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騙自己了,你那樣不叫學英語

前幾天,自己發了條朋友圈,關於英語聽力和閱讀的提高方法。原文如下:

聽力考到高分甚至滿分,這事兒並不難,能聽懂就能做到;閱讀同理,能看懂文章,就能拿到滿分。可現實情況卻是,不少同學寧願相信什麼4大題型16大分類36大技巧之類的噱頭文案,都不願意靜下心來,把一篇文章紮紮實實研究透徹。讓這類學生考到高分,出題老師就該下崗了。

這條朋友圈發出去沒一會,就收穫了幾十個點贊。看來自己微信好友裡,明白人不少。

有一位已經畢業很多年的朋友,留言問我怎麼提高聽力,我是這麼回覆的:

學中用,用中學,千萬別背一些格言警句之類的漂亮句子,那些都不是普通人說的話。如果沒有應用場景或具體目標,不如不學,不然純屬浪費時間。

朋友沒再接話,難道是我哪裡說錯了?

別再騙自己了,你那樣不叫學英語

這讓我想到了現在很多成年人學英語的現象。

英語是打開世界的一把鑰匙,應該學。但學什麼怎麼學,這是個問題。

有一陣子,看到不少朋友在朋友圈分享自己每日打卡學英語的鏈接,不由得感嘆是什麼應用這麼牛逼,可以讓用戶自發免費替公司宣傳。

隨手翻了幾個,發現這幫在平時工作中,基本用不到英語的朋友們可真勤奮啊,每天按時打卡背單詞。今天背了幾個明天背了幾個,一個個跟比賽似的。

如果高考那會背單詞時能拿出這股勁頭,現在你們早就忙到沒時間分享這些了吧。

當時我就在想:

這麼個背法,除了幫app公司免費完成推廣任務之外,你們自己有進步嗎?

果然,曇花隔三差五現了幾次後,這幫每日打卡背單詞的朋友們,一個個都偃旗息鼓了。

這哪叫什麼學英語啊,分明就是一時心血來潮的湊熱鬧好吧。

除了這些曾經堅持過每日打卡學英語的積極分子之外,還有一類朋友,喜歡通過看電影聽英文歌學英語。

聽著就高端大氣上檔次,看著電影聽著歌就把英語學好了,這可比枯燥地刷題背句子有意思多了。

問他們都通過哪些電影和歌曲學英語,回答五花八門,各種熱門電影歌曲都有。

我心想這還真是寓學於樂啊,假借著學英語的幌子看電影聽歌去了:

如果這麼容易就能把口語聽力練好,你當那些通過把《老友記》看了幾十上百遍之後,才練出流利口語的朋友們是弱智嗎?

別再騙自己了,你那樣不叫學英語

以前網絡不發達,英語學習資料太少,現在的很多英語達人,當時更多也是出於無奈,實在沒辦法,才只能一遍遍看《老友記》之類電視劇一遍遍地背臺詞,沒想到堅持久了,居然口語聽力還真就提高不少。

但其實,這才是看電影學英語的正確方法。至於聽英文歌學英語,道理也一樣。

純粹泛泛地看電影聽英文歌,除了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之外,基本不會有什麼實際收穫。

要學點真東西,本就得下笨功夫,《老友記》再好看,看上幾十上百遍你試試?

再把裡面生活化的對話臺詞背下來,你再體會一下?

都是苦差事。

別再騙自己了,你那樣不叫學英語

細想一下,不光是學英語,任何事情,越往專業的方向走,枯燥乏味的內容就會越多。而這部分內容,才是真正的門檻。

大部分的努力,根本輪不到拼天賦的原因,就在於壓根連門檻都沒邁過。

任何專業或行業,門檻之外都是那些搞笑幽默之類的簡單東西,目的就是吸引外行對這個行業或專業產生興趣。即使是高深哲學,在入門階段也可以做到有趣,做到讓人邁進來的那一刻感到輕鬆自在,彷彿觸及到了人類的靈魂。

但實際上,這時候連門檻都沒摸到。

背單詞非常好,每日打卡也是一種自我監督,看英文電影聽英文歌這些也都沒問題。但這些其實都屬於不帶目的性的寬泛學習。自娛自樂就好,別到頭來感動了自己,結果一到真需要用英語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學的那些,根本就是一堆零磚碎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