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的當著“啃老族”的我們欠父母一聲“謝謝”

同事晶晶前不久生了孩子,兩家的老人都非常開心。開心之餘,由誰來照顧孩子這個問題擺在了兩家人面前。晶晶和他的丈夫工作都很忙,白天沒有時間照顧孩子,而孩子的爺爺奶奶,早在孩子出生前就向晶晶擺明了立場,由於他們身體不好,無法幫助晶晶照顧孩子,建議晶晶找個保姆,保姆的費用由他們來承擔。晶晶的父母身體也不好,但晶晶實在不放心保姆單獨帶孩子,所以只能讓自己的父母辛苦照看,同時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僱傭了一個保姆輔助二老。但即便這樣,晶晶對孩子的爺爺奶奶還是頗有些微詞,畢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錢來解決的。


默默的當著“啃老族”的我們欠父母一聲“謝謝”

現代社會,老年人幫兒女帶孩子已經成為普遍現象,還有不少老年人因為無法幫兒女帶孩子,拿錢給兒女作為補償。而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晚年主動或者被動選擇去養老院生活。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幫兒女帶孩子成了老年人的義務;從什麼時候開始,老年人害怕麻煩自己的兒女。為人兒女的,覺得啃老天經地義;為人父母的,覺得被啃才會心安理得。

啃老族,是指已經成年且具有謀生能力的人,將父母作為經濟生活的主要來源,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群體”。啃老族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大致可以歸為兩類原因:一類是父母離不開孩子,寧願孩子啃老;第二類是孩子缺乏責任感,沒有吃苦和奮鬥的精神。


默默的當著“啃老族”的我們欠父母一聲“謝謝”


父母不想孩子過於獨立,希望孩子能圍著父母轉

  • 經濟上獨立,精神上離不開子女

“養兒防老”,當初重男輕女的思維觀念一方面是因為殘存的封建思想,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國家的養老制度尚未建立。如今隨著養老制度的不斷完善,即使沒有兒女,老年人倚靠自己的養老金也能獨立生活。甚至在城市裡,大多數時候都是老年人幫助兒女養(外)孫子(女)。

人類年紀越大,就越害怕孤獨。現代社會老年人對於孩子的依賴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倚靠。對於老年人來講,感受最深的是不斷的失去。失去年輕的容貌、失去工作、失去健康、失去社會地位、失去朋友,直到最後失去生命……面對無法阻止的失去,老年人充滿了無力感,同時對於所擁有的東西,分外珍惜且充滿感恩。老人願意被啃,其實只是想要擁有更多的機會得到陪伴。

  • 用利益綁住自己的子女

子女長大成人後,一般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與父母的距離,無論是心裡的距離還是現實的距離都會越來越遠。一些經濟能力較好的父母,為了將子女綁在身邊,事事都為他(她)們操辦好,讓子女漸漸失去獨立的能力和獨立的想法,慢慢變成米蟲。父母認為只要掌握了子女的經濟來源,就可以繼續操控子女。有部分子女確實如父母所願變成了媽寶男、乖乖女,還有部分子女卻變成了寄生蟲、吸血鬼。

默默的當著“啃老族”的我們欠父母一聲“謝謝”

子女缺乏獨立生存的能力

  •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責任感的培養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過分溺愛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讓孩子覺得對他(她)們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孩子心裡沒有絲毫感恩之情。父母害怕孩子遭遇摧折,事事為孩子保駕護航,讓孩子喪失培養獨立性的機會,喪失堅強的意志。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明成就是如此,仗著父母對他的偏愛,不停搜刮父母的錢財,一直是個長不大不負責任的孩子,最終一事無成,離婚收場。

  • 生活壓力變大

我國的經濟增長雖然保持高速增長,但是依然趕不上房價增長的速度。在經濟發達地區,動輒幾百萬的房價讓青年一代根本無法依靠自己的雙手負擔,只能向父母求助,即便如此年輕一代中大部分的人都是“房奴”。房屋貸款的壓力使得年輕夫妻在工作上更不能懈怠,在這種情況下生孩子只能請家裡的老人幫忙照顧,這也是形成“老漂族”的原因。很多年輕人離鄉背井打拼,在外地成家立業,卻無暇照顧孩子,只能請家中的老人幫忙照顧孩子。一位朋友的母親就是這樣,育有一女二子,孫子輩的相繼出生,讓這位母親最近的十五年都在幫忙帶(外)孫子(女)。

默默的當著“啃老族”的我們欠父母一聲“謝謝”

其實,老年人工作了一輩子,辛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兒女長大成人,成家立業,終於有時間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誰會願意把剩下的時光全部奉獻給孫子輩呢?照顧孫子輩並不是老年人的義務,如今幫忙照顧孩子的老年人,更多的是出於對兒女的體恤,是替兒女分憂。我們不應該理所當然的索取,應該要懂得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