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大风的范儿

京城大风的范儿

从地理上看,北京邻近内蒙古大草原,西风东渐,赫赫有名的西伯利亚寒流常经过它而南下,它也首先经历风雪的洗礼与寒流的考验,所以古时即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夸张形容。北京冬天的风自然是严峻的,但令人终生难忘的还是它春秋两季的沙尘暴,飞沙走石、征尘漠漠,是一般城市的居民怎么也想象不出来的。

林语堂回忆20世纪上半叶的北平:“人们至少要每年一次做好准备,对付来自蒙古沙漠的大风沙,它不在五月便会在十月到来。届时天空阴暗,太阳看起来泛着黄色。尘土很像一层厚厚的云。它钻进人们的耳朵和鼻孔里,弄得满嘴沙砾。漂亮的女人坐在黄包车中,用美丽的丝巾蒙着脸,丝巾随风飘动着。家中的每件物品也都被蒙上一层细尘土。不管门窗关得多紧,尘土都会钻入缝隙。大风沙要持续一两天,然后太阳才会重新露面……”他描述的大风沙像个暴君。

半个世纪后,这种情况已有所好转。但我在北京这些年,还是体验过几次林语堂笔下(我不再怀疑它是虚构)的沙尘暴。有时正在街上骑车,大风迎面袭来,我需用双倍的力气踩脚踏,才能使自行车勉勉强强极缓慢地前进;若是步行,肯定进一步退半步,此时此刻,北京的风就像个大力士,在和你赌气,和你较劲。再看看顶风行走的路人,都因被吹得喘不过气,而背过身倒退着……风沙漫漫,天空为之变色。躲进街边杂货店避风,抽一根烟的工夫再出来,停靠的自行车座上已蒙了厚厚一层尘土。

京城大风的范儿

北京的大风不仅力度惊人,而且会吹各种各样的口哨,你即使躲在高楼里也没有安全感,而且楼层越高,听得越逼真。它在林立的高层建筑之间扭曲着,变换着角度也变换着腔调,发出无法破译的奇怪的声音,巨人的声音。你会觉得北京的天空很高,风的上面还有风,层出不穷,风起云涌,可用作电影里博大的历史画面与风云变幻的大时代的背景。北京的大风,仿佛特意为了锻炼、考验人类,而不断加重着语气。

北京的风仿佛也具备某种神性,这是我来到北京最大的体会。空气流动形成了风,风本是大自然的特征,但在北京可不一样,北京毕竟是一座有三千年建城史的古都,又作为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从它头顶与双肩掠过的风也沾染了俯瞰群雄的王者之气,或者说,饱受人间烟火熏陶,带有某种难以言传的历史感与文化味。

风是无形的,但护城河里的波光闪烁使它披挂上荣耀的鳞甲,御花园的宫墙柳、广场与城楼的旗帜每时每刻都在临摹它高贵的体态,构成最具代表性并受到万众瞩目的风景。风使国旗猎猎飘扬,吹拂泱泱大国的面庞,这自《诗经》年代就存在的古老的风,悠悠的国风,是金木水火土的造化,又是唐宋元明清的化身。它仿佛从斗转星移的历史课本、从龙飞风舞的民族传记的上游顺流而下,席卷众多的朝代与逐鹿英雄的呐喊,挟雨带电,披荆斩棘,远道而来,最终幸运地逗留在我们的头顶,代表大自然担任我们这些城市居民四季的保护神。北京赋予了风以特殊的性格。

京城大风的范儿

风又仿佛是从北京出发,呈幅射状,与时光同步,无抚慰九州,抚慰外省的各大行政区划,抚慰三山五岳、五湖四海,抚慰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乃至十余亿国人。它借助政策、新闻媒介、电波、邮路、航空网络、铁路线乃至高速公路(或国道),传递消息(政治气候、国际关系、经济动态、新闻连播或天气预报),这超自然的风,国风悠悠哟!北京时间,就是中国的时间概念,它报时的钟点就是祖国心脏的跳动与脉搏。我写这篇文章时是在深夜,我聆听着收音机里吹出的晚风:“……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零点整。”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京城大风的范儿

北京的风也有平民化的一面。如果你愿意到四合院密布的老居民区走走,在窄窄的常常只容两人并肩行走的胡同(大多有个古怪的名称),紧贴泥土地面、鼓舞着落叶与废纸嗖嗖穿梭的风会迎面撞上你,你会闻见类似于掉漆的木制家具、翻晒的棉花被褥、鞭炮屑与新磨的玉米面窝窝头的老北京生活的气息。风在迷魂阵般的胡同地带从不迷路,它似乎闭着眼睛赶路也能摸到家门,轻车熟路。

这是一股古风,京腔京味地哼着小调的风。一旦坐在谁家的四合院里(头顶常常有枣树荫、槐树花或主人搭设的葡萄架),穿堂风会绕过苔痕斑驳的老式影壁来找你,早早地跟你这位陌生人套个近乎、打个招呼。有一群驯养的鸽子啪啪地扑扇着风声掠过四合院上空,拉着长得没完没了的唿哨,你抬头仰望,直射的阳光炫目,鸽哨与风声还萦绕在耳畔,可那群古典主义的市井飞行物已了无踪影,仿佛趁你一走神,就融化在蓝得没法再蓝的天空里了。

京城大风的范儿

你不禁胡乱猜测:当年周作人在八道湾的苦茶庵品茗时,是否也做过类似的梦境,今天的你,不过在延续那种朴素且闲适的滋味罢了。英国诗人雪莱曾吟咏过:“不羁的西风哟,你秋神之呼吸……”北京的风则是一座古老城市所做的深呼吸,它并不为倾述什么,却无意识地表达了某种凛冽到骨子里的美感与岁月的惆怅。 北京的风是有特色的。所以风筝爱好者们有福了。尤其春秋两季,工人体育场以及在原先城门位置(如东直门)建造的二环路立交桥上,都有放风筝的人;甚至在堪称祖国殿堂的天安门广场

上,也飞扬起许多纸剪的蝴蝶、蜻蜓、鹰或金鱼。放风筝本适宜于天高气爽的乡野,这简直带有抒情色彩。有那么多成年人(而不是儿童),也陶醉于这与风合作的游戏,可见北京的风非同凡响。目睹他们奔跑着扯线的身影,我觉得这是在天地之间垂钓的姿态,用纸筝与长缨去垂钓风吗?这是徒劳的还是有效的?这毕竟是一种爱的方式,与风相亲近如鱼得水的方式。

京城大风的范儿

走遍全国各地,觉得北京是热爱放风筝的人最多的一座城市,关键在于这不仅仅是娱乐,而是热爱。这种对生活的热爱是从明清遗传下来的吧。养花、遛鸟、听戏与放风筝,是北京风俗中生命力最强的传统。这就是我们今天聊的京城大风的范儿!

(转自新浪博客:红烛)

串子提示各位老街坊:10月27日电 据北京市气象局官方微博“气象北京”【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市气象台2019年10月27日10时40分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受冷空气影响,预计28日03时至21时,本市大部分地区有5级左右偏北风,阵风可达8、9级,局地有扬沙,请注意防范。

京城大风的范儿京城大风的范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