,花費了10多萬元,家庭因病致貧。2014年經過村民評議,將何愛兵一家納入貧困戶。

何愛兵養禽脫貧記

  當時年僅38歲的何愛兵感到十分慚愧,村裡50多戶貧困戶中,大多是老年人,自己年紀輕輕就當了貧困戶,實在是不光彩,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早日摘掉貧困帽。何愛兵早年在家搞過養殖,因為市場行情不好,原來的豬舍都荒廢多年了。為了早日脫貧,何愛兵決定重拾養殖,但這次他將目光轉向了養鴨和養魚。

  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扶持下,經過村幹部和扶貧工作隊的協調,何愛兵承包了村裡五口池塘,水面面積有40多畝,兩口池塘用來養鴨,剩下的3口池塘專門養魚。村裡將廢棄多年的兩間房屋作為何愛兵的臨時雞舍。荒廢的兩間房、幾口池塘、一片崗地,何愛兵的養殖基地建起來了。雖然條件簡陋,但何愛兵堅定地說“:只要能摘了窮帽子,再苦再累也願意。”

何愛兵養禽脫貧記

  何愛兵白天忙在塘邊,晚上睡在草棚裡守在塘邊。“像他這樣勤勞肯幹,肯定能脫貧!”村支書魏江明和村民對何愛兵稱讚不已。

  經過兩年多的經營,何愛兵的養殖基地已經實現穩定增收。今年6月、8月兩批鴨出欄,淨賺14000多元。1000多隻散養土雞,淡季每天最少也能產七八十個雞蛋。池塘的魚苗養了兩年,今年冬天就可以見效益。

  “肉鴨的養殖技術我基本上都掌握了,聽說蛋鴨的利潤更高,我就買了3000只鴨苗回來試養,養殖公司回收鴨蛋,不愁銷路。”何愛兵介紹道。

何愛兵養禽脫貧記

  去年,大兒子大學畢業開始工作,小兒子的病也基本痊癒,已經上了幼兒園。家裡負擔減輕了,何愛兵終於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天氣轉涼,暑氣漸消。何愛兵在田裡割草餵魚,一捆一捆的青草拋入池塘,魚兒擠成一團歡快地覓食。何愛兵信心滿滿地說:“雖然脫了貧,但也不能鬆勁兒,下一步我還要爭當致富典型呢!”

  記者:高玉峰 楊豔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