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水域首次发现!吃货们注意啦!野外发现这种东西,别随便食用

田螺是一种常见水产,扬州不少河道、水渠边都能看到它们的踪影。一道美味的田螺塞肉,不知道俘获了多少吃货的心。

最近,仪征一市民向记者反映,上个周末,她就在野外捞了不少“大田螺”回家。如今,这一举动竟让她后怕不已。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野外大发现

捞到20多只“大田螺”

仪征市民经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在仪征胥浦,娘家在枣林湾。“现在枣林湾很多地方风景都非常好,我就想着周末带孩子看我妈时,在枣林湾好好逛逛,就当是秋游了。”

经女士一家三口在铜山路附近发现了一风景绝佳之处。这里有大片的草坪。“搭个帐篷,铺个垫子,一直躺着都蛮惬意的。”经女士称,附近还有一个较大的荷塘,孩子喜欢玩水,她就跟在后面看着。

仪征水域首次发现!吃货们注意啦!野外发现这种东西,别随便食用

“沿着河边走,我看到好多草上有粉色的东西,远看还以为是什么花,靠近了一看,差点要吐了,一颗一颗地挤在一起,密密麻麻的,很像虫卵。”经女士走了一圈后,发现河岸边很多水生植物上都有这种粉色物。“我以为是什么虫害,就让孩子离远一点,也没太往心里去。”

让经女士欣喜万分的是,孩子的爸爸在河边发现了一只“大田螺”。“我比较喜欢吃田螺,当时就觉得这种田螺比我们平时吃的大了不少,想着再找找,带回家吃一顿。”经女士和家人在河边一共找了21个“大田螺”带回家。

察觉不对劲

上网搜索,惊出一身冷汗

因为食用的田螺前需要吐泥,经女士将这些螺用清水养了一夜。“第二天洗刷的时候,我婆婆说我们带回来的东西可能不是田螺,尾巴缩进去了,没田螺的尾巴那么长、那么尖。”经女士称,她就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结果惊出一身冷汗。“网上说,那叫福寿螺,不能吃;那些草上面的粉色东西,就是福寿螺的卵。”

仪征水域首次发现!吃货们注意啦!野外发现这种东西,别随便食用

经女士告诉记者,她在网上看到不少吃了福寿螺进医院甚至丧命的案例。现在,她一想起来就觉得害怕。

“网上说,看到这种粉色的卵,一定要当场捣碎弄死,不然福寿螺会繁殖得越来越多,对生态有危害。”经女士很后悔,当时没有采取措施毁掉福寿螺的卵。“以前没见过这种东西。万一有其他市民和我一样,不知道这是福寿螺,当成普通田螺带回家吃,就太危险了。我想提醒一下其他市民,野外的东西千万别乱吃。”

实地探访

记者发现粉色卵团及成体

4日下午,记者找到了经女士所反映的水域。此处位于枣林湾铜山路与汉金路交叉口的东北角。记者从铜山路北侧一条小路进入后继续向北,穿过草坪和绿化,来到河边。由于已是下午6点多,光线较暗,记者通过手机电筒照明寻找,在一倒在水里的树枝上看到了一团粉色物,接着又在多处水草丛里发现了粉色物的踪迹。


仪征水域首次发现!吃货们注意啦!野外发现这种东西,别随便食用


靠近观察,可以发现每个粉色卵团都是由数十颗排列整齐的卵粒组成。这些粉色卵粒很小,每个直径不到两毫米。

一处粉色卵团旁,记者找到了一只形似田螺的东西。它的个头有成人大半个手掌大,螺盖的面积达一元硬币两倍多。这只螺外壳颜色较深,上面长了藻类,尾巴处比较平。

仪征水域首次发现!吃货们注意啦!野外发现这种东西,别随便食用

记者看到附近有一位村民,询问他是否知道这种螺的名称。村民告诉记者,他也不清楚其具体名字,但看到过家里养的鸭子吃这种螺。“之前天气热的时候,河边多呢!放养的鸭子吃得欢,最近好像少了一点。”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食用福寿螺后感染的案例常见诸报端:

2006年,北京一川菜馆推出福寿螺后,导致160多食客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

2017年,一位网友在成都一家餐馆吃完“田螺”之后感觉身体不舒服,随后成都食药监调查发现,该餐馆提供的食材正是福寿螺;

今年10月媒体报道,因福寿螺爆发,云南抚仙湖发出清除福寿螺的通告,甚至对民众参与清除福寿螺行动予以奖励,按照成螺6元/公斤、螺卵30元/公斤的价格给予补助奖励……

专家解读

能吃,但一定要煮熟煮透

5日上午,记者联系到了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水产养殖学教授苗淑彦。

看过记者提供的照片后,苗老师称,从卵及成体图片来看,这种螺应该就是福寿螺。

据介绍,福寿螺,又称苹果螺,属于瓶螺科。原产地是中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现在属于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生物。我国在1981年将福寿螺作为一种食用经济动物引入到广东省中山市开始养殖,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养殖热潮中,迅速被引种到广东省其他地区,以及广西、福建、四川等地,甚至到达甘肃省和辽宁省,而后因食味不佳、市场化失败,致使养殖户纷纷弃养。但由于其适应性强、繁殖力高且生长速度快,很快在中国南方多个省市建立自然种群,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对于食用福寿螺是否会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危及生命,苗老师解释称,福寿螺是卷棘口吸虫和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这些寄生虫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福寿螺并不是完全不能吃,食用时一定要煮熟、煮透,防止感染寄生虫。问题是,福寿螺的肉质煮长了会变硬,为了追求美味,有的厨师可能只煮了三五分钟就出锅,很难保证福寿螺完全煮熟。因此,食用的时候还是要小心。”

另外,不管是福寿螺还是其他田螺类,均可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以及其他寄生虫。因此,不管是吃福寿螺还是田螺,一定要煮熟。“千万不能生吃或半生吃,特别是凉拌螺肉等,一定不能吃。”

部门行动

仪征首次发现,正着手处理

接到记者通报后,5日下午,仪征水产站和仪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一同前往现场查看。“我们在现场确实发现粉色的卵团,也就是福寿螺的卵。不过,我们请附近农民帮忙打捞了一下,没有找到成体的福寿螺。”仪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在管辖水域里发现福寿螺,以前从来没见过。

这种入侵物种该如何处理?该工作人员称,他们了解到,福寿螺在扬州是过不了冬的。“6℃以下,福寿螺很难存活。另外,因为从来没碰到过,所以我们要商量一下,究竟该怎么处理。”据悉,他们已经着手向南方同行请教治理福寿螺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