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樂器如何走出冷門困境

低音樂器如何走出冷門困境 | 爭鳴

©東方IC

文 | 周洋

低音樂器在普及上一直處於比較尷尬的局面,最開始安排孩子學習低音樂器的家長,大多有一點“居心不良”,如果不是望子成龍心切,想早些加入樂團,那麼就大多是在盯著高水平藝術團加分了。

我們所說的低音樂器一般指低音提琴、巴松、大號等,低音樂器在推廣普及方面有著天然的劣勢,體積過大不方便攜帶、音色太過低沉、樂器比較昂貴、師資匱乏等原因都會影響樂器的推廣。但真正導致冷門的原因在於,低音樂器對大眾的普及程度太弱,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樂器的學習方面,即便是在音樂欣賞方面,低音樂器也是配角,很多人對低音樂器抱有偏見,欣賞小提琴、大提琴、鋼琴等樂器是審美心態,而對低音樂器則有些許獵奇的心態。

音樂史進入20世紀後,低音樂器在交響樂團中擔當越來越重要的任務,尤其在電影音樂中,宏大的敘事離不開低音樂器的烘托。可惜在各地學生樂團中,低音樂器仍然是緊缺專業,在不少三線以下城市裡基本處於“撿到籃子裡就是菜”的尷尬狀態。歸結原因,雖然管樂隊在中小學裡普及已久,但在學生和家長的認知裡,始終沒有把低音樂器(尤其是低音銅管樂器)上升到專業管絃樂器的高度。

由於師資的匱乏和樂器昂貴,低音樂器學習者的整體基數較小,走上專業學習道路的學生不多,因此造成教師的培養數量有限,師資匱乏又導致樂器的宣傳力度薄弱,從而導致學習者較少,因此陷入一個無限冷門的循環中。

從銅管專業來看,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銅管專業教師基本都是從軍樂團走出來的,這批老教師在早期的銅管樂器教育中立下汗馬功勞。上世紀9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畢業於專業音樂院校和留學歸國的演奏人才加入到低音銅管的教學和演奏中,當下的低音銅管教學狀態已經取得極大改善,國內整體演奏水平得到較大提高。隨著行業核心力量的不斷壯大,一些終止冷門循環的節點逐漸浮現,改善低音樂器教育的時機顯現出來。

首先,正確的輿論引導必不可少。當今新媒體發達,有很多新的渠道可以對低音樂器進行正面宣傳。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會聽到家長委婉地表示,希望孩子能學一個可以獨奏的樂器,就像薩克斯一樣,而談到低音樂器,大部分家長的心態是牴觸的,因為壓根不知道低音樂器也是很好的獨奏樂器。利用新媒體的便捷和普及性,改變大眾對低音樂器的誤解,是普及低音樂器的第一步。

其次,好的原創作品也是影響低音樂器推廣的重要因素。以長號為例,很長時間內長號都在演奏大提琴、巴松等樂器改編而來的作品,專門創作的獨奏作品不多,能夠發揮低音樂器特色的重奏作品也比較少。樂譜出版工作方面不盡人意,國內出版的譜子仍然是老生常談的一些作品,樂譜引進工作集中在鋼琴等熱門樂器上,低音樂器作品無人問津,行業內仍在廣泛流行復印譜子。

第三,發揮地方性專業委員會作用,發展低音樂器從業人員數量,定期召開學術研討會,積極組織比賽與聯誼活動,從基層推廣低音樂器,提升低音樂器形象。目前全國各地各種低音樂器學會接連建立起來,但是如何讓低音樂器走下塔尖,普及到大眾,仍然需要各地專業工作者共同努力和探索。

第四,為青少年學習者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現在很多中小學裡都有管樂隊,管樂隊裡設有長號、上低音號、大號、巴松等聲部配置,應該說低音樂器在青少年中有很龐大的學習群體。學生可以在不購買樂器的前提下嘗試學習樂器,也是非常難得的體驗機會。但是由於缺乏正確的引導,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在離開學校後放棄了學習。如何與校方聯手,將部分學生引導走上專業學習道路,也是活躍低音樂器學習的關鍵環節。

目前,國內學生樂團雨後春筍般湧現,80後、90後家長思想相對開明,再加上高水平藝術團加分政策推波助瀾,低音樂器已迎來一個良好的“起飛”時期。解決好上述問題,低音樂器終將告別冷門,走進一個熱門的良性循環裡。

- THE END -

快手、抖音賬號

低音乐器如何走出冷门困境 | 争鸣

歡迎訂閱2020年《音樂週報》!

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落幕,20位選手獲獎,曹鵬鄭秋楓獲終身成就音樂藝術家稱號

他創作了《梨花頌》,從此和京劇作曲緊緊相連 | 人物

“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特刊完整版來了

張國勇:交響樂中的儀式感

考級證書真的有用嗎?

《梁祝》誕生60週年,見證者終於還原作品創作歷史真相

歌唱的高音技術可以速成嗎?

音樂教師有哪些隱性負擔?| 爭鳴

民族管絃樂隊座位究竟怎麼排?

Q:想訂閱《音樂週報》?

A:請進入“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A:發這裡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