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深山有一塊石碑,碑文至今無人能識

貴州深山有一塊石碑,碑文至今無人能識

貴州關嶺縣城東關索嶺對面的曬甲山紅色懸壁上,在寬十米、高六米的範圍內,分佈著幾十個奇形怪狀的文字。這些文字大小不一,排序沒有規則,玄奧異常,至今沒人能解答。神秘文字大者一米見方,小者十幾釐米。若篆若隸,古樸渾厚。雖經風雨多年剝蝕,但其色歷久不退,這就是“紅巖天書”。

顧名思義,天書就是上面的字看不懂的意思。從明清開始,紅巖石碑就成了很多人前來考察,但都沒能得到究竟是何人留下的。因為未知性,於是很自然就就引起了猜測,有人說這是諸葛亮留下的,也有人說這是殷高紀功,眾說紛紜。

貴州深山有一塊石碑,碑文至今無人能識

紅巖石碑最早的記載出自於明朝嘉靖年間邵元善的《紅巖》詩,邵元善這樣寫道,“紅崖削立一千丈,刻劃盤迴非一狀。參差時作鼎鐘形,騰擲或成飛走象。諸葛曾聞此駐兵,至今銅鼓有遺聲。即看壁上紛奇詭,圖譜渾疑尚詛盟。”也正是邵元善把紅巖石碑之名推向了世界,從此人們都知道貴州深山裡有這樣一塊石碑。

邵元善在詩中對紅巖石碑的字謎做出了自己的猜測,他認為這是諸葛亮當年南征時教授蠻夷特殊圖譜的故事,認為天書內容就是如此。正是邵元善如此的猜測,讓後人認為紅巖石碑就是“諸葛公碑”。比如清朝初年,人們稱紅巖天書為“黔永寧有諸葛公碑”。

貴州深山有一塊石碑,碑文至今無人能識

從至今600年猜測的結果來看,明清時期的學者絕大多數傾向於紅巖碑是諸葛亮當年攻打孟獲之後,當地老百姓給他樹立的功德碑。這顯然不是最終的定論,紅巖碑如同瑪雅文化一樣,給人留下一個難解之謎。

光緒年間,日本學者德丸作藏聽說紅巖石碑之後,非常感興趣,於是實地前來調查文字之謎,但也沒有結果。對於這次調查,德丸作藏在他的日記中做出如下的記載,“此碑含有絕對之神秘性,誰也無法窺破其中的奧秘。”

貴州深山有一塊石碑,碑文至今無人能識

光緒二十七年,當地官員希望能得到拓本。由於石刻並不是鐫刻,無法拓取,結果只能用石灰糊字畫四周,成其陰文後拓取。拓印結束之後,工匠在鏟字時導致岩石層脫掉了部分,致使部分文字失去了本來的面貌。1999年,為了讓紅巖石碑之謎儘早被解答,當地政府曾懸賞百萬人民幣,結果至今還沒有能領到這筆懸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