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歌閱讀指導 (十七)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鷓鴣天

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注】①1080年,蘇軾謫居黃州時寫下了這首詞。②浮生,語出《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為人生在世,虛浮不定,指短暫虛幻的人生。

高考詩歌閱讀指導 (十七)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這首詞有註解可知,是寫於1080年,蘇軾謫居黃州時。有詞牌,沒詞題,只能從內容上看的寫的什麼,表達什麼意思。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詞的首句寫的是,放眼望去,樹林盡處是清晰可見的山,是遠景。近景是竹林,竹林後面,隱約可見是道牆。接著是亂草叢生的小池塘,因由竹林後的牆的存在,可知小池塘應在牆內。這裡還有蟬聲,作者用“亂”來修飾。

高考詩歌閱讀指導 (十七)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這裡可見白鳥在上下翻飛,自由翱翔。這應該是放眼望去看到的,是遠景,動靜。紅蕖照水,散發出細細的香味,這是近景,靜景。

由這裡的“竹隱牆”,“小池塘”,“照水紅蕖”相關聯的詞語,可知是近鄰的環境。一道牆相隔,應是作者的所在的小院,由下闕的“村舍外”,可知這個小院是作者被貶黃州時所住的村舍。作者在小院中放眼望去,看到的是“林斷山明”,是“翻空白鳥”,一靜一動。近觀是“竹”“牆”,是“衰草”“小池塘”“照水紅蕖”,還有“亂禪”鳴叫,“細細香”,有靜景,有動靜,有聲音,有香味。”由“亂蟬衰草”“紅蕖”,可知季節是夏末秋初,還有“秋老虎”發威,天氣還是悶熱的。這都是村舍中的景觀環境。

高考詩歌閱讀指導 (十七)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步出村舍,來到古城旁,拄藜杖緩步在夕陽裡。為什麼出了村舍?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因為又得一日之涼。“又”字用的極妙,表現了詞人日復一日每天如此。“又一日涼”表現出詞人的此時此地的感受,與前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形成對比,說明以前是酷熱的。

高考詩歌閱讀指導 (十七)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這首詞由村舍內寫到到村舍外。村舍內,遠山隱隱,翻空白鳥,照水紅蕖,景色也不錯,只是多了亂禪鳴叫,雜草礙眼。聯繫作者被貶,天氣炎熱,可知作者心情是寂寞的,是百無聊賴的,是煩亂的。走出村舍,難得的雨後清涼,不自覺的發出又過去一天,表現了被貶的無可奈何的心情。

這樣的理解言之成理,言之成理自然是一種理解。

高考詩歌閱讀指導 (十七)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不過蘇軾的思想應該不是這樣,蘇軾是豪放派詞的代表,雖然蘇軾的一生充滿坎坷,但他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那麼我們試著推理這首詞的思想。被貶黃州隱居村舍,院內雖有美景,但也有雜草、禪噪和酷熱等不如意,那麼就走出村舍,享受雨後的清涼。這應是一種“竹杖芒鞋輕勝馬”的灑脫,是一種自得其樂,自我安慰的曠達。

高考詩歌閱讀指導 (十七)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作者已遠去,作品傳下來。作者當時的真實心境,我們無從知曉。對作品的再創造是每一個讀者的權利,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