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了!昔日“醬油第一股”終究一步步走向滅亡...

來源:投資圈(id:caijiback)

崛起的海天!破敗的加加!

在同行業公佈業績數據無一例外的一片大好的時候,作為“醬油第一股”的它,終於還是一步步走向滅亡...

對於整個行業而言,“加加”就是個反例!

1

“加加”是什麼來頭?

“加加食品”(002550.SZ)全稱為加加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建於1996年,是一家集研發、生產、營銷於一體的大型調味食品上市企業,擁有4家全資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它比海天更早上市。2012年1月6日,加加食品成功登陸A股資本市場,更被譽為“中國醬油第一股”。

公司主營業務以生產銷售“加加”系列醬油為主導,食醋、雞精、味精、伴餐食品和食用植物油等多品類協同發展等。而且,加加食品還先後曾榮獲“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食品工業重點企業”、“全國釀造醬油示範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多個榮譽稱號。

按這樣的發展勢頭來看,加加食品經過近七年的打磨,應該也在行業中嶄露頭角才對,然而,事實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2

業績慘淡,股價暴跌

從加加食品的股價走勢中我們就能夠發現,在2015年6月12日股價達到9.92元的頂峰之後,就再也沒有實現新的突破,在這段時間,加加食品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崩了!昔日“醬油第一股”終究一步步走向滅亡...

通過深入挖掘,投資君發現,加加食品股價暴跌的背後,實際上與加加食品慘淡的業績有直接的聯繫。2012-2016年,五年時間,加加食品的業績可以用停滯不前來形容。

根據公開披露的數據顯示,2012年-2016年,加加食品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為16.6億元、16.8億元、16.8億元、17.6億元和18.9億元,五年時間營業額增長不過12%,堪稱龜速;加加食品的歸屬淨利潤分別為1.76億元、1.62億元、1.33億元、1.47億元和1.5億元,歸屬淨利潤不升反降,降低了15%,可見其業績之差。

崩了!昔日“醬油第一股”終究一步步走向滅亡...

在如此業績的維持下,股價雖然前期不斷增長,但是沒有了業績的支持,股價開始一落千丈,從2015年6月12日的9.92元跌至2015年9月15日的4.88元,股價直接腰斬。

可怕的是,2017年的業績同樣是如此,甚至有了下滑的勢頭,由此,加加食品徹底被同行拉開了距離,在加加食品停滯不前之時,同行業都在快速的發展,就拿行業龍頭海天味業和千禾味業的業績和增長速度來看:

2016年,海天味業的營業總收入89.6億元,同比增長10.32%,比加加食品多2.78%,淨利潤為20.39億元,同比增長為10.77%,雖然和加加食品相差不多,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市場74.38億的體量上,加加食品是望塵莫及的,差距顯而易見。

崩了!昔日“醬油第一股”終究一步步走向滅亡...

而且,加加食品甚至也比不上新秀千禾味業;要知道,千禾味業早先是遠遠差於加加食品的。

早在上市之前的2011年,加加營業收入就已經達到了16.83億,而千禾味業當時不過5.03億元而已。從規模上來看,加加在千禾之上,但是在加加食品萎靡不前的幾年間,千禾味業業績突飛猛進,業績得到了快速的發展,2017年年中,千禾味業營業收入達到35.07%的增速,淨利潤增速更是高達56.25%。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增長勢頭多年來一直有增無減。直到2018年,千禾味業的業績已經達到10.7億元,翻了將近兩倍。歸屬淨利潤也由最初的4705萬元上升到2018年的2.4億元,翻了將近五倍;

崩了!昔日“醬油第一股”終究一步步走向滅亡...

除了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加加食品的毛利率與海天和千禾相比,同樣相差甚遠。2016年,千禾的銷售毛利率為40.93%,同期海天味業的銷售毛利率為43.95%。而加加食品僅有27.49%,遠低於同行業,甚至與2015年的28.32%相比,不升反降;

加加食品業績下滑,除了有產品銷售下滑的原因,根本原因在內部治理混亂,實質上,為尋求業績突圍,加加食品今年曾籌劃收購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但由於核心條款未達成一致,該收購在10月份戛然而止。

由此不難看出,在營業能力上,加加食品就遠遠不及海天味業和千禾味業,在決策上,同樣差勁。更何況加加食品近兩年來的業績不升反退,2018年營業總收入降為17.9億元,歸屬淨利潤也僅剩1.15億元。單從業績的表現來看,加加食品已經在走下坡路了。

但是,如此業績的狀態下,實控人還不忘記繼續折騰,導致2018年加加食品股價再度暴跌,截至2019年1月31日,加加食品每股股價僅剩3元,最低跌至2.95元。

崩了!昔日“醬油第一股”終究一步步走向滅亡...

加加食品的實控人幹了什麼?

3

董事長非法挪用資金,上市玩資本手段

加加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實控人是楊振。

值得一提的是,楊振不僅是中國調味品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歷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現任公司董事長,還是高級經濟師、第十二屆湖南省人大代表。而且,楊振還擔任湖南卓越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沙可可檳榔屋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加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香港盤中餐糧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臺灣可可檳榔屋連鎖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寧鄉縣東湖塘敬老院名譽院長。

這麼一大堆名頭的修飾下,更顯得他的能力不凡,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小有名氣的人物,卻做著違規的事情

2017年3月7日至2018年1月30日,加加食品實控人楊振指楊振指使加加食品財務人員收集公司U盾、複核U盾、密碼等交予湖南卓越財務總監,憑此向外部保理等機構融資或幫助湖南卓越對外借款提供質押,由此,湖南卓越藉此向其兩家關聯企業“寧夏可可美、寧夏玉蜜澱粉開具商業承兌匯票共6.988億元,向楊振指定的另一家公司農耕世紀開具商業承兌匯票2000萬元。

2017年11月,楊振使用加加食品的公章,以加加食品的名義為湖南卓越對外借款提供擔保2.95億元。

然而,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楊振也因此受到了處罰!

2019年9月18日,加加食品發佈公告稱,公司及其控股股東湖南卓越投資有限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湖南監管局分別罰款40萬元,而楊振、楊子江父子倆也被罰25萬元。

根據《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顯示,具體三項信息違規:

1、未及時披露控股股東非經營性資金佔用情況。

2018年2月9日、2月11日,加加食品、湖南卓越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楊振指示加加食品財務人員將加加食品2400萬元轉給其指定的自然人劉某渝,將3000萬元轉給加加食品控股股東湖南卓越控制的湖南派仔食品有限公司。上述兩筆轉賬金額合計5400萬元,佔公司2017年年報經審計淨資產的2.62%。

2、未按規定披露與控股股東關聯方交易情況。

2017年3月7日至2018年1月30日,楊振指使加加食品財務人員收集公司U盾、複核U盾、密碼等交予湖南卓越財務總監,湖南卓越藉此向其兩家關聯企業開具商業承兌匯票共6.988億元,向楊振指定的另一家公司開具商業承兌匯票2000萬元。上述合計開具71880萬元商業承兌匯票的關聯交易事項,佔公司2017年經審計淨資產的34.91%。

3、未及時披露為控股股東提供擔保情況。

2017年11月,楊振使用加加食品的公章,以加加食品的名義為湖南卓越對外借款提供擔保,合計金額29500萬元,佔公司2017年年報經審計淨資產的14.33%。

不得不重視的是,這不是加加食品第一次被點名,在此之前,加加食品曾因“違規對外擔保”“取消實控人增持計劃”等行為多次收到深交所問詢,可見問題之大。

股價的暴跌就是市場對其進行否定的最好證明。

崩了!昔日“醬油第一股”終究一步步走向滅亡...

截止2019年11月5日收盤,加加食品每股股價報收3.90元,較昨日增長了4.56%,總市值為44.93億元。當然這並不能排除有主力拉昇股價的嫌疑。

在投資君看來,加加食品上市之後不僅沒有尋求發展,還通過各種手段玩資本遊戲,終究會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苦果也只能自己去吃。

面對同行的迅速發展,加加食品不僅業績不如其他企業,產品質量同樣也同樣不如,這也就導致了,加加食品的未來不會好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