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不再“評職”後,身自由,心安穩

學校貼出來的“關於聘任某某等同志副高級崗位”的公告,沒到兩小時,就被 人偷偷地撕掉了。據說,這是學校的某位老師看到後既失望又氣憤,然後狠狠地將它變成了手裡的紙屑。她說,校長答應有她,可是卻盼來了沒聘上的結果,她感到“受害”了。接著,她徹夜無眠,她到上級部門“告狀”,她甚至極端地對同事說,等我哪天到學校裡去“跳樓”!

這是今年,我們學校聘副高,引出了現在還沒有解決好的事情。然而,不僅是今年,無論是哪一年;不僅是我學校,無論是哪所學校,只要“粥少僧多”,就會鬧出很多是非,就會爭得“翻天覆地”,殺得個“人仰馬翻”。

人性在利益面前,還原了本來面目,身在其中可以撕破臉面、打翻茶,可以奮不顧身,捨我其誰。

老師們在這種“評職”體制中,掙奪著、算計著,受困著,弄得自己水深火熱。

但是,有些人也走上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因為他們厭煩了這種“爭”,為了自己的身自由,心安穩,他們說“夠了”。

於是,他們主動和“評職”say“88”。

少有人走的路:不再“評職”後,身自由,心安穩

一.放下後,身自由。

張老師從省城取回自己評“副高”的審核材料時,看著“不合格”三個字時,胸口突然有一種想吐的感覺,就在那一瞬間,他不想再來這個地方了。

他問沒過“原因”時,工作人員說,你的論文沒有發表在“核心”期刊上。張老師反問,學校裡已經通過的老師,也是在這個期刊上發表的文章啊?工作人員吱唔著又說,我們是有“不過率”的,你可以明年再報上來。

張老師“噁心”了,他不想再把這個過程重新來一次,太累了。

從省裡下發評審通知一開始,他就開始詳細地研究“評審細則”,準備了各種證書:計算機證、英語證、普通話等級證和各種獲獎證書,找來了論文,從網上下載申報表格,又用了一下午的時間認真的填寫表格中的每一欄,這是人生的“大事”,不敢有半點兒疏忽。

第二天,又將材料上交到校辦公室,在傲慢冷漠的眼神中,“孫子樣兒”地向人點頭哈腰,期待著人家的回覆。

時間在焦急等待中流逝,終於有一天跟隨校辦公室主任,拿著材料去局裡蓋章,然後驅車去市裡的職能部門遞交材料,等待審核。

張老師感覺自己就象在一條長長的管道中行走,無論哪一個環節出現了“堵塞”,他都要想出各種辦法進行“疏通”。

幾個月後,他帶著評審材料和材料中幾枚紅紅的印章、幾個“同意”字樣,在學校某職能部門的推諉下,只能自己去到省城去提交“材料”,完成這管道中的最後一個“環節”。即使是在省裡工作人員疑惑的眼光中和“你怎麼是自己來交的,你們學校怎麼沒派人?”的質疑話語中,張老師的心也釋然了,長長的呼了一口氣:“總算把材料交上了!”

然額,一個月後,最後的環節“堵塞”了,堵住了他的心。

這事發生在2010年12月份,在這之後九年的時間裡,張老師再也沒有去申報,他放棄了“評職”,將自己的職稱定格在講師上。

他說,放下後,他不用再託關係找人發表論文了;再也不用跟某些人套近乎、陪笑臉,因為以後“評職”時會用到人家;不用違心地再做一些自己不願做的事情,因為某些人會對你說“想評職,你就得做”;再也不用費盡心力去爭先進,獲榮譽,因為要為自己將來的“評職”賺夠資本……

張老師說,我心甘情願的將評職放下了,我感到自由,不再違心,更不必妥協。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夫唯不爭,故無尤。

當你真正放下心中的那個“執念”的時候,其實便給自己獲得了自由,放過了自己,也保護了自己。

今年,張老師因為根本沒有“申報”,沒有被這場“爭奪”捲入,躲過了一場“心劫”,依然平靜如故。

少有人走的路:不再“評職”後,身自由,心安穩

二.放下了,心安穩。

佛說,人生皆苦,有八苦,其中有“得不到之苦”。

評上“副高”是一種欲求,當你想盡辦法去得到,卻還未得到時,人心是苦的,並在這種“苦”中煎熬。

你要不停地在內心算計著,學校中有高級講師職稱的老師有幾位,都多大年齡了,有多少人該退休,會空出多少“崗位”,而自己會不會有機會被聘上;你要不停地權衡著要不要和領導“溝通”一下,套套“關係”;你還要想怎麼在“競爭”中將對手“幹掉”,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你更要受人牽制,唯唯諾諾,如履薄冰,生怕自己在工作中做錯了什麼,影響自己將來的評聘……這彷彿是沒有硝煙的戰爭,每個人都在暗中較著勁兒。而平時一切的和和氣氣,團結友愛的同事關係,在利益面前,都會喪失殆盡,代之以醜惡的人性。

東野奎吾在《白夜行》中寫道

“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人性在利益面前會被無限地放大。

你的內心會處在矛盾和衝突當中,為了評上“高級”,總會覺得內心在不安穩的狀態中受盡折磨。張老師後來說,放下了,我的心就靜了,安穩了很多。即使是以後年輕的老師晉上了“高級”,我也認了,因為我想讓自己“自由和安穩”些。

放下執念,煩惱即成菩提。

少有人走的路:不再“評職”後,身自由,心安穩

三.少有人走的路

在當今崇尚競爭,追逐金錢,物慾橫流的喧囂時代,“放下”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很多同事問張老師,怎麼不再申報職稱了。他說,他煩了,他想做做自己。他覺得餘生很短,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儘量和喜歡的人和事在一起。他說,不評了,讓他很自由和安穩。

還有問他,不評了掙的錢就少了,和別人差很多呢。他說,我現在是“中級”,也一樣的活著,也沒感覺比別人差,相反,放下後,感覺很自在,心也不再為那些事情再煩了。

在這個“爭”的時代,很少有人去“讓”;在這個想“得”的時代,很少有人去“舍”。

放下,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條成為自己的路!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看破!

十九世紀英國詩人藍德寫過一道詩

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

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準備走了。

不爭,是一種最好的爭,為自己爭到了“自由和安穩”。

張老師用一種“令人費解”的方式對抗著學校職稱的“評聘”制度,有人說是一條“消極”之路,“軟弱”之路,但是,無論如何,他卻反映了一種人生態度和哲學,就是當一些欲求,阻礙了人的身心自由和安穩,引起人的煩惱時,寧願將它放棄!

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條精神之路。

注:圖片來自於網絡,若涉及版權,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