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桑鉅變70載——呂梁篇

70年來,呂梁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衣著從穿得暖和到穿出品位,飲食從吃飽肚子到吃出健康,居住從瓦片遮頭到住得安心,出行從徒步跋涉到日行千里……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邊踩踏板,邊移動針頭下面的布料,很快就能做出一件衣服。以前的衣服都是這樣做出來的。”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糧食、布匹、肉類等都是憑票供應。老式自行車、手錶、縫紉機,再加上收音機,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流行的“三轉一響”,擁有這些物品曾是人們的夢想。

新中國成立初期,呂梁人民生活積弱積貧,掙扎在貧困線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天翻地覆的偉大變革,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雖然有所改善,但仍處在溫飽不足狀態。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呂梁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鄉居民收入連續翻番;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由生存型消費穩步轉變為發展型、享受型消費,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23元,是1978年的144.5倍,平均每年增加678.3元,年均增長13.2%。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力投入,呂梁市交通運輸各項事業在艱難中起步,並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迅猛的發展,隨著一大批重點交通工程建設項目相繼完成,交通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一個以飛機、鐵路、高速公路、國省道為骨架,縣鄉道為支脈,連接城鄉,貫通周邊,縱橫交織、四通八達的現代化交通網絡逐漸形成,並使呂梁更加緊密地融入全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大合唱”中。

呂梁市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得到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同志肯定。生態扶貧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合作化造林模式被國家發改委等3部門聯合發文在全國推廣。“呂梁山護工”品牌叫響全國,入選全國人社領域精準扶貧20個典型案例。金融扶貧“呂梁模式”走在全國前列,累計發放精準扶貧貸款197.1億元。708座村級電站和集中式電站併網發電,2.5萬戶貧困戶受益。易地扶貧搬遷87個安置點全部開工,竣工77個,入住7.26萬人。縣際結對幫扶取得積極成效。351戶企業結對幫扶540個貧困村,實施281個扶貧項目。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和6916名工作隊員、1833名第一書記擔當作為、砥礪奮進,譜寫了新時代“呂梁精神”,湧現出一批又一批“感動呂梁”脫貧攻堅典型人物。

除了吃好,穿的有品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也成了現代人的生活“標配”。臨縣磧口古鎮,—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在這裡,有氣勢磅礴、千迴百轉的黃河流淌,有溝壑縱橫、梁峁交織的黃土高原,有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英雄故事,更有綿延亙古、歷久彌珍的文化精華,滋養著一代代呂梁人,走過崢嶸歲月,化為濃濃情結,蘊藏美好記憶……

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呂梁人民團結一心,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奮力前行,從封閉落後邁向開放進步,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奇蹟,一個嶄新的呂梁必將崛起在三晉大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