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現象為什麼越來越多?

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他們並非找不到,而是主動放棄了就業的機會,賦閒在家,不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銷往往不菲。“啃老族”年齡都在23-30歲之間,並有謀生能力,卻仍未“斷奶”,得靠父母供養的年輕人。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群體”。 2014年6月,山東立法禁“啃老”引發熱議。(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我會每天發一篇哦!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記得幫我點贊或評論哦!)

曾有一謎語形象生動地刻畫出這幫“啃老族”的生活狀態,說的是“一直無業,二老啃光,三餐飽食,四肢無力,五官端正,六親不認,七分任性,八方逍遙,九(久)坐不動,十分無用”,而謎底就是“啃老族”。 他們並非找不到,而是主動放棄了就業的機會,賦閒在家,不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銷往往不菲。(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我會每天發一篇哦!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記得幫我點贊或評論哦!)

“啃老族”現象為什麼越來越多?


“啃老族”年齡都在23-30歲之間,並有謀生能力,卻仍未“斷奶”,得靠父母供養的年輕人。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群體”。 中國的啃老族,簡單來講,目前中國的啃老族只要分以下幾種 1等 能正常勞動有收入,並且能按時交納生活費,但是要依靠父母出錢供其買房買車或者其他奢侈品的。 2等 能正常勞動有收入,不交給父母生活費,甚至連其妻兒也跟著吃喝父母的。

3等 無工資勞動沒收入,一切生活開銷都由父母供給的。 靠父母投資經商卻一無所成者同樣也是啃老族,當然啃老族比起敗家子來說還是要優秀許多的。 他們的社會特性可分為四類“追求夢想型、喪失自信型、自閉型和家庭溺愛型”。 追求夢想型 對於自己的現實工作有理想,非要達理想才能滿足自己所需,會有一直轉換工作的情形。(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我會每天發一篇哦!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記得幫我點贊或評論哦!)

“啃老族”現象為什麼越來越多?


喪失自信型 因一次的工作經驗失敗,對往後就業會有挫折感,信心遭受打擊,不敢再面對就業。 自閉型 從小與社會接觸環境自然隔閡造成。 家庭溺愛型 從小受到家人的期待,認真讀書只為了滿足家人的期待,擁有高學歷卻不懂自己將來打算,遂成米蟲的心態 。

導致啃老族的原因:現在的啃老族的誕生多半是因為兒時父母過於溺愛的行為而導致的。大多數啃老族們因為從小依賴父母習慣了,失去了在生活中和社會上獨立自理的能力,而且也養成了懶惰和只接受別人的勞動果實的習慣,因而長大了還只會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 “啃老族”的行為與不當育兒方式有關 為什麼當代社會出現了很多成年之後還依賴父母生活的“啃老族”?

幼兒教育專家認為,“啃老族”的行為與他們在6歲前受到的不當育兒方式有關。 在鄭州召開的中國幼兒教師發展論壇上,幼兒教育專家認為,父母對6歲以下兒童不當的教育方式,導致他們成年以後缺乏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啃老族”就是鮮活的例子。成年以後,在經濟、心理、生活等方面缺乏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依然依靠父母的人被形象地稱為“啃老族”。

“啃老族”現象為什麼越來越多?


中國園長髮展論壇主席、幼兒教育專家李俊傑說:“就拿吃飯來說,孩子都好幾歲了,父母還給孩子餵飯;或者當孩子自己吃飯把飯灑出來時,一些父母不是耐心提醒、糾正動作,而是對孩子大聲呵斥,這對孩子的獨立精神和自信心都是一種打擊。” 致力於幼兒教育科學普及工作的學前教育碩士李俊傑說:“對兒童正常行為的壓制和約束,不利於培養孩子獨立、自信的品格。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依賴父母,做事情畏首畏尾。”

專家認為,讓孩子自己吃飯,不僅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和自信心,還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手眼協調性,對以後孩子學寫字、學畫畫以及培養動手能力都很有幫助。 根據學前教育理論,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的個性和心理素質在6歲以前基本定型,如果兒童6歲以前養成過多依賴父母的習慣,那麼以後再培養他獨立、自信、頑強的品格就會相當困難。

現在人們對中小學教育已經十分重視,但是對於幼兒教育關注不夠。實際上,父母對6歲以下兒童的教育方式,會直接影響成年以後的行為方式。6歲以前不當教育方式的後果,是難以挽回的。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來看,主要由兩方面原因造成: 第一、由社會生產力發展不平衡決定的,目前我國社會財富的有限性導致必然有一部分人處於分配的弱勢;

第二、由社會制度不健全造成的,目前我國分配機制較多看重市場主導機制,國家調控分配機制介入力量不夠。 從啃老族現象反思教育: 1、缺失了獨立性的培養。現在的啃老族絕大部分是最初的幾代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成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庭圍著他們轉,父母長輩的一切都服從於他們,對他們倍加溺愛和呵護,什麼事都不讓孩子操心,什麼事都不用孩子管,總認為孩子能快樂成長家長幹什麼都行。

2、缺少抗挫折的教育。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加之家長對於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生怕孩子吃苦,更別提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了。在過分優越的環境中,孩子的生存能力也越來越弱化。 3、缺失了自信心和責任感培養。家庭應成為子女的第一大課堂,子女的勤勞,孝順和責任感都應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向他們傳輸的。

當今的社會就業風氣幾乎是不敢讓人來提及.拉關係,走後門,點炮,找個好工作就得必須"有錢,有人",哪怕沒有能力都可以.從而給現在的年輕人造成了不好的心理影響,我所接觸的學員在一起交流時,就經常提及到這些問題"誰家有錢,有人,不學習也能找到好工作,而我們學的再好,沒有錢,沒有人也只能做一個小工人整天累死累活的給人打工,所以還不如現在玩個夠,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聽後真的感覺到心酸,我想這也是我們當今社會就業和職業教育的一個失敗點.(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我會每天發一篇哦!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記得幫我點贊或評論哦!)我想這樣的啃老族,我們的社會以及家長應該幫助他們創造機會,培訓他們的技能和知識結構,讓他們適應工作和創業的需要。另外,還要對他們進行責任心和自信心的培養,讓他們主動承擔起社會和家庭的責任。當然,改變自己生活的關鍵還是他們本人,只有端正就業態度,才能擺脫眼前的困境。那麼你是如何看待啃老族的呢?(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我會每天發一篇哦!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記得幫我點贊或評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