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墨子死后,墨家四分五裂,分而为三,你更中意哪派?

一、前言

两千多年前,诸子百家争鸣的华夏大地上,一片广袤的山野之间,有一位牧童正在优哉游哉的骑在牛背上,脑袋里闪现着这世界的点点滴滴。

他便是日后赫赫有名的墨家创始人“墨子”,也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一个平民出身的哲学家。

墨家一经其所创立,便以其所阐述的独特思想而受到当时有志之士的喜爱,引得众人纷纷加入其中,很快便成为当世显学。

与杨朱学派共创一段“天下之学,非杨即墨”的佳话。

然而这一盛况却是没有能延续下去。此时俨然蒸蒸日上的墨家,其内部其实是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伺机而动。

自墨子死后,墨家四分五裂,分而为三,你更中意哪派?

1.0.0 天下之言,非杨即墨

墨子在世时,尚能凝聚这些势力,使其为墨家的发展而共同做出贡献。

但当墨子一死去,则再也没有能将他们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了。

墨家因此也四分五裂开来,内部大致分成了比较重要的三个派系,分别是楚墨,秦墨,齐墨。

这些派系通过自身对于“墨者”的理解,依然为墨家的延续做着不懈努力。但又因为他们各自的理解不同,导致各大派系之间针锋相对,皆以墨家正统而自居。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墨家面对外部打压时,无法做到统一对外。这无疑又加速了后世墨家的消亡,当然这是后话了。

今天我们要讲的,便是具体从墨家分裂出来的这几个派别入手,讲述从墨家中诞生的完全不一样的派别。

自墨子死后,墨家四分五裂,分而为三,你更中意哪派?

1.1.0 墨家分裂为三派

二、墨家分裂

大约在公元前420年(另一说公元前390年),“闪耀”了大半生的墨子,在墨徒们的哭泣中,迎来了他的人生终点。

而正是在同一刻,庞大的墨家学派也一瞬间崩塌下来。

墨家学派本来在墨子的整合下,很好的协调了墨徒们的兼容性,使其共同为墨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比如有的墨徒专门研究如何与其它学派进行辩论,进而使得墨家思想更容易被世人接受。

有的墨徒专门研究如何实现人与人、国与国的“兼爱”与“非攻”,从而到处行侠仗义,锄强扶弱,帮助弱者对抗强者。

而有的墨徒则一心埋头专研自然之理、科学之道,希望凭借自己有限的生命,将无穷的自然奥秘与精彩的科学世界呈现给人们。

这些墨徒们所做的工作以及方向虽然有所不同,但所要达到了目的却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使得墨家能够流传天下,传播更广、更好。

自墨子死后,墨家四分五裂,分而为三,你更中意哪派?

2.0.0 各色墨徒

而墨子就如同他们之间的吸铁石,牢牢的将众人吸在一起。一旦墨子这块“吸铁石”消失,那么众人也将四散分离。

墨家的分裂,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进行的。

当时,墨子死后,从事同一方向的墨徒们纷纷齐聚一方,四处宣传自己才是真正的墨家真传,而其它派系皆是“挂羊头卖狗肉”,不堪诸君观耳。

最终,有三大墨家派系占据了主要地位,它们分别称为是楚墨,秦墨,齐墨这三大墨派虽时常相互诋毁,但也却真正的一直在为墨家学派发展而不懈努力。

世人也正是通过这三派,才得以窥的墨家之貌。

三、墨家三派

1、楚墨

楚墨是最初墨家中侠客的代表,在墨家分裂以后,他们因活跃于广袤的楚地,故而称之为楚墨,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邓陵子。

这群人心中绝对以“义”“信”为先,完全遵从墨家巨子之令,往往为了心中的“义”“信”,致使上刀山,下火海也不会断然退缩一步。

比如墨家巨子孟胜曾答应帮阳城君守城,致使城破之时,仅有三名为了传出孟胜之命令的墨徒逃走,其余墨徒(包括巨子)皆全部殉城而亡,就算到了最后,这三名墨徒送达完命令,也即刻回来殉城。

由此可见,“义”“信”在楚墨门徒心中的地位。

自墨子死后,墨家四分五裂,分而为三,你更中意哪派?

3.1.0 “义”“信”在楚墨之徒心中地位很高

同时楚墨徒们深深信服于墨家学派中的“兼爱”以及“非攻”,认为强国攻打弱国、强者欺负弱者即为“无义”。

因此他们经常游走于列国之间,尽量阻止强国攻打弱国,同时也往来于集市之间,帮助弱小的人抵抗强大的人。

就这样便渐渐的将墨家侠客的良好印象留给了底层人民,墨家也在劳苦百姓心中树立了一道行侠仗义的光辉形象。

而对于那些被强国蹂躏的弱国来说,墨家的侠客们更是其生存的重要保障,因为楚墨侠客们经常去舍身为其对抗强国的入侵。

所以说楚墨门徒为了宣传墨学思想,实行的是最直接、坦诚的手段,即按照自己对于墨学的理解,去适应、改造这个世界。

自墨子死后,墨家四分五裂,分而为三,你更中意哪派?

3.1.1 楚墨之徒采取最直接的方式

比如他们认为墨家世界里就应“兼爱”“非攻”,那么我就要去除掉那些破坏这一平衡的存在,去帮助弱小,打击强者。

于是在楚墨侠客们这样的率真的带领下,墨家侠客的良好固有形象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也正是通过这样良好的印象,墨家侠客一直以为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为墨家的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

2、秦墨

秦墨是最初墨家中“科技人员”的代表,自墨家大分裂以后,墨家之中研究科技与技术的人员,大部分都来到了秦国。在此聚集而最终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墨家力量。

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便是相里勤。

这群人不喜欢讨论政事,也不喜欢风花雪夜的说辞,他们更关注的是自然世界背后的真相,以及制作各种精巧实用的机械器具。

比如秦墨之徒善于研究数学之妙,而当时在数学上确实有一道关于物体无限的难题,借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那么一根木棍,每天截半截,是否真的无穷无尽呢?

自墨子死后,墨家四分五裂,分而为三,你更中意哪派?

3.2.0 一根棍子,每天折半节,当真无穷无尽?

这个问题其实和人龟悖论本质上是一致的,就是你永远也跑不过在你前面的一只乌龟,因为你每次都要经过乌龟的出发点,而此时乌龟又继续前进了一点路程。乌龟多跑的这点路程,就是你每天截取半截木棍的长度。

而在当时,秦墨之徒对于这个问题却是给出了最完美的答案,他们认为取无穷多次后,木棍终将截完,这就是极限理论的先驱,而西方却要等到16世纪以后才正式系统性的提出这一概念了。

因此一心专研秦墨之徒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批埋头苦干,老实本分的“技术男”。在现今社会,这种“技术男”深受领导喜爱。

而在古代,他们当然也深受君王喜爱。因此,秦之墨徒在秦国受到了秦王特别友好的接待与安排。

秦墨之徒为了报答秦国之礼遇,其中的能工巧匠之辈亦发明了很多方便的守城之器具,帮助秦国守城。

此外在秦国的对外统一战争中,秦之墨徒亦帮助秦国制造了很多攻城之器,在其一统天下,征战六国之时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墨子死后,墨家四分五裂,分而为三,你更中意哪派?

3.2.1 秦墨之徒造出很多攻城之器

虽然这和前期墨家一直主张的“非攻”思想相悖,但仔细想来却也不矛盾,因为秦之墨家主要继承的是墨家在科技研究这一块的内容。

其它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附加之物罢了。在他们心中已然超脱了思想的隔阂,进入科学技术世界才是最佳归宿。

因此他们最关注的是自己的研究是否正确,自己做出来的工具是否好用,这时,帮助谁还有意义吗?

3、齐墨

齐墨则是前期墨家中论者的代表,墨家分裂以后,墨者之中喜好辩论,研究逻辑的人因齐国好辩之风,大部分人便齐聚此地,亦逐渐形成此派。

齐墨之徒速来讲究以口舌之辩使对方屈服为上策,他们极其反对依靠暴力的战争而使天下平定的做法。

因此齐墨之徒的身影,经常可见于与诸子百家辩论之处。他们与其他学派进行辩论,想要以此来使墨家思想被更多人所接受。

自墨子死后,墨家四分五裂,分而为三,你更中意哪派?

3.3.0 齐墨之徒经常与诸子百家争论

在长期的辩论之中,齐墨之徒慢慢的开始发现辩论的要点在于,了解人的思维方式以及对概念名词的理解与贯通。

对于个人而言,人的思维方式是认识世界和接受世界的最重要的点。而概念名词则是人了解世界的渠道。

把这些研究清楚,则何谈辩论不赢?何谈别人不接受自己的观点?

想明白这些之后,齐墨之徒便开始注重对于概念名词的准确理解,开始研究人类如何通过思维理解世界,由此便发展了很多论辩之术以及开启了最初的逻辑探究。

后世的名家学派代表,大都也是继承了齐墨之徒辩论研究的基础内容,进而才发展出自己的独特辩论内容。

自墨子死后,墨家四分五裂,分而为三,你更中意哪派?

3.3.1 名家很多论点出自墨家

因此齐墨学派亦称得上是辩论之学的鼻祖了。同时也正是因为齐墨学派将墨家思想中关于辩论与逻辑这一块内容,发扬与整理。

才使得后世能够能够知道,墨家还有这等优秀的学问。


以上便是墨家分裂后,衍生出来的主要的三个派别。虽然它们传承墨家的方式完全不同,但却都能将墨家的一个领域做到极致。

这也是墨家思想能够得到后人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这些人都做出了不懈努力。

那么对于你来说,你更加喜欢墨家之中的那一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