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拒绝与英国使臣通商是对是错?

晟世福华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君主时代最后一个盛世,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如风中飘絮,雨中浮萍,古老的帝国逐渐走向末路,但在乾隆年间曾有过一次东西方交流促进的机遇。1793年,马戛尔尼借给乾隆皇帝祝寿为名,要求开通通商口岸,乾隆皇帝推说“大清物产丰富“,拒绝了马戛尔尼的请求,于是中西方第一次交流的大门被关上了。

18世纪,继葡萄牙、西班牙攻占美洲,创建殖民帝国之后,英国紧随其后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广泛的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英属北美殖民地通过数年的独立战争脱离了宗主国的殖民统治,英国最终被迫承认美国独立。此时的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浩浩荡荡的历史变革,大部分国家和人民都在这场变革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兴的势力开始借着改革的潮流开始极速狂飙、迅猛发展。原始的资本积累总是伴随着灭绝人性的血腥和奴役,长达百年黑奴贸易、残忍杀害土著居民、低价买卖劳动人口、疯狂掠夺金银财物、武力开拓国际市场、攫取各种不当特权,亚非拉地区陷入了西方殖民列强阴险恐怖、惨无人道的统治阴影。

而此时的东方帝国眼光是向内的,排外的,警醒的,乾隆皇帝对于生平的文治武功颇为满意,洋洋自得,俨然一副救世主的姿态,尊享万民敬仰,俯视芸芸众生。目光仅局限于本国及藩属国,确保国家战略安全。诚然,想要维系庞大帝国的正常运转,维护地主阶级的稳固统治,只需从最底层的农民、手工业者、个体商户、地方商帮入手,稍动脑筋,稍作调整,巧立名目,强制推行,最终也会有所收益,当然那些被剥削压榨者可能只剩得一副森森白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家一户,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土地自由买卖,也就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土地兼并,催生壮大了地主阶级的势力,无地少地的农民只得沦为地主家的长工佃户,艰难度日,处境凄惨。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后,对于东方特别是中国,一开始并不想像荷兰与葡萄牙一样,无赖般地去抢劫资源,因为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资本主义前期的原始积累,想要更进一步,那就不是占地盘占资源那么简单粗暴,而是去占市场占资本,更为严重的是,中英之间的贸易往来,英国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也就是说英国的资本(白银)在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英国想和大清王朝合作通商,有钱一起赚嘛!这便有了马嘎尔尼访华的故事。

一七九三年,一位特殊的客人来到了中国,他就是英国特使马嘎尔尼,他带着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亲笔书函前来访问中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乾隆皇帝庆贺八十大寿,同时,商谈中英通商事宜。

可刚刚达成“十全武功”,并自封“十全老人”称号的乾隆帝自不会把西夷岛国放在眼中,只是将其视为前来朝贡祝寿的番邦,并不了解英国使团此行的主要目的。英国事先递交书信,准备礼品,随后沿海北上,觐见皇帝。马戛尔尼向乾隆帝递交国书,而显然皇帝将心思全放在自己的寿礼上,中方未能知悉英国遣使来华的真正意图,双方谈判迟迟未能展开,在寿礼结束之后,清政府示意英国使团应即刻离京,返回本国。马戛尔尼为了不辱使命,无视清政府命令,提出有关通商要求,大致分为增辟口岸、租借土地、关税减免、设立商馆等几个方面,对此清政府一概否决,全盘否定,谈判通商的大门自此完全紧闭。乾隆帝令其限期回国,英国使团无功而返,中英两国首次官方谈判还未正式开启,便剑拔弩张,不欢而散。

乾隆皇帝对马嘎尔尼的印象应该是非常不好,他居然不向乾隆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实在是放肆极了,列位看官都知道,乾隆皇帝是个很要面子的人,要不是看你远渡重洋风尘仆仆,番邦小国又无礼教,早就是“来人,拉出去!给朕砍了”!最后,马嘎尔尼向乾隆皇帝行单膝下跪礼,算是做了一个让步吧!反正让乾隆皇帝很不爽!

可以看出,大英帝国对此次出访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为乾隆皇帝带去了很多西洋最先进的玩意儿,各种机械、枪炮、模型、望远镜等,就是想向大清帝国显示近代文明和科学的伟大力量,可是乾隆皇帝呢?根本不屑一顾,他对马嘎尔尼是否下跪,以及到底跪了几只腿更感兴趣,君臣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亦乐乎,均认为洋人不过是“奇巧淫器”!乾隆皇帝以英国所提通商要求,与大清体制不符,冠冕堂皇地断然拒绝了马嘎尔尼的通商要求,也使中国在封建制度的死胡同里又进了一步。

按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完全可以使中国和世界接轨,在大清帝国满朝文武的自嗨下,这次对外开放的机会,就这么戏剧化的错过了。

直至一八四零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的坚船利炮彻底打破了大清王朝天朝上国的黄粱美梦,清军在战争中惨遭失败,又过了二十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咸丰皇帝仓皇出逃至承德避暑山庄,当英法联军打开皇宫仓库时,发现了一批特殊的物品,那就是当年马噶尔礼所送的火炮、战舰模型和各种机械,这些物品上布满了尘埃,由此可知,这些物品已在皇宫仓库里默默地度过了大半个世纪。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就没有一位清朝皇帝,或者清朝官员研究过,甚至过问过这些所谓的“玩具”究竟是什么东西,更不要说探究背后的科学理论了,或许他们一直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乾隆皇帝如果事后有知,真不知作何感想?不知道对自己当初做的决定后不后悔。

马戛尔尼访华,是东西方两个大国的首次交流碰撞,是民主与集权,科学与愚昧,先进与落后,近代化与封建化等的激烈角力、针锋相对,乾隆皇帝的这一做法使得东西方无论在经济还是军事方面的实力在几十年间迅速拉开距离,西方失去了耐心后,最终采用武力解决这一问题。

乾隆皇帝的错误决定,最终使得中国落后于西方。


传统史学研究者


这个问题很可笑,因为马嘎尔尼来华之前中英一直处于通商状态,而且你以为马嘎尔尼访华是为了通商?

清朝自康熙平定台湾以后便放开海禁,允许中国人出海通商以及洋人来华贸易,并在沿海设置四个海关来管理海外贸易。

之所以会有一口通商之说,实际上只不过是把与西洋的贸易往来放在广州进行。这么做一来是方便管理,毕竟那会儿没有现在这么完善的电子通信技术以及数据库,四个海关分别对应不同的地区,因为货物不同税率也不同,所以分开管理是最方便的选择。

二来是广州地理位置方便西洋商船往来,因为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16世纪的海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之后北上可以直达广州,所以广州地区逐渐成为西洋商人的终点站。

三来是防着洋人,主要是英国人,因为来华的洋船以英国船居多,而英国是如何全球殖民的清朝也通过传教士有所了解,而且英国十分觊觎中国市场,在清朝看来只能是不怀好意,自然会防着英国。再加上广州口岸方便洋船往来,所以清朝便将西洋商人限制在广州,使其不能过于深入中国腹地。

所以,马嘎尔尼访华压根不是为了通商,如果看了马嘎尔尼的条件,你可以这么认为:英国想要向中国倾销商品并垄断中外海外贸易。

这些条件其实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不仅乾隆不能接受,今天的中国政府也不会接受。而且,站在乾隆的角度来揣测乾隆的想法,因为乾隆通过传教士了解洋人是如何通过贸易开拓殖民地的,也知道洋人如何通过贸易完成对印度和东南亚的殖民活动,所以在乾隆的理解当中如果答应了这些条件结果和亡国灭种差不多。

所以,乾隆自然会拒绝英国的条件。

至于乾隆的回信,掐头去尾自然会被曲解成妄自尊大。

这封回信除了拒绝英国的要求之外,说明中国对于各国都是一视同仁的态度,不会偏向任何一方,谁来的货物都收,你们需要的我都卖。重点强调了拒绝在舟山划一座岛屿供英国人居住和收存货物,因为这和当初葡萄牙人赖在澳门不走的手段如出一辙。

至于乾隆说的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是个事实。因为中国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的一个特点就是自给自足,不需要依赖于商品经济,更不需要依赖于海外贸易来获得生产生活资料。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我很好奇那些指责乾隆自高自大的哪来的自信。

所以,本质上说乾隆拒绝英国的条件是为了捍卫中国主权,只不过回信有点恶趣味罢了。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我们如今站在上帝视角来看,乾隆拒绝英国使臣通商肯定是错误的,不仅狂妄自大,而且愚昧无知,但是看历史还是要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否则结论肯定会有失公正。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着一副乾隆时期的巨幅画作,名字叫做《万国来朝图》,画作中不仅有东亚的各清朝藩属国,还有西洋的诸多王国。这幅画说明了,在乾隆时期,皇帝以及宫廷是知道西洋有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等国的。但也通过这幅画得出,在清王朝看来,这些西洋诸国与东亚小国并无异处。

中国作为东亚中华政治体系的中心,长期以来奉行对周边小国的政策往往都不是平等的,加上中国皇帝长期以来学习的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尤其是清朝统治者对于三纲五常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在中国皇帝的心中,是不存在外交这个概念。

举个简单的例子,乾隆时期,有一件非常著名的事件,就是马戛尔尼来华跪拜之争,如今我们看来,西方鞠躬礼是先进于中国的跪拜礼的,但是在封建时代的中国,跪拜礼才是中华的精髓,这能不产生矛盾吗?再说了,在中国帝王眼里,朝鲜越南等国的国王来朝都要跪拜,西方来的只是使者,若不跪拜,就不说是否符合规矩,朝鲜越南等国王会怎么想呢?

通商也是一个道理,古代中国对周边只有朝贡的概念,不存在国与国通商的概念,这也是后开道光咸丰一直以来的心结所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提出要在北京建设大使馆,咸丰不仅觉得愤怒,更多的是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东方西方政治体制文化矛盾的大碰撞。


所以乾隆皇帝拒绝英国使臣通商,在当时那个环境下,不正确确实是不正确的,但也肯定是合理的。


曹小翔xixi


乾隆挽救了中国啊!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外交活动从来都是一种较量,一种国家间的对抗,英国人是什么人啊?那是善男信女,是心地善良的商人?不是,那是一群狡猾,贪婪,卑鄙,狠毒的殖民强盗!他们于1600年就在印度进行贸易甚至按照莫卧儿帝国的法律纳税,完全是一副善良的面孔,可是他们却暗中搞小动作(联络地方势力,在马德拉斯建立堡垒,暗中建立小军队)结果当莫卧儿帝国衰落之后英国人迅速在印度扩张势力并且把皇帝掌握在自己手里,最后不过数十年(1756到1804)就基本控制了印度大部分地区,其中过程的阴险,卑鄙,背信弃义令人发指(挑唆诸侯互斗,收买奸细)感谢伟大的乾隆拒绝了英国人的诡计,挽救了我们的国家


万岁1148858845


错的,当时英国的特使马戛尔尼来到了清朝,他的目的是想要打开清朝的市场,当然他的目的也并不是纯洁无暇的,对于当时的日不落帝国来说,能够把清朝变成自己的工业产品市场和工业原料开采地是再好不过的,所以他的本质还是想要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但是这种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最终可以促进清朝的近代化,而这种和平进入近代化,对于清朝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当时的乾隆皇帝是非常的自信的,乾隆皇帝还停留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面,他忘记了自己下江南的时候,八旗军队:骑马人坠地,射箭靶上空的尴尬境地了,他还是自信自己是战无不胜的。他给自己编造了十全武功,其实这十全武功还真不是货真价实,里面的水分是非常多的。乾隆皇帝要求英国公使下跪,但是英国使者不肯下跪,最后在和珅的调解下,英国公使采用了单膝跪地的礼节。

在交谈中,英国公使一直想要和清朝通商,但是乾隆皇帝对于通商显然没有多少兴趣,他的回答非常的傲慢:我们是天朝上国,什么东西都有,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根本不需要和你们做生意,你们如果想要茶叶可以卖给你们·····当然乾隆皇帝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清朝确实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但是他没有看到自己和日不落帝国的差距。

马戛尔尼回国之后评价清朝说:清朝的军事力量比英国落后了三四个世纪,而且他把清朝评价成了一个破旧的大船。可以说马戛尔尼的出使让英国人彻彻底底看到了清朝的没落,所以英国才敢于发动鸦片战争。换句话说,如果当时马戛尔尼带来的不是书信而是枪炮的话,那么清朝恐怕在乾隆皇帝时期就已经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了。一艘破旧的大船就算是一个再好的船长也是开不好的,除非他能够好好地修复一番。乾隆皇帝拒绝了马戛尔尼之后,清朝丧失了一次真正能够和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机会,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再想要再坐在谈判桌上,座椅已经是不平等的了。


流浪Feng


我看好多回答都说是错误的?!

带你了解这次拒绝背后的史实:

使团是谁?

什么时候来的?

通商的条件是什么?

背后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了解完这些再下结论。

题主所描述应该是乾隆皇帝83岁生日宴上拒绝了来访的英国使团所提出的通商条件。


公元1793年,乾隆58年,在乾隆的生日宴上,乾隆接见了来访的英国使团,使团团长马戛尔尼,而这一次乾隆皇帝的拒绝了使团所提出的通商条件,回到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次拒绝是正确的!可能你会认为,这还拒绝?这不就是闭关锁国吗?怎么就正确了呢?往下看你就明白了:

一、看通商条款

  1. 请中国允许英国商船在珠山、宁波、天津等处登岸经营商业。

  2. 请中国按照从前俄国商人在中国通商之例子,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一洋行买卖货物。

  3. 请于珠山附近划一未经设防之小岛归英国商人使用,以便英国商船即行收歇,存放一切货物且可居住商人。


  4. 请于广州附近得一同样之权利,且听英国商人自由往来不加禁止。

  5. 凡英国商货自澳门运往广州者,请特别优待赐予免税。如不能尽免,请依一千七百八十二年之税率从宽减税。

  6. 请允许英国商船按照中国所定之税率切实上税,不在税率之外另外征收。


要地盘、要完全不加限制的自由贸易、要免税!咱们就试想一下,这些条件就算放在今天,会不会拒绝?


二、看历史背景

首先,鸦片从明朝晚期流入中国,当时是以药品的形式进入,到了康熙年间,情况开始泛滥,康熙发出了第一条禁烟令,到了雍正年间,情况开始严重,雍正下达了史上第一条“吸食鸦片死罪”的法令,情况有所缓解,到了乾隆年间,英国在东南亚设立鸦片基地,进而向中国走私,乾隆皇帝清晰的知晓这一现象,所以英国使团到访之前,便有了对方要倾销鸦片的心理准备


其次,在英国使团到访的真正目的并非为通商,1793年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国力大涨,他们在酝酿一场向全世界殖民的阴谋,本次使团的到来只是为了查看中国情报,为战争做准备,这从使团的来回路线图就可以看出:来的时候走海路,在大沽口下船,之后先后走陆路和水路到达北京,接口参观长城,侦察北京的城防,在承德避暑山庄见完乾隆之后,他们又走大运河,先后从北京-扬州-杭州-南昌-江西-广州,把中国的内陆走了一遍,从此就可以看出,这是来做生意的?


马戛尔尼回到英国之后,做了一份详细的报告,报告的内容至今可以查看,总结一点就是:中国是一条破船,不堪一击!得此情报之后,英国的鸦片走私越发猖獗,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第二年,英国对中国的侵略便开始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结论是只站在通商的角度,这一次拒绝是无比正确的!换做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会拒绝!


看完了这些,你还认为乾隆的拒绝是错误的吗?


创业史记


我们来看其实清朝的壮大就是靠着对外贸易,很大程度上依靠东北亚与内地的贸易网络

在努尔哈赤时期,贸易就是大清强大的秘诀,清朝能够入关很大的一部分就归功于东北亚与内地的贸易。

其实清朝入关后整体的政策都是对外开放的 ,在康熙粉碎郑成功势力后便解除海禁,允许出海贸易。后来到了乾隆时期发生了很多外国人和中国人的司法案件,于是限制了与外商的贸易活动,只开放了对广东的贸易。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大清王朝是有对外贸易,对外开放的政策,但是乾隆皇帝没有看到大英帝国当时的强大,军事、经济、科技领域远远超过大清王朝的,其实在大清拒绝与英国通商的条件后,失去了成为强国的可能。

首先失去的是发展海军的良机,错失海军强国的机会。大清王朝在乾隆时期在东方还是属于东方大国,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当时马戛尔尼携带当时英国最先进的战舰模型送给大清皇帝,如果当时乾隆虚心向英国人学习海军,后来何愁不能成为海洋强国。

其二是错过工业革命,与世界强国隔绝,当时马戛尔尼还携带了蒸汽机、织布机等工业革命的产物,但是当时被乾隆拒绝了,感觉我天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这些东西如此大清错失了与工业革命的机会,无缘近代强国的行列

其三也是我们上边说到的,思想的禁锢,当时英国使臣不接受三拜九叩的礼仪,而大清王朝认为我是中原王朝,除我之外四周则是蛮夷戎狄之邦,这种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固有思想,这使得中国根本就放不下面子向别人学习,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就在于这一点。

由此以上几点我认为乾隆拒绝与英国通商是对中国不利的行为


拼1演技0


拒绝通商~闭关锁国~妄自尊大~将先进科技产品视为“淫技奇巧”拒绝研究仿造(马克西姆重机枪被锁在库房里)。如果那时开始研制,八国联军来了就没有火力优势,清朝国运还能延长些?

乾隆还是大兴文字狱的暴君!


周方851


不能简单的用对错来形容!

重农抑商是中国2000多年一贯的国策,不是从清朝开始的!士农工商,商是排在最后一位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说明商人在古代中国并没有太高的社会地位!

乾隆拒绝马嘎尔尼的通商要求,不光是因为乾隆盲目自大,还有别的原因!中国从明朝中期开始,一直奉行闭关锁国政策,颁布禁海令,这项国策一直延续到清朝!所以,闭关锁国政策是我们汉人搞出来的,不要让满清背锅!

我也不知道朱家子孙的脑袋是不是被门夹坏了,为什么要搞禁海令?近代中国的一切苦难可以说都是因为禁海令造成的!

乾隆拒绝英国的通商要求有利于维护满清在中国的统治,因为一旦中英通商,不可避免的会带来西方的文化思想,工业科技和贸易!西方国家是民主自由思想,一旦清朝的国民接触到西方思想,这对满清的独裁统治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其次,西方国家为了牟取暴利,必然不会只从事正常贸易,不要忘了鸦片是怎么进入中国的?

从整体上来看,清朝拒绝通商肯定危害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但通商是一把双刃剑,不要只看到好处,看不到坏处,要实事求是全面考虑,这才是客观公正!


漂亮狮城


是错的,因为清朝的盲目和自大,失去了国际贸易的机会,导致中国经济是内向型的,无法与国际经济交流,长期的出超导致西方国家和中国的贸易没有任何好处,进而导致了鸦片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