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輛 Waymo 無人駕駛網約車是種怎樣的體驗?

打一輛 Waymo 無人駕駛網約車是種怎樣的體驗?

十月初,一封發佈在 Reddit 上的電子郵件透露稱,Waymo 將向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用戶提供完全無人的自動駕駛網約車試點服務,這意味著他們很可能在下次行程中搭上一輛沒有配備安全員的 robotaxi。

近日,Waymo 邀請部分國外媒體參加了試乘體驗活動,TechCrunch 記者 Ed Niedermeyer 撰文分享了自己的試乘感受。我們可以通過一段現場拍攝的視頻來看看 Waymo 真•無人駕駛網約車到底表現如何。

姍姍來遲

「恭喜!你即將搭乘沒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出租車!」Waymo APP 應用上蹦出了這麼一條信息。「這會是一趟與眾不同的行程,Waymo 會負責整個駕駛過程。請盡情享受這趟免費的旅程。」

打一輛 Waymo 無人駕駛網約車是種怎樣的體驗?

不一會兒,一輛空的克萊斯勒 Pacifica 出現在了 Ed Niedermeyer 的視線裡,並緩緩開到了他所在的位置(錢德勒市的一個公園內)。這裡地處鳳凰城的郊區,Wyamo 從 2016 年開始就在這裡進行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工作了。

從谷歌獨立出去之後,Waymo 多次公開展示過自動駕駛方面的成果。2017 年,十幾位記者在 Waymo Castle 測試中心的封閉道路上,體驗了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而早在 2015 年,谷歌還曾邀請一位盲人 Steve Mahan 坐上了那輛螢火蟲(谷歌自動駕駛原型車),在奧斯汀的城市道路上兜了風。

打一輛 Waymo 無人駕駛網約車是種怎樣的體驗?

盲人 Steve Mahan 乘坐 Waymo 無人駕駛原型車 | Associated Press

只不過這次的乘坐體驗與之前谷歌向媒體開放的完全不同。不光是因為行程中出現了一次無保護的左轉,場景設定在繁忙的城市道路亦或是你需要通過 Waymo One APP 試用服務。更是因為它代表了真正無人網約車服務的開始,儘管目前只有參與到 Waymo 早期計劃的城市居民可以申請使用,但最終它會像所有公眾開放。

2017 年,Waymo CEO John Krafcik 在里斯本舉辦的網絡峰會(Web Summit)上宣稱「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汽車出現了。」不管是 Krafcik 顯露出的自信還是 Waymo 官博上的聲明,似乎都在暗示「通往自動駕駛時代的競賽幾乎結束了。」但顯然事實並非如此。

幾乎是在 Krafcik 發表講話後的兩年裡,「由人駕駛」而不是「機器駕駛」的無人車依然跑在鳳凰城的街區上—絕大多數 Waymo 投放在亞利桑那州提供網約車試點服務的自動駕駛車隊都配置了安全員,只有極少數幾輛是無人狀態,但僅限於測試用。

打一輛 Waymo 無人駕駛網約車是種怎樣的體驗?

Waymo CEO John Krafcik | 視覺中國

儘管相比其他公司,Waymo 取得的成果足夠領先,但它曾「許諾」的真正無人駕駛的未來似乎依然遙不可及。直到 Waymo 宣佈將邁出重要的一步,開始測試去掉安全員的無人網約車服務。

Waymo 方面並沒有透露將提供怎樣的服務規模,只是表示會逐步增加運力。據極客公園(ID: geekpark)瞭解到的信息,參與到 Waymo 早期計劃中的乘客數量有上千人,所有人都將獲得乘坐真正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機會。但你沒辦法用 Waymo One APP 主動呼叫,假設你在用車時附近正好有可匹配的車輛,你就可以優先獲得體驗。

當然,區域也是有限制的。Waymo 將這些完全無人的自動駕駛車隊限定在一個帶有地理圍欄的可控環境中。參與到早期計劃中的乘客們都是根據其居住地區的郵政編碼篩選的,同時還必須簽署 NDA 保密協議。所有行程免費,至少剛開始是這樣。

按照 TechCrunch 記者的描述:真正進入這輛沒有安全員監管的無人車,落座扣好安全帶,心裡還是有些許緊張的。考慮到目前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程度,你其實很難真正放鬆下來。所以,如果只看到 Waymo 邁出了這麼一步就認為自動駕駛時代已經到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Waymo 的嘗試意味著一個新階段的開始。而在到達真正無人駕駛出行未來之前,必將經歷更漫長、更艱難的過程。

打一輛 Waymo 無人駕駛網約車是種怎樣的體驗?

Waymo 試點完全無人駕駛的網約車服務 | TechCrunch

未來感十足的體驗

乘坐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聽起來極具未來科幻感。但其實仔細想想就會意識到,你即將坐上一輛沒有人控制的汽車,從生理或者心理上感覺都是件很有挑戰的事情。

等所有乘客坐下,扣好安全帶後,這輛無人車開始自動呼叫 Waymo 的乘客輔助團隊(rider assisstance team),就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用戶可能產生的顧慮進行了說明。這是這次「無人車之旅」體驗中唯一有些許和人類有關係的地方了。

從 2016 年開始,相信很多媒體同行陸續也在公共道路試乘過很多公司的自動駕駛測試車,無一例外都會有安全員坐鎮。所以當你看到空空如也的駕駛席,而此時車速有 72 公里/小時,方向盤還時不時朝著各個方向轉動著,帶著你穿行在城郊如梭的車流中,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就好比一副乍一看很正常的畫面,但仔細瞅瞅會發現裡面竟然有隻長著人臉的鐘,或者是穿著靴子的貓,手裡還拿著根柺杖。

而除了那種亦真亦幻的感覺外,這趟耗時 10 分鐘的真•無人車之旅(從公園到咖啡館),根據 Ed 的描述,其實和之前大家試乘的那些自動駕駛測試車幾乎沒什麼兩樣。但它的確也有很多時候會讓你心裡有自愧不如的時候:比如有一次在黃燈亮起時進行了左轉,或者是通過合理的加速跟上週圍的車流。這輛沒有安全員的無人車似乎已經掌握了更像人類的駕駛方式,慢吞吞地朝著停車標誌開過去,將自己的意圖清楚地告訴給周圍的行人。

當然,它也有很多表現奇怪的地方。譬如說過於小心翼翼地保持與前車的距離,路線規劃上則過於激進等等。

何種程度的「安全」才叫「安全」?

為何 Waymo 敢讓普通消費者坐上一輛完全無人駕駛的汽車?儘管公關的口徑是,Waymo 對自己研發的自動駕駛系統,也就是未來有望代替人類的機器(俗稱 Waymo Driver),有著十分的自信,但 Waymo 似乎從未詳細講過。

Waymo 產品總監 Saswat Panigrahi 拒絕透露公司在錢德勒市累積的無人駕駛測試里程,也並未談起任何有關衡量乘客安全的標準。他只是引用公司在實際路測中累積的 1000 萬英里里程以及 100 億英里虛擬測試里程,稱「Waymo 的自信來自於對自動駕駛技術應用的全局觀。」

「自動駕駛太難了,因此你無法用單一標準去衡量它。」Saswat Panigrahi 如是說。

這樣的辯白聽起來有些許感性,或者說甚至有一點點沮喪。考慮到目前整個自動駕駛產業面臨最大的問題在於「何種程度的安全才是安全?」,拋開足夠有力的證據,你很難判斷 Waymo 開始試點的真•無人駕駛網約車是否意味著這項技術在廣義上的成熟,或者說 Waymo 的自信只是因為它選擇了相對沒有挑戰的測試路線?

目前 Waymo 投入使用的全無人駕駛出租車不收取任何費用,且只能在錢德勒、梅莎以及坦佩市部分帶有地理圍欄的區域運行。這遠比 Waymo 目前在鳳凰城近郊進行的自動駕駛網約車試點項目規模小得多,似乎暗示了 Waymo 敢於摘掉安全員的自信其實是有條件的。不過有意思的是,即便是 Waymo 在進行的主要測試項目(配有安全員的 robotaxi),也並沒有實現在機場和目的地之間進行接駁乘客的服務。而機場恰恰是網約車應用場景中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其中一個。

打一輛 Waymo 無人駕駛網約車是種怎樣的體驗?

試乘體驗結束後,系統會通過 emoji 的形式讓用戶提供打分 | TechCrunch

無人駕駛的複雜性

在問及 Waymo 對無人駕駛網約車試點服務有著怎樣的增長計劃時,Panigrahi 並沒有做出正面回答。只是表示會持續增加投放的數量和運營推廣的力度。據官方披露的數據,目前 Waymo 在美國全境共有 600 輛自動駕駛原型車在進行路測,而絕大多數都在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

不過 Panigrahi 表示限制試點服務進行大規模推廣的主要原因在於,將理論研究的成果應用於實際的早期乘客計劃中來,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完全沒有可以參考的對象,一切都需要從頭開始。」Panigrahi 表示。

將安全員從自動駕駛路測中去掉之後,乘客與車輛的互動就成了這項研究中遇到的最大挑戰之一。舉例來說,一旦乘客在使用中出現任何身體不適的情況,如何讓無人車探測到救護車並靠邊停下,甚至允許救護人員接管車輛,相關技術和指令的開發都是件相當複雜的事情。它需要進行密集大量的測試並與當地的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打一輛 Waymo 無人駕駛網約車是種怎樣的體驗?

在使用 Waymo 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時,乘客能夠清晰地看到無人車與周圍環境的交互過程 | Waym

此外,在無人駕駛網約車服務中,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簡稱 UX)的設計同樣至關重要。在這方面,Waymo 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以及資源。因為在將人的駕駛權剝奪之後,會出現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挑戰。

比如我們每次乘坐網約車時,與 Uber / Lyft 司機進行的多重互動,溝通上下車的地點,或者有突發事件需要變更出行計劃,這些平時習以為常的事情在司機是一臺電腦時會變得異常複雜。Waymo UX 設計團隊承認他們還在持續進行關於自動駕駛用戶體驗的研究。

儘管在某些特定的駕駛能力來看,比如車道保持或避障(特別是長時間執行某一動作),更先進的計算平臺和傳感器已經表現要比人類優秀得多,但它們仍缺少人類的靈活性和適應能力。而要讓機器避免出現人類可能會犯的錯誤,一方面需要進行大規模的路測以獲取維度更廣的經驗,同時還應該對人的行為心理等交叉學科進行深入研究。

不只是技術問題

Waymo 開始的真•無人網約車試點服務意味著自動駕駛研發進入了全新的階段,而這個階段「技術」將不再成為主宰。對人類行為的研究,與當地政府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合作開發能夠執行應用的指令等都是相當耗費時間和精力的。這些恰恰是 Waymo 沒辦法只靠技術來解決的事情,需要懂人類的人類自己進行大量的深入研究。

有些面臨的挑戰是直截了當的。比如,可能很快 Waymo 就會意識到,把乘客放在離沃爾瑪超市入口儘可能近的地方並不是件便利的事情,因為這裡客流量非常高,反倒容易出現讓人不悅的狀況。所以即便是在設計乘客上下車的地點時,只希望藉助數學或物理邏輯(例如,靠近入口的的地方永遠是最佳選擇)是走不通的,這也意味著谷歌的無人駕駛出租車依然面臨著現實世界給予它的諸多挑戰。

儘管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和大規模發展速度十分緩慢,這可能讓人感到很沮喪。但 Waymo 在直面這些挑戰和難題的同時也在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資源去探索、去研究解決的方法,這是值得鼓勵的。

如果說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第一個階段主要是教會機器開車,那麼 Waymo 現在已經進入第二階段,它已經在考慮把機器融入到現實生活中,而這當中會遇到更多更復雜更不可預測的挑戰:要應對「人」已經不容易,更何況要讓機器學習觀察到人與人、人與環境是如何進行互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