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强空射火箭惨淡退役:成本太高了 是中国“快舟”的八倍

利刃/TONE

作为迄今为止最为成功,也是唯一投入商业市场的空射运载火箭,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现并入诺斯罗普-格鲁曼)的"飞马座"火箭曾长久霸占着美国低成本航天发射任务宝座,甚至还参与到美国空军高超音速武器项目中,作为X-43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助推器使用。

但就是这么一尊"名将",却于近日以一种意料之外的方式谢幕:在上一次发射整整三年后,"飞马座"火箭为NASA发射了一枚小型科研卫星,并从此宣布退役。

美国最强空射火箭惨淡退役:成本太高了 是中国“快舟”的八倍

图为和载机在高空准备分离的"飞马座"运载火箭。

自1990年推出至今,"飞马座"已经有过44次发射任务,其中仅有三次失败,1997年至今的任务纪录更是完美无瑕,无一失败——这对于一款1990年报价不过600万美元的"小火箭"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但在冷战的余波完全消散之后,"飞马座"运载火箭的发射成本就难免直线上升:到了21世纪初,轨道科学公司对"飞马座"的发射报价已经翻了一倍,达到了1200万美元;而到2017年,这一价格更是达到骇人的4000万美元……

美国最强空射火箭惨淡退役:成本太高了 是中国“快舟”的八倍

图为公开展示的"飞马座"火箭,它不仅体积小,更大量使用了现役弹道导弹的部件。

要知道,和传统运载火箭动辄数吨,甚至数十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同,"飞马座"火箭的运载能力也不过只有500千克……横向对比之下,4000万美元的报价已经逼近,甚至超过中国长征家族,更远远不如新锐的"快舟"家族,后者发射500公斤载荷的报价也不过500万美元,成本不过"飞马座"的八分之一。

美国最强空射火箭惨淡退役:成本太高了 是中国“快舟”的八倍

图为包装箱中的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类似的小火箭已经让"飞马座"走投无路。

在压倒性的成本劣势下,无论接手轨道科学公司的诺斯罗普-格鲁曼如何卖力推销,就连美国NASA自己也不买账,更别提什么商业客户……如此一来,就算诺斯罗普-格鲁曼的仓库中还有两枚"飞马座",这些库存火箭也只能全部落灰,等不到翻身的那一天了。

而在"飞马座"之后,诺斯罗普-格鲁曼依托着"和平卫士MX"弹道导弹推进部分制造的"牛头怪"运载火箭也已经山穷水尽,在航天市场东山再起已经完全不可能。

美国最强空射火箭惨淡退役:成本太高了 是中国“快舟”的八倍

图为美国"宇宙神-5"运载火箭的RD-180发动机,来自俄罗斯。

更残酷的是,"坐吃山空"已经成了美国传统航天工业巨头的一致现状:不仅诺斯罗普-格鲁曼基于固体弹道导弹的几型火箭被迫退役,波音在航天飞机发动机基础上再"拼装"的SLS运载火箭也进展缓慢,几近搁浅;洛克希德-马丁采购俄罗斯RD-180煤油发动机组装的,号称"物美价廉"的"宇宙神-5"运载火箭也陷入了高价陷阱,一时间"美国航天国家队"已经四面楚歌,出路难寻。

美国最强空射火箭惨淡退役:成本太高了 是中国“快舟”的八倍

图为海上平台着陆前一瞬间的猎鹰九号运载火箭。

一边是全世界卫星探测器的需求猛烈上升,另一边是"美国航天国家队"的惨淡,其实这一切现象都很好解释:从每一分钱都必须省着花的各国商业用户,到看似"不差钱"的美国军方和NASA,其实都希望能有更廉价的航天发射手段。

但很显然,不仅是"美国航天国家队"难以适应这趋势,就连欧洲航天局、日本JAXA也挡不住商业航天的浪潮——曾经数万美元每公斤的发射成本已经被SpaceX等一票商业航天巨头"杀价"到不足万美元每公斤,甚至是5000美元每公斤,仅为飞马座的1/16,在这样的冲击下,哪怕是波音、洛马这类巨头,也难免要迎来一轮低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