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死就不會死,但有人就是不相信,被乾隆皇帝親自賜死

用現在的話說,“不作死就不會死”,這個道理現在的人都懂,其實在古代,朝廷大臣在做官的時候,更是深刻明白這個道理,要不然會有一句“伴君如伴虎”的說辭。都說做官難一句話說錯帶來的就是殺身之禍,但是古代之人還想盡辦法去做官,因為做官不僅能帶給一個人錢財,還能帶給他榮譽,受到別人的追捧。

不作死就不會死,但有人就是不相信,被乾隆皇帝親自賜死

可古代又有這樣一句話,“一朝天子一朝臣”,做官不是無止境的,到了一定的時候就要退休,懂得進退,才是做官之道,但是在乾隆年間,有這樣一位大臣,無法忍受沒有光環之下該如果生活,始終想讓被人圍繞著自己轉,甚至不將乾隆放在眼中,等待他的結果離死亡就不遙遠了。

不作死就不會死,但有人就是不相信,被乾隆皇帝親自賜死

他就是尹嘉銓,尹嘉銓是由舉人授刑部主事,後升為郎中,官至大理寺正卿,稽察覺羅學主管。他奏請乾隆皇帝令旗籍子第讀朱熹《小學》,深得乾隆贊同。後來尹嘉銓將《小學》加疏,增加《考證》、《釋文》、《或問》各一卷及《後編》二卷合為《小學大全》,得到乾隆的嘉評,可以說在乾隆時期,尹嘉銓深得乾隆的歡心。但也正因為是這,才讓尹嘉銓退休後,不安於現狀。

不作死就不會死,但有人就是不相信,被乾隆皇帝親自賜死

尹嘉銓是一個很虛偽的人,他習慣了眾星捧月的感覺,但是在退休後尹嘉銓感到了失落,不再有人看望他即使在介紹時,也會在他官職前加一個“原”字,這是尹嘉銓最不能容忍的事。在尹嘉銓最苦惱的時候,乾隆皇帝從五臺山視察工作回來了,在經過保定時,直隸總督及周邊市縣官員都奉詔齊聚保定署衙親聆聖諭,唯獨沒有尹嘉銓,可以說在這個時候,尹嘉銓已經犯了皇家大忌,真是一種不尊敬皇帝的行為,但是尹嘉銓並不這樣認為。他甚至覺得憑著自己侍奉皇帝多年的情義,乾隆皇帝一定會記得自己,到了保定後會在第一時間內派人請他過去敘舊,於是在早上就站在村頭開始等待,甚至幻想這見面後的場景,但是令尹嘉銓沒有想到的是,他從早上等到晚上都沒有看到人,這讓尹嘉銓非常的失望。

不作死就不會死,但有人就是不相信,被乾隆皇帝親自賜死

看到這裡,不僅讓人們想尹嘉銓這是自信過大,還是太不自量力了!皇帝日理萬機,一個退休的老人,是有多大的功勞才能讓皇帝時刻的想起。但是此時的尹嘉銓並不甘心,他派兒子呈送奏章,為其父尹會一請諡及從祀孔子廟,可他得到的硃批是:“諡乃國家定典,豈可妄求?此奏本當治罪,念汝乃父子私情,故免之。若再不安分家居,當罪不可逭矣”!這時的尹嘉銓並沒有意識到皇帝的怒氣,還要追加一本,仍堅持為其父請諡,惹得乾隆惱怒,硃批:“竟大肆狂吠,不可逭矣。”即令除去頂戴,鎖交刑部審訊,定為死罪,後免死。同時查抄其老家和在京寓所,銷燬其著述93種,抽毀其寫過序跋的書籍6種,磨毀其撰寫的碑文7塊。

不作死就不會死,但有人就是不相信,被乾隆皇帝親自賜死

原本應該有一個安逸的晚年,卻被自己一手全毀了,臨死的時候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名譽和性命上,他選擇了名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