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到旁邊一位家長說,“讓孩子那麼優秀幹嘛?將來他只會離你更遠”,你怎麼看?

一切隨風 จุ๊บ


其實這個問題看你怎麼理解!天資高的孩子父母攔不住優秀,平庸的孩子父母學會接納,正如父母說的,優秀的去給國家做貢獻,普通的在父母身邊兒孫繞膝,這沒什麼格局不格局的問題。啥樣的孩子都接受。


用戶13299455827


我的父親是大學老師,他的鄰居都是老教授,這樣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所謂的好孩子好學生,我是親眼目睹好多家的孩子都在五湖四海,唯獨不在父母膝前,老倆口年輕一點時還好互相照顧,年齡大了真可憐,有病自己扛著,有事情了自己想辦法,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去辦,有一對夫妻丈夫中風不能動都是老伴在護理,一天出去買菜老人一腳踩空摔的鼻青臉腫,也一瘸一拐的照顧老伴,她也是奔八十的老人;有的子女幾年回來一次像觀光一樣;有的子女只有在父母出殯的時候回來。我屬於沒有出息那種孩子沒有出國,也在大學工作,經常回家看看,父母有事情及時解決,有時也給那些不方便的鄰居搭把手,我認為我的父母幸福指數很高,最起碼父母有需要我會在他們身邊,鄰居那些老人真的很羨慕。我們可能太平庸了,很多人肯定不苟同我們的生活,但是我依然不希望我的孩子出國生活,你可以出去看看開開眼界,但是還是要回到離我不要太遠的地方,需要的時候能互相幫忙。人生太短暫了,不要骨肉分離那麼遠,思念太苦了。


江山多多1


孩子大四,在外面讀大學,昨天晚上回家了,我吃一驚,孩子說,媽媽,我很累,很壓抑,想在家休息幾天行嗎?我說當然可以,不耽誤學習嗎?她說就兩天,我的眼淚下來了,我說,遇到什麼困難了嗎,可不可以跟我說,她說,沒事,就是累了,想休息幾天,我的孩子腦力條件一般,可是她很努力,我從來不給她壓力,說起孩子是否優秀,我的定義就是,只要能適應這個社會,有個健康的身體與神態,其它都是浮雲


手機用戶64066744913


我認為,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對。說它有一定的道理,是因為有些孩子很優秀,但家住窮鄉闢壤,一個叫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找不到養家餬口的路和施展才華的舞臺,故鄉安置不了肉身,只有離家鄉,別父母,遠走高飛,漂泊到異地他鄉去工作。說它不完全對,是因為;

一、要看孩子在哪些方面優秀。除了外交型人才和自然科技方面的高端型人才需要在國外工作、學習深造和發展以外,其他行業,如從政、經商、辦企業等,都可以在離父母較近的本地方、本區域工作和發展,不存在孩子優秀,就會離父母更遠的問題。



二、要看孩子優秀到什麼程度。如果是一般的優秀,自然就會離父母更遠;如果是孩子非常優秀,在政界的職級較高,或者在企業是董事長、總經理、CEO、大型企業高管,年薪十幾萬,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就會把父母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居住和生活。因此,孩子那麼優秀,將來只會離你更遠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

三、要看孩子的優秀是否全面,即品學兼優。自古就有父母在,兒不遠行之說。


如果孩子只是學習優秀而品德不優秀的話,那麼即便是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與父母同城工作和生活,也會找出各種理由不去孝敬和贍養父母的,甚至會出現在國外花光父母所有積蓄後,將父母遺棄在大街上,或者海歸後又變成了啃老族。如果品學兼優的話,即使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和父母在同城一起生活,也會想方設法,在精神上慰籍父母,經濟上支持父母,生活上通過請保姆等方式幫助和照顧父母的。

因此,孩子離父母更遠,不是優不優秀的問題,而是優秀的深度和廣度問題,即品學兼優的問題。


至善成仁


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我也聽別人對我說過,我們一個鄰居跟我說:“笨一點的孩子才是來報恩的,以後他飛不遠,就在父母身邊,能照顧你,優秀的孩子都跑到了天邊,你夠都夠不到啊!”

這位鄰居說完,還跟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他的上司就一個孩子,去英國留學了,一年到頭都不怎麼回來,他快60歲的老爹一年飛兩次英國去看兒子,所以,這個上司跟我的鄰居抱怨:“孩子培養那麼好沒用,到時候你還得追著他。”

我一個朋友當老師,她的觀點也和這位上司的觀點如出一轍,原因是她看到她的一個同事的“悲慘”經歷,每年過年都是老兩口子過,孩子在國外,顯得特別淒涼。

現在我們孩子還小,可能體會不到孩子長大了,飛走了的淒涼,恨不得把孩子永遠都抱在懷裡,因為孩子是我們的一切,我們的一切都圍繞著孩子轉,所以,孩子不在我們身邊,去尋找他的理想和生活了,我們才會“失魂落魄”。

中國的父母對孩子太好了,過了頭,就容易失去理智,孩子與父母終究會漸行漸遠,這就是長大,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都不該阻止孩子去按照他的生活方式去生活,非要把他們捆綁在自己身邊,這不是愛,是自私。我們也要漸漸學會找回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樣才能填補孩子長大後的空缺,不至於讓自己因為無事可做思念成疾啊!


沛澤媽讀心理


坊間有句話:優秀的孩子是給別人養的。關於這觀點,先分享一個案例,從孩子和父母兩方面分析一下:

我有一個同事,兒子從小就是學霸,優秀的孩子是母親的驕傲,同事姐姐就一直在旁人的羨慕中生活著。直到兒子出了國,好幾年看不見人影。前幾天聽說,兒子借到上海出差的機會,回到了小縣城。第一天,同事把親戚聚在一起,全家吃了頓接風宴。接著的幾天裡,就見不到兒子的影子了,各種應酬。終於,老孃拿出了娘威,才在要離家的兩天,兒子陪了老孃幾天。

1,從孩子來說:優秀的孩子們都是大城市甚至國外讀了書了,他們見了世界,開了眼界,他們認知讓他們對外面的世界更加嚮往,他們的水平也決定了他們有能力在外面過得更好。

2,從父母來說。我們這一代,家裡更多的是獨生子女,唯一的孩子是父母唯一的情感寄託。孩子離家遠了,我們更多要考慮一下是自己老了怎麼辦。過年過節,家裡冷冷清清怎麼辦?很多現實的問題就在眼前。

但是,孩子不是我們情感的附屬,養兒防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迫切需要的是學會愛和強大,唯一的選擇只能是幸福著孩子們的幸福,快樂著孩子們的快樂。

至於老了去養老院還是僱保姆,等老了再考慮吧,把自己保養好,其他的,順其自然吧。


靜待花開122293612


想聽真實的話嗎?我二姨的兩個兒子(也就是我表哥)優秀,一個現在北京生活,一個上海生活。老人現七十多,一人在陽朔生活自己住一棟樓(現有事都是我們幫)。兩兒子每年回1—2次,每次五天,其中兩天岳父家,三天在家裡。當然回來還要和同學,朋友見面 實際回家一天。而我岳父家,三小孩都在陽朔縣上班,經常相聚吃飯,開開心心,樂也融融。你說一個普通的小康生活圖什麼呢?


lzc小木頭


我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我的學霸同學,當年考上清華,後又去美國讀碩士,博士,學的是大氣專業,和航空航天事業有關,非常牛氣,家長父母都以他為傲。但是他父母在該盡享天倫之樂的時候卻有一肚子的苦水:同學定居美國後,老兩口在美國呆過一段時間,但是怎麼都適應不了,加之我同學堅決要丁克,直接剝脫了他們當爺爺奶奶的權利,所以老兩口就回國自己頤養天年了,有時他們也後悔:兒子就是為別人養的,早知這樣就不給他讀那麼多書了!我們安慰他:你兒子不是平凡人,他有自己的特殊使命:為人類事業做貢獻多偉大啊!社會需要他。

對比我們這些同學,普普通通一生,有一份安定的工作和溫馨的小家,守著父母,其樂融融。小日子也過的很幸福。

那怎麼評價哪種生活方式最好呢??中國式父母多少還是有養兒防老的思想,但子女畢竟是獨立的,他有權選擇自己的人生。而且從全社會的角度看,正因為有優秀的人才衝在前,推動社會的進步,才有我們普通人的幸福生活。現在我培養兒子就希望他能成為優秀的人!能為社會做更大貢獻的人。而我完全可以自己好好過!

所以,父母們千萬不能有自私的想法,孩子不是我們的財物,他根本就不屬於你!在這裡分享一首紀伯倫的詩: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看完這首詩,一切都釋然了。孩子們勇敢地飛翔吧!家長們,勇敢地放手吧!


三小姐說


雖然大家發自內心來說不承認,但事實確實是這樣的啊!我兒子當初就是一所211學校出來的,心氣高目標遠大,獨立性很強,畢業後根本就不考慮四川及周圍省內就業,還在大二的時候就和他的幾個同學直接鎖定目標北上廣了啊。剛開始我也很欣慰的放心安心舒心過,可現在看見朋友們的孩子逢年過節總往家跑,我的兒子卻在那遙遠的地方忙著競爭奮鬥,唉!旁人是理解不了的!


236532764


讓小孩子那麼優秀,其實沒沒有什麼錯。這也是當代國情教育的弊端。完全可以說是腐蝕孩子們的童年,真的希望國家教育事業有所改變。學習固然重要 ,但是沒有童年的孩子還叫孩子嗎!!!

我有一朋友女士重慶的,有次我給她發信息他沒有給我回。我也沒當回事,過了幾天突然給我發信息,問我給我發信了,我問她忙什麼呢!信息也不會,她說忙孩子的事,沒有時間幹別的,每天圍著他轉。我說你家孩子不是才上小學嗎?至於那麼拼命嗎!人她說我家孩子考試考了95分考的倒數,第一次沒事。第二次要給家長開會了。每天要給孩子看作業補習。事多死了。還說這還只是區小學,要是市重點要就更高。之後我說了句你趕快去看你家孩子學習去吧。我可不敢耽誤你家學習。沒話說了。

將來會不會離得遠,我感覺和人的出身有一定的關係。家長逼著學習還是他自己努力學習,能考一所很好的大學,他們嚮往的可以有更好的生活。更舒適的生活。其實回去有的人家也 會議論怎麼考一個那麼好的大學怎麼又回到農村了。生在城市其實選擇性就更多了。

還有就是和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有一定關係,給他造成了一定的陰影。不想在這種環境下生活,想去逃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