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想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来看看这些成名作如何大开脑洞

之前研习君采访作者的时候,常爱问大家:“这个故事当初先成型的是某一个人物还是某一段情节?或者是主题,设定?”

各位大大的回答也是各色各样,有些是从书、新闻这样的信息中得来的启发,比如眸弋是从读历史书,联想到宫墙中女人们的命运,清雪初岚是看到国外一个有关孪生姐妹在母体内互相吸收营养的新闻,从而有了《胭脂·双生》;

写小说想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来看看这些成名作如何大开脑洞

有些是从梦境里得到的启示,昱桥是做了个光怪陆离的梦而写出了《泥菩萨》的场景;

还有一些是把现实生活中的真事原型、场景传说大开脑洞,比如东杉君是做手术时想出了《嗅香》,陆茸是在山中想到隐蔽的焚尸案,苏汴州的《半生缘》是把叔叔的故事只取轮廓,情节、细节全部重塑……

写小说想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来看看这些成名作如何大开脑洞

写小说想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来看看这些成名作如何大开脑洞

看来,每个作者都有自己寻找灵感的独特方式,而那个“灵感”,其实就像是解开一堆乱麻时,最初找到的那根线头。有了这个灵感,虽然后面还有一大堆问题,但起码有了一个头啊。

今天研习君又带大家来科普下,一些知名作家灵光一闪的那些时刻。大家可以想想,他们是怎样捕捉住一闪而过的灵感小线头,最终编织成华丽毛毯的呢?

写小说想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来看看这些成名作如何大开脑洞

1.从历史科教片启发出的大女主宫斗文

《芈月传》的原著作者兼编剧蒋胜男说,她写《芈月传》的灵感竟然来源于《探索·发现》栏目……那期的专题片叫《兵马俑的神秘主人》,提出一个论点,说兵马俑很可能是秦宣太后的。

写小说想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来看看这些成名作如何大开脑洞

这下子激发出了她的好奇心,顺着秦宣太后往下理,查看了巨多资料,慢慢就有了芈月逆袭为一代国主的大体框架。有记者笑称,这应该是最“科学”的灵感来源了。(多看科教知识片还是有帮助的~)

2.和妈妈逛超市,也能想出男神重逢虐恋大文

顾漫被采访时说,最初写《何以笙箫默》的灵感来源于一次逛超市:“最初灵感的产生,是有一次和妈妈去超市,超市人很多,妈妈低头选酱油的时候,我站着,忽然脑海中,就出现了男女主角开头重逢的那一幕。”对于这样的“灵光一现”,顾漫笑着说小说中不少“梗”都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个瞬间。

写小说想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来看看这些成名作如何大开脑洞

讲真,点子来得往往猝不及防,有时候看似轻易,可point是要合理地进行联想,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大致确定整体的结构、人物基本设定和情节最终走向。顾漫想到“超市重逢”这个梗时,势必就顺带决定了男女主因误会而分开、重逢后继续虐恋又微甜的大方向。至于他们是什么误会、男女主的具体性格、最后要怎么重新在一起,这些是需要回家后拿出笔记本细细推敲的了。

3.回忆12岁的经历,也能写出很好的故事

你可能没听过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但你可能看过前年奥斯卡颁奖季的热门电影《布鲁克林》。

托宾近年在重庆举行过一次题为《生活怎样进入小说》的讲座,讲到他小时候生活在爱尔兰的一个小镇上,12岁时他的父亲刚去世,小镇上的人纷纷来家里安慰他和母亲。有一个女人向他母亲讲起自己女儿的故事,提到女儿去了美国的布鲁克林。虽然只是一段不长的叙述,但却留在了托宾的脑海里,几十年后,这个故事成了他小说《布鲁克林》的原型。

写小说想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来看看这些成名作如何大开脑洞

这段12岁男孩的记忆引发的小说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拍成了电影,甚至还有自称小说原型的女儿来找过他。托宾说:“有时候你写作的内容可能就在你的记忆深处,当你去回忆的时候,可能很好的故事就出来了。”“写作是现实生活经验和想象力的融合,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就要不断地写下去。”

4.一个社会新闻引发的严肃想象力

严歌苓说,有一次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新闻,有人在宴席上假装宾客骗吃骗喝,这就是启发她写作《赴宴者》所有的源泉。

对严歌苓这样极其成熟、有个人风格的作家来说,她不能够再去了解事件的更多真相了,这样就会把她的思维固定在一个死的框架内,使她无法发挥想象力。


那这个新闻,也就是灵感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个写作源头的意义,在于找到了一个激励事件,一个框,一个可能会出故事的地方。比如一个人去骗吃骗喝,那么他后来会发生什么呢?他的家人会知情吗,他又会认识怎样的人,会不会被识破呢?接下去完全可以靠你的技巧,你的想象力和生活经历去编的。

写小说想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来看看这些成名作如何大开脑洞

JK·罗琳在写《哈利波特》的时候,就是因为在火车站看到了戴圆眼镜的巫师装扮的男孩,而哈利波特的原型,则是她小时候的玩伴伊恩·波特,他们小时候经常在森林里玩魔法游戏,并会自己编一些奇怪的咒语。

对丹•布朗来讲,他写《达芬奇密码》的时候,想到一个博物馆馆长被杀了,可能是一个神秘的宗教干的。然后他花了三五年去研究达芬奇,研究神秘的宗教,研究符号学和历史,让这个故事能够自圆其说。

就像开头提到的清雪初岚写《胭脂·双生》,也是被一个奇异新闻启发的,可启发的也仅仅是一个大的框架,一个奇妙的“梗”,剩下的情节点和人设、立意就全靠自身修为啦。

正如陆茸说的,撑起一个故事光有梗和灵感是不够的,丰富情节、细节,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才能让故事更有看头。

写小说想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来看看这些成名作如何大开脑洞

有了开头的那根线头,给出了一个大方向,剩下的细细推敲,则是自己要仔细做的功课,也是真正分出高下的环节喽~

点击屏幕右上【关注】按钮,让你的写作不再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