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爱兵养禽脱贫记

  秋日的清晨,孝昌县季店乡堰沟村原村小学旁岗地上,几千只小鸭子在池塘边觅食,小脚丫扑通扑通轻快地划着水,时而挤作一团,时而四散嬉闹。这群小鸭子的主人叫何爱兵,在这100多亩岗地、40余亩池塘养殖基地里散养着2000多只肉鸭、3000多只蛋鸭、1000多只土鸡、20多只鹅。

何爱兵养禽脱贫记

  8月中旬,何爱兵刚卖了一批肉鸭,净赚8000多元。趁着行市好,马上又买了2000多只小鸭苗,两个月后就能收益。基地上的3000多只蛋鸭还有差不多三个月就能下蛋了。

  何爱兵是村里有名的养殖大户,但5年前何爱兵一家还一贫如洗。

  2013年9月,何爱兵刚出生的小儿子被诊断为漏斗胸,在孝感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了一个多月,花费了10多万元,家庭因病致贫。2014年经过村民评议,将何爱兵一家纳入贫困户。

何爱兵养禽脱贫记

  当时年仅38岁的何爱兵感到十分惭愧,村里50多户贫困户中,大多是老年人,自己年纪轻轻就当了贫困户,实在是不光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早日摘掉贫困帽。何爱兵早年在家搞过养殖,因为市场行情不好,原来的猪舍都荒废多年了。为了早日脱贫,何爱兵决定重拾养殖,但这次他将目光转向了养鸭和养鱼。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经过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的协调,何爱兵承包了村里五口池塘,水面面积有40多亩,两口池塘用来养鸭,剩下的3口池塘专门养鱼。村里将废弃多年的两间房屋作为何爱兵的临时鸡舍。荒废的两间房、几口池塘、一片岗地,何爱兵的养殖基地建起来了。虽然条件简陋,但何爱兵坚定地说“:只要能摘了穷帽子,再苦再累也愿意。”

何爱兵养禽脱贫记

  何爱兵白天忙在塘边,晚上睡在草棚里守在塘边。“像他这样勤劳肯干,肯定能脱贫!”村支书魏江明和村民对何爱兵称赞不已。

  经过两年多的经营,何爱兵的养殖基地已经实现稳定增收。今年6月、8月两批鸭出栏,净赚14000多元。1000多只散养土鸡,淡季每天最少也能产七八十个鸡蛋。池塘的鱼苗养了两年,今年冬天就可以见效益。

  “肉鸭的养殖技术我基本上都掌握了,听说蛋鸭的利润更高,我就买了3000只鸭苗回来试养,养殖公司回收鸭蛋,不愁销路。”何爱兵介绍道。

何爱兵养禽脱贫记

  去年,大儿子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小儿子的病也基本痊愈,已经上了幼儿园。家里负担减轻了,何爱兵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天气转凉,暑气渐消。何爱兵在田里割草喂鱼,一捆一捆的青草抛入池塘,鱼儿挤成一团欢快地觅食。何爱兵信心满满地说:“虽然脱了贫,但也不能松劲儿,下一步我还要争当致富典型呢!”

  记者:高玉峰 杨艳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