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打造“家庭警務”用腳板走近民心

今年以來,寧海縣公安機關以黨建為統領,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建立健全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深化基層走訪“問診”,創新服務群眾方式,創新打造“家庭警務”模式。

深化走訪溝通“接地氣”

岔路派出所是“家庭警務”模式的試點所。他們根據轄區實際,對轄區分五大片區,實行網格化管理,以“1+1+1+X”的模式,即在每個片區落實1名責任領導、1名責任民警、1名聯片民警、2-3名輔警的工作專班,分級分類、明確職責,充分發揮村幹部、群防群治組織、網格員的“人頭熟”優勢,對轄區每戶家庭開展上門走訪,形成讓群眾見得到人、說得上話、辦得了事、暖得了心的互動機制,積極搭建溝通的橋樑紐帶,有力提升了走訪質效。

真情幫扶消除“距離感”

岔路派出所還結合群眾實際需求,專門設計製作了《家庭警務走訪記錄簿》,創新制定“生產生活資料、村組織聯絡人員、安全隱患、矛盾糾紛、結對幫扶”等民情清單,方便民警走訪“按圖索驥”。

針對山區80歲以上留守老人多的實際,岔路派出所根據走訪確定“結對幫扶”民情清單,與梅花村、山洋村、下畈村、陽光公益服務社黨支部聯合成立了“紅梅”黨建聯盟,在王愛、白溪山區設置“紅梅”幫親結對服務站,長期開展民警及志願者上門結對幫扶困難老人。截至目前,已結對幫扶23位山區老人,“紅梅”幫親結對服務活動已開展了9期,服務山區老人達2000餘人次。

“三治”融合構築“護城牆”

岔路鎮有著深厚的紅色資源優勢和慈孝文化底蘊。在“家庭警務”工作中,民警注意引導激發革命老區人民的紅色基因,以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手段構築社會治安護城牆。

今年,他們還組建了“陽光義警”調解工作室,招募村幹部為主的志願者57人,在20個村設立“陽光義警”調解工作聯繫點、信訪代辦點,實行主動排查矛盾、源頭化解糾紛的長效機制,成功化解一批宅基地、土地、農作物、婚姻關係等引起的矛盾糾紛共計32起,使轄區內由矛盾糾紛引起的行政、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6.4%。

記者 林偉 通訊員 徐銘懌 周國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