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去过苏北,苏北到底是怎样的?

沙漏遗爱


江苏简称“苏”,省会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以“江宁府”与“苏州府”之首字得名。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长江下游,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接安徽,北接山东,地跨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江苏拥有江淮、金陵、吴、中原四大多元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共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吴韵汉风是江苏文化的特色。

秦代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以北分属东海郡和泗水郡。西汉初年,郡国并行,江苏省先后分属楚、荆、吴、广陵、泗水等国,会稽、丹阳、东海、临淮、琅邪、沛等郡。东汉永和五年(140年),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

西晋建国初,江南复属扬州,江北复属徐州。东晋及南北朝时期,江苏省大体上以淮河一线为界,以南属南朝,以北属北朝。从晋怀帝永嘉年间到南朝宋元嘉年间(307~453年),南迁移民,其中接受移民最多的是江苏省,在今南京、镇江、常州一带最为集中,苏北地区则以扬州、淮阴等地为主 。

由此可见,划分江苏的一直以来都是长江!那苏北和苏南也是以长江来划分吗?

现在的中国江苏省历史上基本上不是一个整体,总是处于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首先出现“江苏”之名是在清朝初年。顺治二年(1645年),建江南省,省治江宁府(今南京市),辖区包括现在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到了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省和安徽省,首次出现了“江苏”之名,至于江苏的得名大家也基本都清楚,即取江宁府和苏州府两府的首字而得。

到了民国期间,上海市被国民政府划为中央直辖市。1949年6月江苏全境解放后,以长江为界分设苏南和苏北两个行政公署以及南京直辖市共三部分,到了1953年成立了新中国的江苏省,三家合并,南京为省会。不过当时的行政区划和现在还是有一点不一样的,合并前的苏北行政公署不包括现在的徐州市和连云港市(当时叫新海连市)以及少部分县,他们属于山东省(其实徐州和连云港自从有江苏省后一直属于江苏省,只是在建立新中国后短期内被划为山东省管辖,有一种理论认为徐州和连云港和江苏不是一家而和山东接近,这是不对的)。

另外盱眙、泗洪等少数县当时属于安徽省,除此以外,目前江苏江北地区的所有市县都属于苏北行政公署。而当时的苏南行政公署,包括了现在江苏江南地区苏锡常镇所有的辖区和南京的江宁、溧水、高淳以及现上海市的大部分(当时的上海市只包括现上海市的老市区部分,1958年嘉定、宝山等十县才相继从江苏省划归上海市)。

苏南、苏北两个行政公署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苏南”、“苏北”命名的权威行政区划单位,也是现代人“苏南”和“苏北”概念的源头和基本认知点。从这个角度放到现在来看,苏南的范围应该为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四市以及他们所辖的县和代管的县级市,苏北的范围应该为扬州、泰州、南通、盐城、淮安、宿迁、徐州、连云港八市以及他们所辖的县和代管的县级市,南京是个例外,不属于任何一家,这种观点也是目前绝大部分中国人对江苏的基本认识。

“江苏”这个概念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停留在一种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状态,也就是以苏南的文化特征为主,不少人江苏和浙江也分得不是很清楚,对于江苏还有像徐州、淮安等地的汉文化、江淮文化并不是太熟悉。对于江苏的划分,大多数中国人都是以长江为界的,江南即苏南,江北即苏北,这和人们对中国的划分也基本一致。虽然严格从地理和气候上说秦岭、淮河一线才是大致划分中国南北的分界线,但在一般人概念里,长江就是划分中国南北的分界线,江南是南方,江北是北方。

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苏南”即“苏锡常”而没有镇江,这是因为在80年代开始苏锡常三市所创造的经济上的“苏南模式”而形成的概念(有一种观点认为南通曾经属于苏南版快,也是错误的,尽管南通和苏锡常三市也在一起被称做“四小虎”,但那时候并没有什么“苏南版快”的概念),这种概念在江苏以及附近一带还是有较强的市场的,不过放到全国范围来看,就没有太多的人清楚了。

毕竟除了苏州以外,无锡、常州包括镇江在全国的名气并不是很大,很多人虽然知道这几个城市的名字,但真正了解就很少了,更谈不上什么“苏锡常”这样的概念。也许你听过“苏锡常”这个名词,但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含义。再加上镇江市区的口音不是苏锡常地区所说的吴方言,也被苏锡常人有点人为地划开的意思。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即江苏省人民政府把江苏从理论上划成三块:苏南为江南五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苏中为江北沿江三市(扬州、泰州、南通);苏北为江北其余五市(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依据基本上是经济发展水平。其中南京和镇江在“九五”期间还属于苏中,由于经济发展情况较好,“十五”期间被划为苏南。不过这种划分明显是一种政府行为,不要说外省人,就连很多江苏人本身都不清楚,在民间是得不到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尤其是“苏中”这个名词。

说到“苏中”,历史上还曾经有“苏中七战七捷”的时间,不过这也只是一个完全从地理位置上使用的名词,和现在的“苏中”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苏中”这个名词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市场。上海和苏锡常一带人还有一种对于江北地区的歧视叫法:“江北人”,虽然现在相对过去已经有所好转,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有类似想法的(这当然是不好的,不过现实也不容回避)。

“江北人”的叫法其实也是一种江南地区的人对于苏南苏北一种潜意识的划分,尽管从纬度上说,如果严格用纬度把江苏一分为二南和北,扬州、泰州和南通都应该是“苏南”,但是由于长江的阻隔,这些地区的人还是被认为是“苏北人”,在这里“苏北人”和“江北人”的意义其实是一样的,况且也不可能这样去分。

再从南京的角度上看,南京人在平常是没有“江北人”这种叫法的,南京人一般称呼江苏长江以北的地区就笼统称为“苏北”,这和全国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而南京本身也不属于苏南苏北任何一家,人们一般也都把南京作为单独的一块来看待。

综上所述,如果尊重全国绝大多数人的角度,江苏的划分还是和新中国建省时差不多,苏南: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苏北:扬州、泰州、南通、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另外还有一个南京自成一派。


24k纯爷们32


苏北穷得叮当响,基本只能吃饱饭,根本没有结余。农忙时在忙几个月,农闲时就去隔壁的安徽山东要饭……百分之五十的地区都不通水电,百分之八十的人没出过县城以外的地方……唉!这是我家的房子,在当地算中等偏上了。好多人住草房



佩奇的心愿


我就是苏北的,一个小县城里的人,一直都说苏北穷苏北穷,那是在江苏相对于苏南来说是穷,不是真的穷,要看看参照物是谁(就像马云是首富,那么谁相当于他来说都是穷的,大家难道真的觉得那些资产排名10几100几的是穷人?)苏南的几个城市在全国都排名在前,别说是苏北的几个市,任何一个城市放在苏北相对于苏南来说都是穷,这几年苏北发展迅速,经济早已有个质的飞越,可以说把苏北的任一个城市放其他好多的省份,经济可能都排到前三吧


大王151855999


我就是苏北泰州的,去年刚通电,上半年才通的网。粮食是计划配给的,一般吃不饱!我们出门一般是靠双腿走路,路上能看到的汽车都是公共汽车,但车上基本上没什么人,因为大家都舍不得一块的票钱!希望大家给我们捐点款,谢谢了~


才宁123004


不要光看表面,我敢说在苏南或上海每个小区里至少有百分之一的是苏北人甚至还要多,就说我家兄弟姐妹在苏州少的一套多的五套,年收入都是十到二十万一两百万都有,我看到老说苏北怎么不好我就来气,苏北隐形富豪多的是,苏北大多处是政府不让翻建,所以大家看到的都是破旧的老房子。


苏城海峰


我们很穷的,基本都是走路去苏南打工。今天家里刚给我买了个自行车好给我过年结婚去接老婆。我老婆也是体贴的人,知道我家里穷只跟我要了300

块的的彩礼。现在只要努力去捡瓶子,到过年就能筹够彩礼钱了。希望省里多多给苏北政策,让我能够捡到更多的瓶子。


张颖23


大家只要打开江苏地图,不难发现,江苏最富裕城市多数集中在苏南,比如苏州、无锡、常州,GDP都领先好多省会城市。苏中南京虽然作为省会城市,威望不够大,但城市影响力非常大,经济辐射遍及安徽,也是首屈一指的历史名城。最后,只剩下可怜的苏北,经济总量不敌苏南不说,悬殊还很大。要说苏北的交通建设,那也是妥妥地落后于苏南。苏北的高铁才刚刚起步建设,人家苏南高铁都运营好多年了。苏北城市很少见到外地人的影子,而苏南大街上流动着很多苏北人。这样比一比,苏北确实很穷。但是,苏北穷只是跟江浙沪等发达地区比较而得出的定论。换言之,苏北穷只是苏南人眼里的不屑,人家就像看不起穷亲戚一样。很多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外省人就天真地以为苏北真的很穷。

当然苏北人口众多是个不争的事实,要说到平均富裕程度,可就比江浙沪低了。谈及人均收入,浙江老板乐了。比如宿迁人口就多于两个湖州人口,平均下来人均GDP只能有人家一半点儿了。不然不少网友都说,浙江老板多,人均收入也远远领先江苏。可是,苏北要是跟周边的山东、安徽等地比较,生活富裕程度还是非常可观的。你看看苏北过节时,随便哪个县城,大街小巷停满了车子,人们的生活富裕程度令人咋舌。

以前,苏北被视为江苏的粮仓,所以很多新兴产业发展落后,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江苏已经重视起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要不了多久,苏北高铁网络将会建成通车。沿海高铁建设也将会带给苏北重大的发展机会。但是,苏北城市群也面临几个重要的发展问题,需要城市间合作共赢去解决。


赵灵果爸爸的生活日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苏北

苏北即江苏北部地区的简称,位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苏北地势以平原为主,拥有广袤的苏北平原,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按照现在江苏通行的行政区域划分,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截止2016年,苏北共有5个地级市(辖17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17个县。

苏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是一个省级行政区划,包括江苏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即今扬州、泰州、盐城、淮安、南通、宿迁6个省辖市。

传统上的苏北是扬州、泰州、盐城、淮安、南通五个地级市,这些地方是传统的南方地区,文化相近;而非徐州、宿迁、连云港这三个北方地区。

2016年,苏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60.2亿元,增长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225元。

苏北正抓住“一带一路”、“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东陇海地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

[3]”、“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五大国家战略以及“沿东陇海线经济带

[4]、“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淮生态大走廊”、“徐州都市圈”

[5]、“振兴老工业基地”

[6]、“苏北计划”、“苏北中心城市建设”

[7]、南北挂钩合作”

[8]、“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

[9]九大省级战略,苏北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未来的苏北经济潜力会更大。






打两酱油


我一直纳闷,为什么很多人对苏北这么感兴趣?看苏北地区就像看朝鲜国家一样,处处充满着神秘感。相比较苏南而言苏北地区的经济是落后了一点,但是放在全国这个层面而言还是杠杠的。

从地理位置上说湖北包括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和宿迁五个地级市。我们现在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来看一看,让你见识一下苏北城市到底咋样。

  • 先说说我们大淮安吧。淮安这个城市可不得了,享誉全国,是开国总理周恩来的故乡。淮安这个地方人杰地灵,名人荟萃,旅游景点遍地都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西汉开国功臣韩信,抗金英雄梁红玉,民族英雄关天培......这里交通十分便捷,下个月,连淮扬镇高铁通车,徐宿淮盐高铁正在新建,宁淮高铁项目已启动,淮安已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建成以后,从淮安到南京一个小时,到北京4个小时不到,加上淮安机场,让淮安的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从全国地级市经济总量排名情况来看,去年淮安以2650亿元排在第78位,这和苏南地区有很大差距,但对于有着560万人口的淮安来说,人民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

  • 再说说大徐州。徐州去年的GDP是5250亿元,全国排名33,今年开通了地铁。他的交通地位不用我说大家都很清楚,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不管是往南还是往北,必经徐州,除非你从天上飞过去。近年以来徐州加大了市容市貌整治力度,现在的徐州城市干净整洁靓丽,再也不是以前的灰头土脸的徐州了。
  • 大盐城。盐城去年的GDP排名全国第41位,近年以来盐城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旅游城市,同时盐城还是一个港口城市,拥有美丽的黄金海岸线。想要旅游可以到盐城去看一看,绵延数百公里的滩涂湿地拥有丹顶鹤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在建的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这里海天相接,草木茂盛,鹤舞鹿鸣,一派原始生态风光,是近百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和近千种动植物栖息生长地。
  • 大连云港。提到连云港,大家就会想到花果山,但是最显著的标志是他的港口。连云港市第1批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之一。不可否认连云港,在前十几二十年没有抓住机遇,但是这两年国家加大了对连云港的建设力度,连云港的发展前途无量。
  • 最后来说一说大宿迁。宿迁是1996年从淮安划分出去的,虽然是一个新兴的城市,但是它的发展势头迅猛。我就说一点,宿迁在去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以全国第一的成绩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到过宿迁的人都有一点感受,宿迁不仅城市美,而且人的素质很高。

说了这么多,如果你还对苏北不熟悉,那邀请你有空的时候来苏北走一走,实地体会一下苏北人民的淳朴和城市的美丽。

苏北人民欢迎你!


半知舍


苏北即江苏北部地区,共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是江苏省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内,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江苏是我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而且发展比较均衡,苏南虽然发展水平远不及苏南,但放眼全国,处于中等水平。而且苏北各市的经济实力都不弱,GDP均超过2700亿元,都是中国百强城市。



但是相比苏南,苏北与苏南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无论是GDP、人均GDP还是人均收入,苏北都不能与苏南相提并论。就拿人均收入来说,2018年江苏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最低的五个城市都位于苏北,它们的人均收入都在30000元之下,其中只有盐城的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28元)。由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所以苏北地区有很多务工人员流向苏南乃至整个长三角一带。

苏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地肥沃、水网密布,因此农业渔业养殖业比较发达。苏北地区交通也较为发达,所有行政村都已经实现通电、通公路、通公交、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的“七通”目标,铁路、水运、高速公路、航空、港口等现代化交通网络初具规模。随着振兴苏北战略的深入实施,长三角不断扩容,相信苏北会发展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