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是如何讓諸葛亮通過水鏡及徐庶向劉備推銷自己的?

張芳永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讓諸葛亮通過水鏡先生和徐庶推銷自己,有著一番曲折過程。

一、當時的大背景

還在曹操與袁紹大戰於河北時,劉備聯合劉闢等人,借得數萬人馬乘機襲擊許都,想一舉端掉曹操老巢,實現漢獻帝衣帶詔所託。結果曹操回師抗擊,大敗劉備。劉備僅餘數千人逃亡,後依附荊州劉表。

曹操滅袁紹後大舉南下,想平荊楚,滅東吳一統天下。而荊州劉表則老病相加,其後妻蔡夫人掌權,她無心抗曹而是在謀求讓自己的幼子劉琮繼位,迫害非己所出的長子劉琦,同時十分排斥劉備。

劉備勸劉表不要廢長立幼,為蔡夫人所知,決意設宴席安排伏兵殺劉備。劉備得知後逃席,被蔡夫人之弟蔡帽追殺,幸虧劉備騎的一匹叫"的驢"的快馬,及時擺脫了追兵。但是,在過一個叫檀溪的溪流時的驢馬陷入泥中,眼看追兵將至劉備絕望時,這的驢馬奮起飛躍檀溪,劉備僥倖逃掉。誰知因禍得福,劉備逃亡在一荒山之地遇到了神仙般的人物水鏡先生司馬徽。

二、兩度推薦,臥龍出山

按理,諸葛亮早就有心輔佐劉備,但無人引薦,而且相互沒有信任度,沒有高人撮合顯然不行。劉備意外遇司馬徽,雙方都是個極好的契機。劉備向司馬徽請教,談起自己的志向,並問起自己每次失敗的原因,司馬徽告訴他是身邊沒有得力的人才。劉備請其推薦人才時,司馬徽說出了一個讓劉備震撼的話:"臥龍”“風雛"能得一人即可安天下。這是讓劉備首次得知臥龍諸葛亮其人,這激起了劉備尋找人才的慾望。



另外,有一個大賢之人叫徐庶,他為施展才華也在尋找明主。正好劉備則求賢若渴,他們相遇後劉備委以重任。劉備軍隊在徐庶調度下,連敗曹操手下大將曹仁、李典,並奪取樊城。此時曹操領教了徐庶的本領,很是氣惱,便抓了徐庶母親,以此要挾徐庶離開劉備投靠自己,徐庶無奈只好離開劉備。



劉備目送除庶遠去非常傷心,這時徐庶突然勒馬回來,劉備驚喜以為他會留下,但他去意已決,他回來是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當劉備問道他的才幹與諸葛亮相比如何時,徐庶說:“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先有水鏡先生推舉名仕,後有徐庶走馬推薦諸葛,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下山。

三、羅貫中筆下的成功推銷

如果早在司馬徽推薦時,劉備即與諸葛亮相會,顯然條件不成熟,劉備不會過早信任一個知名度不高的年青人,並不會把權力託付給他。那麼諸葛亮再有才也將會難於發揮了,所以才有羅貫中安排徐庶出場再度推介諸葛亮。徐庶的才幹劉備已經親眼目睹,諸葛亮才幹更甚,當然就會讓劉備心悅誠服。


這兩次推薦或許有諸葛亮特意安排的成份。他先通過水鏡先生的推薦,形成初步印象,後來徐庶離開劉備諸葛亮肯定知情,他抓住這個機會進一步推銷自己,讓徐庶再度推薦。雖羅貫中未在書中寫明,但這種設想是可成立的。

三顧茅廬則完全是諸葛亮故意設定的,旨在考驗劉備的誠心以及提高自己的身價。這些都獲得了成功,取得了劉備的絕對信任並委以重任,才有了博望坡伏擊戰和火燒新野兩大戰役勝利。試想,古人往往用殺敢於抗命的大將來立威,而諸葛亮絕對不能用此法,關羽張飛趙雲他一個都動不了,所以作為智者,諸葛亮用了更為高明的手段推銷自己,成功的在劉備集團獲取了地位,開始施展自己的才華。


湘水微波


水鏡先生先推薦的伏龍鳳雛。徐庶是個引子。

劉備馬躍澶溪,受牧童招引,往見水鏡先生。

二人經過一番談吐之後,水鏡曰:“今天下奇才盡皆於此,公當往求之”。

玄德急問之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

水鏡曰:“伏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玄德曰:“伏龍,鳳雛何人?”

水鏡撫掌大笑好,好!玄德再問。

水鏡曰:“天色已晚,將軍可於此暫宿一晚,明日告之”。

可還沒等劉備找到諸葛亮和龐統的時候,徐庶送上門來了。

徐庶為什麼會主動找到劉備呢?

徐庶、諸葛亮和龐統都是水鏡先生的弟子。水鏡先生司馬徽告訴徐庶可以出去尋找明主,發揮自己才能了。並指點徐庶明主是誰以及怎麼才能找到他。

是夜,玄德因思水鏡之言,久不成寐。適逢徐庶夜訪水鏡,欲投劉表,被水鏡言說:“公懷王佐之才,宜擇人而事,奈何輕身自投劉表,今日英雄只在眼前”。

於是劉備正騎著寶馬的時候遇到了徐庶,與徐庶相談甚歡,更是知道徐庶就是水鏡先生的弟子,立刻拜徐庶為軍師。

後來徐庶被逼到曹操手下做事,徐庶推薦了諸葛亮。這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出山。。

徐庶走馬薦諸葛。

劉備問曰:”此人之德才,比先生何如?”

庶曰:”譬如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羅貫中通過烘雲托月的手法,把劉備和讀者,引向了三頓茅廬、歷三往而得見。


俗人張先生


《三國演義》中並沒有書寫是諸葛亮通過水鏡及徐庶的推薦向劉備營銷自己的。

劉備馬躍澶溪,策馬而行,日漸西沉,受牧童招引,往見水鏡先生。

二人經過一番談吐之後,水鏡曰:“今天下奇才盡皆於此,公當往求之”。

玄德急問之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

水鏡曰:“伏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玄德曰:“伏龍,鳳雛何人?”水鏡撫掌大笑好,好!玄德再問。水鏡曰:“天色已晚,將軍可於此暫宿一晚,明日告之”。

是夜,玄德因思水鏡之言,久不成寐。適逢徐庶夜訪水鏡,欲投劉表,被水鏡言說:“公懷王佐之才,宜擇人而事,奈何輕身自投劉表,今日英雄只在眼前”。

後徐庶隱名單福,跟隨劉備。而後曹操假偽其母書信,離去之時走馬薦諸葛。劉備問曰:”此人之德才,比先生何如?”庶曰:”譬如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一言以蔽之,羅老先生通過烘雲托月的藝術描寫手法,一步步把劉備和讀者,引向了三頓茅廬、歷三往而得見。使劉備和讀者急切想見到諸葛亮的心情產生了更深一層的共鳴!








淨心修道


劉備剛謀天下時急需人才,在徐庶的舉薦下,帶著關羽和張飛去隆中草屋請諸葛亮,而恰巧這天諸葛亮出門辦事去了。野史記載,諸葛亮上算五十年下算五十年,既然諸葛亮早知道有貴人來訪,為何還要避而不見呢?這恰恰正是諸葛亮的精明之處,他深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真理,自己久居隆中從沒有帶兵出征的經驗,神算孔明也只是在朋友們之間相傳,怎麼能讓貴人真正的認可自己,並且心甘情願的委以重任這是一種技巧。同時他也在觀察試探劉備,畢竟君臣要天長日久常相伴,英明的主公就是戰場上最默契的戰友,主公仁厚慈愛才可得天下人心,才是百姓意願所向,才能成就一番偉業。諸葛亮的驕傲註定他一生絕不會侍奉兩個主公,此時必須慎重選擇,擇良木而棲。所以劉備第二次來訪時,他“正好”又不在,劉備齋戒三日,沐浴更衣第三次來訪時又“恰巧”諸葛亮在睡覺。

他的欲拒還迎成功勾起了劉備的好奇心,所以在他睡醒“急匆匆”出迎時,劉備的內心定是激動不已,二人在草廬中詳談,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諸葛亮回顧過往,分析當下,展望未來,非常貼切的迎合了劉備人生的宏偉大志,一時讓劉備如獲至寶,堅定了恭迎諸葛亮出山的決心。事實證明諸葛亮推銷自己的手段非常成功,直接被劉備拜為軍師。而諸葛亮也用智慧才學向劉備證明,自己當初隆中的言談並不是紙上談兵,他助劉備奪得荊州,建立蜀漢,最終和曹魏孫吳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死後仍然兢兢業業輔佐劉禪,為了劉氏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用畢生心血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



本是凡間人偶座天上客


劉備想水鏡先生司馬徽出山,而司馬徽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並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還沒等劉備找到諸葛亮和龐統的時候,徐庶送上門來了。

徐庶為什麼會主動找到劉備呢?

徐庶、諸葛亮和龐統都是水鏡先生的弟子。水鏡先生司馬徽告訴徐庶可以出去尋找明主,發揮自己才能了。並指點徐庶明主是誰以及怎麼才能找到他。

於是劉備正騎著寶馬的時候遇到了徐庶,與徐庶相談甚歡,更是知道徐庶就是水鏡先生的弟子,立刻拜徐庶為軍師。

後來徐庶被逼到曹操手下做事,徐庶推薦了諸葛亮。這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出山。

而司馬徽給劉備推薦人選的時候只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並未推薦徐庶,反而讓徐庶自己去找上門呢?

一、諸葛亮的才華在徐庶之上,很多大佬都不會一開始就發大招。

二、徐庶出山只為考驗劉備,看看劉備值不值他水鏡先生最得意的弟子去輔佐。

三、徐庶先上,展現自己弟子到底有多強,打響水鏡先生弟子的名聲。為能力更強的諸葛亮出山後受重用程度墊定基礎。


f夢飛翔f


劉備想水鏡先生司馬徽出山,而司馬徽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並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還沒等劉備找到諸葛亮和龐統的時候,徐庶送上門來了。

徐庶為什麼會主動找到劉備呢?

徐庶、諸葛亮和龐統都是水鏡先生的弟子。水鏡先生司馬徽告訴徐庶可以出去尋找明主,發揮自己才能了。並指點徐庶明主是誰以及怎麼才能找到他。

於是劉備正騎著寶馬的時候遇到了徐庶,與徐庶相談甚歡,更是知道徐庶就是水鏡先生的弟子,立刻拜徐庶為軍師。

後來徐庶被逼到曹操手下做事,徐庶推薦了諸葛亮。這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出山。

而司馬徽給劉備推薦人選的時候只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並未推薦徐庶,反而讓徐庶自己去找上門呢?

一、諸葛亮的才華在徐庶之上,很多大佬都不會一開始就發大招。

二、徐庶出山只為考驗劉備,看看劉備值不值他水鏡先生最得意的弟子去輔佐。

三、徐庶先上,展現自己弟子到底有多強,打響水鏡先生弟子的名聲。為能力更強的諸葛亮出山後受重用程度墊定基礎。




張繼勞


《三國演義》羅貫中如何讓諸葛亮通過水鏡先生和徐庶推銷自已的,諸葛亮出山,把三國演義推向了高潮和巔峰,因為諸葛亮的出現,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了,因此,為了迎接諸葛亮的隆重出山,羅貫中設計了諸葛亮和他的荊襄名士,導演的一場精彩絕倫的大戲,這場戲有四場大戲:

(一)神遇(二)推薦(三)試探(四)相逢

第一場神遇。(1)劉備自已的神遇。

荊州蔡夫人懷疑劉備有吞併荊州之心,於是密召蔡瑁商議,要在館舍殺死劉備,蔡瑁此計未成,又生一計,請劉備參加宴會,在城門埋伏刀斧手,因為西門前面有檀溪山阻隔,雖有萬數之眾,也不容易過,所以沒有人把守,劉備知道情況後,慌忙騎上的盧寶馬,從西門逃脫,蔡瑁在後面追。

劉備到了檀溪山邊上,看這大溪足有十多米寬,水流湍急,後面追兵而至。劉備沒有辦法,只得縱馬下溪,但只走了幾步,馬的前蹄又陷在泥濘水裡,這時劉備揚起鞭大聲呼喊:的盧馬呵,的盧馬呵,你今天要害我!話剛說完,那馬忽然從水中躍起,一躍三丈,劉備騰雲駕霧般飛到了西岸。突如而來這一番驚險,劉備似乎還在似醉似夢中,禁不住想:這既寬又大的溪水一躍而過,真是老天對我的厚愛!

通過劉備的遭遇,來神話劉備,說明劉備不一般的人,你有如此傳奇經歷,更應該有神奇的人輔佐你,下面的故事更精彩至極,一切都是上天冥冥之中按排好了一樣。

(2)神遇司馬徽名土。

劉備躍馬過溪正在行走間,只見一牧童跨牛背上吹笛而來,那個牧童問他你是劉皇叔劉玄德嗎?劉備驚問你只是一個鄉村小童怎麼知道我的姓名?牧童說:是我師父告訴我的,他說今天有客人到,這個人叫劉玄德,身長七尺,垂手過膝,眼眼能看到自己的耳朵,是當今社會的英雄。劉備問:你師父是何人?牧童答:我師父複姓司馬,名微,字德操,穎川人,道號:水鏡先生。劉備又說:我就是劉玄德,你領我去拜見你師父吧。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劉備剛遭受險境,又迎來一番驚喜。難到不是天大的喜訊嗎?他今天發生的事,以及來到這個地方,早就有人知道了,並且請他過去談古論今,你說神奇不神奇。

牧童便領著劉備來到莊裡,剛到門前,一陣悠美琴聲傳來,忽然又停住了,但見一人笑著出來,其人松形鶴骨,氣度非風。劉備忙施禮說:在下劉玄德。水鏡忙還禮說:劉將軍今天幸免大難。劉備聽了驚奇不已。水鏡說:劉將軍為何逃難到這裡。於是劉備把在荊州的事全部告知,

劉備今天遭此大難,水鏡先生說的準不準,劉備聽了只有驚訝,而且還有敬佩,所以心裡話都說出來了。

水鏡又說:我觀察劉將軍的氣色,我就已經知道了。我很早就聽到劉將軍的大名,什麼原因使你到現在還如此落魄。劉備說:我的人生坎坷不平,才到了今天的地步。水鏡說:不是這樣吧,最主要原因還是劉將軍身邊,沒有人才輔佐你。劉備說:我文有孫乾、糜竺之輩,武有關、張之流,他們忠心耿耿,盡力輔助我。水鏡說:關、張是萬人敵,可惜不是善用人之人;孔乾、糜竺只是白面書生,並不是治國安邦的人才。劉備忙說:我也想求這樣賢人志士,可是我沒有遇到。

水鏡先生談話藝術高超,因勢利導,諄諄教誨,把劉備一步步引入他的思路之中,把劉備今天的失敗,造成的原因,讓劉備自己醒悟,自己身邊最缺就是人才,人才才是成功的重要基礎和保障。

水鏡說:孔子說過有十戶人居住的地方,就必會有忠誠信義之人,怎麼會沒有人呢?水鏡又進一步說:荊州這個地方就是劉將軍的安命之身,今天下奇才都在這裡,你應當去求啊。劉備急問:奇才在那裡?水鏡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說:臥龍、鳳雛是什麼人?水鏡撫掌大笑:好!好!劉備再問,水鏡說:天色已晚,劉將軍暫宿一夜,明日再敘。

千言萬語,水鏡終於說出了談話的中心,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這也是劉備所求的,但還不到說出的時候,還要一步步來。

第二天,劉備再問:臥龍、鳳雛是那裡人?水鏡只笑說:好!好!劉備拜請水鏡出山相助,水鏡說:我山村野夫,不是治國安民的人才,你放心,會有強我十倍的人來助你,你應該誠心去訪求。正談論間,趙雲率軍來了,於是辭別水鏡先生回縣城。

由天下知名人士司馬徽,水鏡先生導演第一場戲,終於把臥龍成功引出來,讓劉備知道這個人,就是他渴求的人才。

第二場推薦(1)徐庶的推薦。

徐庶推薦如下:此人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人,是漢司隸校諸候豐之後,其父諸候硅,曾任泰山郡丞,早已逝世;諸葛亮以後跟著叔父諸候玄生活,諸候玄因為與劉表有舊情,就全家搬來襄陽住,諸候玄死了後,諸葛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喜歡長吟《梁父吟》,居住的地方有一個山岡,名臥龍崗,因此自號為臥龍先生。徐庶讚美溢於言表:

諸葛亮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徐庶又勸劉備說:諸葛亮乃當世之絕代奇才,希望你加緊時間,放下身份去拜訪他,如果他同意輔佐你,你何愁天下不定!

劉備聽到徐庶說的話,方才明白水鏡先生的含意,如夢方醒決定同關張前去南陽請孔明。

徐庶推薦諸葛亮,更具有真實和信任感,因為他曾任劉備軍師,劉備也瞭解徐庶的為人,徐庶的推薦是對諸葛亮純真友誼的回報,徐庶對諸葛亮進行了高度的讚美,表現了自己的無私和真誠,徐庶的推薦使事情明朗化,同時形勢發展對劉備不利,劉表逝世及曹操進攻荊州,迫使劉備下定決心,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已。

(2)水鏡先生再次推薦

水鏡先生親登劉備府門,推薦諸葛亮。水鏡說:孔明每常自比管仲、樂毅,他的才能不可估量。關羽在旁邊說:我知道管仲、樂毅是春秋戰國名人,功高蓋世,孔明和他們作比較,是不是太過份了。水鏡說:以我的觀察看,孔明還有二人比之。關羽問:那兩個人,

水鏡說: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眾人聽了愕然。水鏡辭行出門,仰天大笑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言罷,飄然而去。

水鏡先生的再次推薦,讓劉備更加堅定了拜訪諸葛亮的信心,水鏡先生在劉備心中,早成為一個智者形象,對他敬佩至極。水鏡先生生逢亂世是一個隱士,但是心懷天下,是一位賢者隱士,也是一位名師,值得大家尊重。

第三場試探。劉備三顧茅廬是一種試探,看劉備是否是真心,劉備碰到諸葛亮的朋友也是一種試探,朋友關心孔明是否遇到真正的明主。

(1)一顧茅廬,博陵崔州平一問何故見孔明。

劉備第一次來到茅廬,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問劉備,你為了什麼來找孔明?劉備答:求安邦定國之策。崔州平說:自古以來,治亂無常,由治而人亂,由亂而人治,是一種命數,你既使找孔明,他也恐怕無能為力,徒費心力,既然是命之所數,還是不要強求為好。劉備說:我身為漢室宗親,匡扶漢室是我的責任,豈能用命數來定。

崔州平的回答顯然是一種嘲弄和譏諷,是故意而為之,故意習難劉備,一看他是否真心;二看他是否有堅定的信心和目標,劉備的回答應該是滿意的。

(2)二顧茅廬 ,劉備遭受了諸葛亮朋友的冷漠和無情的接待,看劉備是否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劉備再次來到茅廬,碰到孔明兩位好友,穎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他倆作歌大唱:奉勸劉備不要追求英雄功名,關心天下大事,作好自已就行了。劉備不理,邀請他們說:我去拜訪臥龍先生,求濟世安民之術,希望與你們同行,共商天下大事。石廣元說:我們都是山村野夫,不懂治國安民之事,你還是自己去找臥龍吧。

劉備這一次顯然是受到冷遇,孔明的朋友表示了冷漠無情的態度,好像在說:我們對天下大事不感興趣,你還一次次來這幹啥,無聊不無聊,這次是看劉備有沒有永久的熱情和堅韌不拔的意志。

劉備在走的時候,碰上了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這個按排應該是巧妙而重要的,別小看黃承彥,他也是荊襄的名士 ,在當地是有名望士族,而且勢力強大,這顯然也是向劉備表示一種力量,你劉備是劉皇叔,我諸葛亮也不是吃素的。有才華也有權勢。

(3)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喜相逢。劉備和孔明的結合,是珠壁聯合,在古代歷史留下千古美名。

歷盡曲折,劉備和孔明萍水相逢於南陽茅廬之中,劉備四十六歲了,在古代已經邁入老年階級,而諸葛亮才二十六歲正是人生黃金時期。

劉備和孔明在三尺茅廬之中,孔明為劉備制訂了戰略規劃 ,具體的實施步驟,未來之中,孔明的設想基本都實現了,自從有了隆中對,劉備的命運就煥然一新了,逐步走上成功的階梯。

諸葛亮的出山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的身影在歷史一旦閃現,歷史迅速發生了逆轉,三足鼎立,諸葛亮功不可磨。

諸葛亮的出山,精彩紛呈,成功謀劃了自己人生第一步。讓我感慨萬千的是,做人當做孔明,諸葛亮不但自己有才華,而且有名師指點迷津,讓孔明走好人生每一步;更可喜是,孔明有一幫真誠無私的朋友,他們的支持和擁護,與孔明的成功也密不可分。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第一回提到隆中,是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徐庶。徐庶幫助劉 備打敗曹仁後,因收到曹操偽造其母的家書,得知老母被曹操囚禁,趕往許昌之前對劉備說:“此間有一奇士,只在襄陽城外二千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徐庶不僅指出諸葛亮的隱居地點是 “隆中”,而且說明“隆中”是在“襄陽城外二十里”的地方。

第二回提到隆中,是劉備打算前去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小說寫道:“玄德正安排禮物,欲往隆中謁諸葛亮。”因為恰巧司馬徽來訪,劉備沒有去成。這是緊接徐庶推薦諸葛亮之後發生的情況,劉備自然明白,要拜訪諸葛亮,必須去隆中。但是劉備這次在與司馬徽談話中曾詢問對方: “元直臨行,薦南陽諸葛亮,其人若何?”劉備說的“南陽諸葛亮”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南陽”是就諸葛亮的籍貫而言的。古人一般以州、郡或縣作為籍貫,而沒有以生活的地點為籍貫的。

  第三回提到隆中,是司馬徽拜訪劉備的第二天,劉備第一次去拜訪諸葛亮。

  小說寫道:“次日,玄德同關、張並從人等來隆中。”他們剛到山下,聽到田間農夫邊耕種邊唱歌,歌詞中有兩句是“南陽有隱居,高眠臥不足”。打聽之後,才知道是“臥龍先生所作的”。這表明諸葛亮也把“南陽”當作自己的籍貫了。劉備這次拜訪,因諸葛亮外出而未能見面,但小說的作者卻兩次描寫了隆中景物。一是劉備來隆中時“遙望臥龍岡”之所見:“襄陽城西二十里,一帶高岡枕流水”, “果然清景異常”;二是劉備回新野時“勒馬回觀隆中景物”,只見“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這些景物描寫,基本上反映了當時隆中風物的特徵。

第四回提到諸葛亮的隱居地,作者則明說臥龍岡,實指隆中。劉備第一次去隆中拜見諸葛亮未遇,“回至新野,過了數日”,聽人說“臥龍先生已回矣”,決定第二次去拜訪。這一次,他是與關羽、張飛等人冒著“凜凜”的“朔風”和“霏霏”的“瑞雪”,在嚴寒的隆冬前往的。因諸葛亮外出未歸,又未能相見。在這次拜訪過程中,羅貫中沒有提到“隆中”二字,卻三次提到“臥龍岡”:“上馬投臥龍岡來,到莊前下馬”,這是前去拜訪;“正值風雪又大,回望臥龍岡,悒快不已”,這是愁悶而歸;“回首停鞭遙望處,爛銀堆滿臥龍岡”,這是羅貫中引用後人“道玄德風雪訪孔明”詩中的兩句。

  這臥龍岡是不是羅貫中故意留下的模糊概念呢?當然不是,在羅貫中的筆下,臥龍岡就是隆中的別稱。為什麼這樣說呢?其一,小說寫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時,說到諸葛亮“家於襄陽”之後,緊接著又說:“所居之地有一岡,名臥龍岡,因自號‘臥龍先生’。

  第五回提到隆中,是劉備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劉備因“訪孔明兩次不遇,欲再往訪之”,於是同關羽、張飛“乘馬引從者往隆中,離草房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馬步行”。

  羅貫中又一次點明隆中是諸葛亮的隱居地。在這次拜訪過程中,小說三次提到的“南陽”,仍然不是諸葛亮的隱居地點。第一次提到“南陽”是諸葛亮剛見到劉備表示自謙和感激時說的一段話,諸葛亮說:“南陽野人,疏懶性成,屢蒙將軍枉臨,不勝愧赧。”諸葛亮自稱“南陽野人”,說明他又一次把“南陽”郡作為自己的籍貫了。第二、三兩次是小說在寫了這次拜訪後引用的兩首古詩中提到的:一是“豫州當日嘆孤窮,何幸南陽有臥龍”,一是“南陽臥龍有大志,腹內雄兵分正奇”,這是後人對“南陽”為諸葛亮籍貫的首肯了。


FHZ付華珍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空城計草船借箭、借東風、七擒七縱孟獲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舌戰群儒取南郡空城計七擒孟獲天水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