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祝英臺近》遊山玩水悽絕哀婉,又何以憂國憂民千古傳

憂民生疾苦,望重重煙樹。蘇軾從山鄉走來,從來忘不了鄉村父老。他為民請命減少賦稅,他抗旱救災多次求雨,他抗洪搶險身赴一線,他與民同樂過巷討酒,他不是老百姓的父母官,他是他們中的一員,悲傷著他們的悲傷,快樂著他們的快樂。今天我們看看《祝英臺近·掛輕帆》,蘇軾又是怎樣與老百姓同呼吸共命運的呢?


蘇軾《祝英臺近》遊山玩水悽絕哀婉,又何以憂國憂民千古傳
掛輕帆,飛急槳,還過釣臺路。酒病無聊,欹枕聽鳴艫。斷腸簇簇雲山,重重煙樹,回首望、孤城何處。閒離阻。誰念縈損襄王,何曾夢雲雨。舊恨前歡,心事兩無據。要知欲見無由,痴心猶自,倩人道、一聲傳語。

這首詞,作於1073年二月,蘇軾在杭州通判任上,他去視察富陽、新城、風水洞、桐廬等地,過嚴陵灘後返回杭州,一路上看到民生疾苦,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詞。
蘇軾《祝英臺近》遊山玩水悽絕哀婉,又何以憂國憂民千古傳

船帆輕掛,大槳急飛,我們過了一城又一城,一直到了嚴子陵垂釣的江濱。因喝酒過度,感覺一種病態,以至於鬱悶而精神空虛。只好倚著枕頭,聽著那大槳發出吱吱的叫聲,我內心傷感,以至於愁腸百轉,眼前閃現著的雲霧繚繞的山峰,煙雨重重籠罩的樹林。回過頭去看,桐廬縣城在哪裡呢?已經看不到了。
蘇軾《祝英臺近》遊山玩水悽絕哀婉,又何以憂國憂民千古傳

馬上就要離開這釣臺了,分別的愁緒更加使人變得憔悴。我只有從朝雲暮雨的巫山男女歡會的神話夢幻中尋求解脫。不論舊愁還是新歡,對山村的思念也沒有了。不大可能再看到山村人了,但是對他們的痴情和思念沒有改變。只有求別人帶去一首詞表達情懷了。


蘇軾《祝英臺近》遊山玩水悽絕哀婉,又何以憂國憂民千古傳​上片以景情反差的手法,“掛輕帆,飛急槳,還過釣臺路”,寫出了蘇軾在富春江上輕快行舟的動態。一個“掛”字,一個“飛”字,讓我們想到了“輕舟已過萬重山”之勢,感覺歡快。但緊接著“酒病無聊,攲枕聽鳴艫”,寫出蘇軾醉臥船上的情景。“斷腸簇簇雲山,重重煙樹”,情緒一變。他看到了人民生活疾苦,那種憂慮心情陡然而生,誰來改變這個局面呢?他茫然無望。“回首望,孤城何處?”用設問手法,渲染蘇軾對桐廬山村哪堪回首的憂嘆。那是一幅悽苦的生活景象。

蘇軾《祝英臺近》遊山玩水悽絕哀婉,又何以憂國憂民千古傳​下片承上一轉,寫蘇軾欲擺脫愁情而又無可奈何,他對山村人有一種親切感,因為他的青少年就是在山村過的。這種情義深似海,所以他才會依依不捨,如痴如夢,恍恍惚惚,他為什麼那麼掛呢?還因為人民生活得不好,他心裡憂慮。他心裡裝著人民。
蘇軾《祝英臺近》遊山玩水悽絕哀婉,又何以憂國憂民千古傳​全詞就這樣把歡景與愁情、現實與歷史、人世與夢幻、意境與哲理有機地融合為一體,思想開放,想象豐富,反映了蘇軾的對人民生活的憂慮,是一種民本思想,更是一篇具有現實主義意義的作品

蘇軾《祝英臺近》遊山玩水悽絕哀婉,又何以憂國憂民千古傳​好了,關於蘇軾和他的《祝英臺近》的故事我們就寫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發現歷史,每天有更新,謝謝大家,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