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 重实干 讲规矩 担使命吕梁会校党总支书记——常生智

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全党上下深入进行,这是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重要内容,这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党员干部沉下心来认真学习,对照党章深刻剖析,切实解决自己对党全面性的认识和党性修养方面的不足具有十分的必要。

一、深刻理解“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核心内涵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爱国者。“民族”泛指所有。这里的“幸福”是指人民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是人民最终能过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复兴是指衰落后再兴盛、再辉煌,但这并非只是强汉盛唐、四方朝拜、大国崛起的昔日辉煌,而更主要是让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为人类文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就是中国梦,也是共产党人初心的“目的”,使命的“目标”。初心的核心是“人民,”使命的内涵是“担承”。

二、深刻认识根植于党的指导思想中的“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理论基础、政治准则,党的初心使命完全根植于这些科学理论之中。

马克思所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宣言表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绝大多数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要义,他说:“我的上帝是马克思和人民。”邓小平同志将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对人民的表述他曾这样说“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重要的思想提了出来。胡锦涛同志“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共产党人情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立场为立场、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以人民的意志为意志”这个根本思想。这些论述充分表明我们党的建立、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人民利益所持的态度和共产党人的根本追求,这些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决定了共产党只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使命。

三、深刻领会内嵌于党的政治纲领中的“初心使命”

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不是空喊在口号上,而是具体体现在她的性质、路线、目标、等政治纲领中。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使命。

 (一)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固定了“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这一阶级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她的利益就是人民、民族的利益。

(二)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基础,它回答了党的一切工作为了谁、依靠谁和党如何带领人民群众去完成历史使命的问题,群众路线聚焦在一点就是党的一切必须是为了“人民”。

(三)党的奋斗目标

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十八大提出现阶段奋斗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奋斗目标将党的决心、信心与人民的所想所盼以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是党的初心使命变成更具体的承诺和追求目标。

四、守住初心,担当使命

(一)保持初心底色

1、守好共产党员的初心,知道“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守好共产党员初心,就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从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刻就和党签下了“精神契约”,并要为之践约一生,甚至要做出牺牲。这就意味着党员必须主动放弃一部分普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党员虽然来自于群众,但绝不能等同于群众,思想和行为上的标准要高于群众。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更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时刻以党员标准、党纪党规约束自己,清楚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话不能说,有些地方就不能去。对于我们教育战线的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全面发展、师生的根本利益,梳理好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能够淡泊名利,从容笃定,不断淬炼初心的“纯度”。

2、守好共产党员的初心,突破中职院校发展难、转型难的瓶颈。

发展好学校的事业,做好中职院校的转型,解决目前招生难、就业难的揪心事,就要秉承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学生、热爱事业的情怀,多办实事、好事,关注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稳作稳打持续向难点、热点问题发力。用辛苦指数换来师生的幸福指数,用我们的清廉指数换来师生的满意指数,以实际的行动,破解难题的实招、实绩,来回应全校师生的期盼。

3、守好共产党员的初心,明白“干什么、比什么”

各级领导干部,当上领导为什么、当了领导干什么?这是我们必须明白的问题。总书记的“五好干部”标准明确告诉我们,当好一个干部必须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担当、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就是我们要“干什么”、“怎么办”的标准。当好一个干部比什么?就是要比谁能无私奉献,比谁能以身作则,比谁能创新发展有实绩。而不比得到多少名利,得到多少方便与特权。

很多同志追求进步,希望组织上给自己一个发展的平台,但应清楚想上平台就要有奉献,有实绩,要群众认可口碑好,领导认同能力强。拥有平台就得当表率,当了干部就要有政绩,就要担当作为守规矩,合理合法用好权力这个公器。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走歪门邪道,努力以艰辛的努力,优秀的业绩换来事业的精彩。

(二)改进作风“重实干”

改进作风、重视实干贯穿于主题教育的全过程,必须要强化执行力,提高实践抓手,找准差距补短板,狠抓落实强弱项。

1、在常学常新中强化学习力,克服“本领恐慌”

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做“双师型老师”、“双带头人干部”,努力追求政治上进步、学术上创新。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是每位同志的本份和本职。要给别人一瓢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就要少喝酒打牌、少应景应酬,多抽时间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克服“本领恐慌”,做到德能相配其位。

2、在善作善成中强化执行力,彰显“敢于担当”

讲政治不是抽象的,不能空喊口号、流于形式,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体现在运用政治理论分析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效果上,体现在用党的政策、法规指导行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好多同志都在大小不同的岗位上执事,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把担当作为第一要务,不担当就没作为,就是庸官、懒官,就不是新时代的合格干部。习总书记强调“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则必做到底”、“做难事者必有所成”。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教诲,力说力行不尚空谈,在真学真做中强化内涵力彰显执行力。

(三)树牢纪律红线“讲规矩”

1、始终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挺在前面,严格遵守《党章》、《准则》、《条例》,按规定请示报告个人重大事项,自觉践行“八项规定”,坚决杜绝自由散漫、不在乎、不敬畏、刚愎自用、乖戾暴躁、桀骜不驯的行为。以虔诚心对待规矩,以无私心对待工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2、严守廉洁纪律,坚决做到“慎独慎微”

梁启超曾言 “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孟子也曾言“,达则”。这都说明一个道理,良好的品德养成,关键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要做到无人之时常自律,细微之处常自省,就必须慎独慎微。上下级关系要清清楚楚,政商关系要明明白白,绝不能把上下级关系庸俗化、绝不能将政商关系功利化,不能在逢迎恭维中迷失方向、动摇信念,丧失原则。重家风严家教,用堂堂正正的品行为子女树好榜样,用干干净净的收入让伴侣踏实放心,用平平安安的生活回报父母养育。

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坚定理想,只有牢记使命,才能把正方向,只有清正廉洁,才能敢于担当,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蹄疾步稳,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重大贡献。 (选自作者在会校全体党员主题教育党课上的课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