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是中國特產嗎?國外年輕人就積極進取?

現在社會上流傳這樣一個謎語,謎面是:“一直無業,二老啃光,三餐飽食,四肢無力,五官端正,六親不認,七分任性,八方逍遙,九(久)坐不動,十分無用”,要求打一類人群,其謎底為:“啃老族”。

“啃老族”是中國特產嗎?國外年輕人就積極進取?

“啃老族”在我國是個新名詞,也是個舶來品。它的前身是法國的“袋鼠族”,最早出現在1998年法國的《快報》上,比喻大學畢業以後,到了就業年齡,卻以薪金太少為由躲避工作,仍舊依賴父母過活的年輕人。在歐美髮達國家和東方的日本、韓國,我國的臺灣等地,“啃老”、“傍老”也是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

近年來,伴隨著社會出現的快速轉型和急劇變遷,我國“啃老族”的規模還在不斷的擴大,分佈的年齡範圍更加廣泛。根據中國老齡研究中心的調查,中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的現象,高達30%的成年人基本依靠父母的供養。如果環顧周圍,我們就會發現身邊的“啃老族”並不鮮見,而媒體、報紙、網絡上有關“啃老族”的報道更是層出不窮。

“啃老族”是中國特產嗎?國外年輕人就積極進取?

另外,也有人對目前“啃老族”的類型進行了分析,認為這樣的年輕人主要包括7類:第一類是低學歷沒技術的青年,由於收入偏低而不願就業;第二類是期望值過高的部分大學生,工作待遇與期望值相去甚遠,因此放棄擇業;第三類是被解僱後,不願再就業的;第四類是無法適應工作環境或人際關係,自己辭職的;第五類是創業慾望強烈、不願給別人打工的創業幻想型失業者;第六類是習慣性變換工作的失業者;最後一類便是“小皇帝”型年輕不就業族,一個名副其實的“袋鼠族”。

現如今,全社會都面臨就業難的問題,學歷、戶籍、技能、工作經驗、社會背景等等無一不成為求職時的重重障礙,面對殘酷競爭的社會,沒有勇氣參與競爭、“怕苦”的“啃老族”只好無奈地呆在家中當“啃老族”。

“啃老族”是中國特產嗎?國外年輕人就積極進取?

眼下,“啃老”現象已成為我國一大社會問題。其實,“啃老族”並非中國特有,在一向注重個人獨立的西方國家,也有不少“啃老族”!

在美國,啃老現象被稱為“boomeranger”(回巢)。近年來由於金融危機,“回巢族”越來越多,很多年輕人從租住的公寓搬回家,依靠父母生活。這與注重獨立自由、走出校門便離開家庭謀生的美國傳統,可謂大相徑庭。在德國,由於經濟原因,賴在父母家裡無憂無慮享受生活的人也與日俱增。人們把這一現象稱作“媽媽賓館”,而且這個詞竟成為年輕人嘴邊的時尚用語。

“啃老族”是中國特產嗎?國外年輕人就積極進取?

德國家庭大多為獨生子女,還有許多單親家庭,孩子在家“啃老”倒也拉近了父母與孩子的感情。韓國如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老人們彼此不打聽對方子女的情況。因為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在就業或婚姻上是個 “老大難”的子女,所以大家心照不宣,避免傷到對方的“痛處”。此外,韓文裡還有一個流傳已久的詞:“白手”,指的就是依靠父母生活的“啃老族”。近年韓國媒體不斷呼籲“青年白手們,醒醒吧”,對父母過分溺愛子女和應試教育帶來的高分低能現象提出猛烈抨擊。

“啃老族”是中國特產嗎?國外年輕人就積極進取?

俄羅斯通常將與父母同住、沒有固定收入的年輕人稱為“懶漢”、“幼稚病”等。據悉,現在俄羅斯很多用人單位不願招聘在家待業的“懶漢”、“幼稚病”,令俄羅斯的社會問題日益嚴峻了!看來,“啃老”現象已經成為世界性難題,只有恢復經濟、增加就業和強化自立觀念,才有望逐步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