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職場生涯”的前半生,古人的“書生意氣”,導致其仕途不順

今日看點:蘇軾“職場生涯”的前半生,古人的“書生意氣”,導致其仕途不順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一雪前史,今天給大家聊聊蘇軾的書生脾氣。英宗治平元年 (公元1064年)年底,二十九歲的蘇軾被罷免,回朝廷等候差遣。官做不下去了,蘇軾卻看上去沒什麼壓力。這一年,他最重要的收穫是和擅長畫竹的表哥文同深入切磋藝術,還在剩下的一點時間裡“赴長安,遊驪山”,過得很是逍遙自在。第二年正月,蘇軾還朝,判登聞鼓院,直史館,去做一名歷史研究員。雖然皇帝對蘇軾還是看好的,覺得他剛剛三十歲,正是而立之年做事的時候,應該給他壓壓擔子,但宰相韓琦卻認為蘇軾恃才傲物,稍嫌浮躁,在鳳翔官聲不好,還是冷處理比較好。

蘇軾“職場生涯”的前半生,古人的“書生意氣”,導致其仕途不順

宋英宗

因此,蘇軾的仕途開始黯淡下去。屋漏偏逢連夜雨,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蘇軾妻子王弗在京師去世。次年四月,父親蘇洵去世。他和弟弟蘇轍護父喪返川。守喪三年後,三十四歲的蘇軾回到京師,繼續任職史館,做他的歷史研究員。曾經寄予厚望的政治明星到了這裡看不到一絲重新光亮的希望。

蘇軾“職場生涯”的前半生,古人的“書生意氣”,導致其仕途不順

蘇軾

1069年2月,蘇軾回京時,朝局悄悄地發生變化。此前一年,英宗病逝,神宗皇帝即位,一個傳說中的改革派人物王安石入京,神宗准許他越次入對。這是一個信號,說明當下的時代,“改革”將是關鍵詞。十年前,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提出了改革主張。仁宗沒有接受,朝局便這樣年復一年地承續下去,沒什麼異動。等蘇軾回京時,王安石已是參知政事(副宰相),全面主持改革工作,還新設了制置三司條例司作為領導改革的機構,陸續制定和頒佈一系列新法。

蘇軾“職場生涯”的前半生,古人的“書生意氣”,導致其仕途不順

神宗

蘇軾注意到,一些老同志靠邊站了。像司馬光被外放到西京御史臺,名為御史,實際上也不問政事,而是和他蘇軾一樣,做一名歷史研究員,專心致志寫一部叫《資治通鑑》的史書。歐陽修也不在中央工作了,因身體不好,希望到下面走走。先是出知亳州,後又知青州。到了地方上無心工作,或者說無心配合王安石開展新法落實工作。但其實王安石自己也難。改革的勁頭很大,支持他的老同志卻不多。無可奈何之下,只得拉攏一些中層幹部為其所用。

蘇軾“職場生涯”的前半生,古人的“書生意氣”,導致其仕途不順

司馬光

蘇軾注意到,他的弟弟蘇轍已經進了制置三司條例司工作。王安石可能也想拉他進去共謀改革大業。其實對蘇軾來說,這或許是仕途上的一個好機會,再怎麼著也比任職史館強。但偏偏這個時候,他的書生脾氣又上來了。蘇軾多次向皇帝上書,認為“所行新政皆不與治道同”,“天下之所以不大治者,失在於任人,而非法制之罪”,他還指出王安石這樣的變法太激進草率了,“慎重則必成,輕發則多敗”。總之,他的態度就是非暴力不合作,順便潑潑冷水。

蘇軾“職場生涯”的前半生,古人的“書生意氣”,導致其仕途不順

蘇轍

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仕途上的一個機會悄悄靠近蘇軾。由於諫官空缺,翰林學士範鎮推薦蘇軾出任諫官。這實在是一個敏感的職位,因為明眼人都明白,諫官之所以空缺是因為那些反對王安石變法的諫官、御史等監察官都被罷免得差不多了,亟需補充。按蘇軾的性格和聲望,倒是蠻適合這個職位的。但是侍御史知雜事謝景溫卻反對蘇軾出任諫官。

蘇軾“職場生涯”的前半生,古人的“書生意氣”,導致其仕途不順

王安石

謝景溫跟王安石的關係原本就很鐵,再加上他妹妹嫁給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禮為妻,算起來也是親家。從利益角度出發,謝景溫當然不希望蘇軾出來攪局。或許歷史研究員是最適合蘇軾的工作,只是謝景溫用以反對蘇的手段極為毒辣。他上書神宗,彈劾蘇軾在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7年)護送其父蘇洵遺骨回四川老家的途中,違反規定擅自差借兵卒用於護衛,更嚴重的是蘇還藉機搞走私活動,悄悄於所乘船中販運私鹽、蘇木和瓷器,從中牟利。如此作為,孝道何在?律法何在?謝景溫實名舉報,神宗皇帝當然要展開調查。但事隔三年,要查個水落石出又談何容易。謝景溫要的其實也是這個結果,不怕查,就怕不查。查個一年半載,即便最終查無實據,蘇軾出任諫官的事也黃了。

蘇軾“職場生涯”的前半生,古人的“書生意氣”,導致其仕途不順

蘇軾

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八月,蘇軾被任命為杭州通判,不再在京師工作。這實際上也是他自己的要求。在調查工作還在進行的時候,範鎮、司馬光都曾站出來為蘇軾辯護,當著神宗的面說蘇軾當年離開京城時,宰相韓琦曾贈送白銀三百兩給蘇軾兄弟二人,蘇軾卻不納,這樣一個視錢財如糞土的人,怎麼可能通過走私以從中牟利呢?神宗也猶豫,開始傾向於蘇軾無罪的說法。偏偏這個時候,蘇軾的書生脾氣上來了,他覺得自己不能承受如此屈辱,主動上書要求到外地去任職,以示避嫌。

蘇軾“職場生涯”的前半生,古人的“書生意氣”,導致其仕途不順

韓琦

總結:

蘇軾在杭州呆了三年多,隨後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徐州等地任職,官都做得不大,直到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五月,被任命為湖州(今江蘇湖州)知州,算是坐上了市長的位置。其實,此前在徐州的防洪救災工作中,蘇軾作為市裡主要負責人因為表現不錯而得到了神宗皇帝的嘉獎。仕途的轉機應該說慢慢地到來了,蘇軾只要將他的書生脾氣改一改,或許還能更上層樓。但是到了湖州,他又犯錯誤了。當然準確地說這錯誤不是他主觀上想犯的,而是被朝廷的某些勢力盯上了,蘇軾恐怕想置身事外也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