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厢里,他让女儿爱上了古诗词

在车厢里,他让女儿爱上了古诗词

进入初中后,女儿学业上总体表现良好,惟有一点较出乎我意料:语文的古诗词理解和默写居然出问题了!几次考试都失分较多。问她原因,答曰:文言文太难懂,死记硬背太难了,没兴趣!

扪心自问,女儿出现这问题,自己这个当老爸的多少也有点责任。小学阶段,对于女儿的阅读我基本是由着她性子来——爱看啥书就啥书,顺其自然。我的指导思想是:爱上阅读才最重要,至于看什么倒在其次了。那样做的后果是:女儿疯狂迷上了外国小说,欧美的经典小说名著她几乎看了遍,而对于唐诗宋词在内的本国古典文学反而鲜有涉猎。出现这样的阅读偏好,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外国小说是现代汉语,孩子容易理解,而中国古典文学大都是文言文,语言和语法与现代汉语相去甚远,不说佶屈聱牙,至少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确实比较费劲。

不过,升入初中了,无论是学科本身要求,还是孩子自身成长需要,不学中国古诗词似乎都是不可想象的。怎么办?看来只能靠平时补一补了。只是如何安排合适的补习时间呢,我大伤脑筋。一般工作日,白天我要工作女儿要上学,没空;晚上回家,女儿有太多家庭作业,我也累得要死,彼此身疲心累,学习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时间段——每天接她放学回家的车上时光。从学校到家大约有二十分钟的行车时间,如果能好好利用这二十分钟的时间,岂不也能让她学上一首两首?

把想法告诉了女儿,她倒也欣然同意。父女俩还共同为这段学习时光取了一个还算别致的名字——“车厢古诗词学堂”——教学场景和学习内容都在里面了。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主要以小学阶段的《古诗文诵读》教材为基础,再结合自己精心挑选的古诗词篇目。学习进程上,注意把握好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一上来就学得很深,我怕小姑娘没几天就被吓退了——本来还正嫌无趣呢。

在车厢里,他让女儿爱上了古诗词

万事俱备,大约是春节过后的某一天,“车厢古诗词学堂”正式开讲了。

第一讲,学的是陶渊明的《杂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别看就这短短四句诗,我可是事前做足了功课。首先,要把诗作打印出来,裁剪成一张小纸条,方便女儿在车厢内拿着阅读;其次,充分准备诗以外的背景资料:作者陶渊明是怎么样一个人,他生活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样,东晋和刘宋又是什么样的朝代,陶为何自称“五柳先生”,我们常说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又是怎么回事,等等诸如此类,增强教学内容的有趣性和可听性。第三、诗里面的个别字词,自己先要吃透意思才能教她,否则可不是误人子弟,而是误自家子弟啊!至于为何选这首诗开篇,当然也是寄托了我对于女儿的殷切期望。

因为精心准备,第一讲的效果很赞!女儿听得饶有兴趣,提了好几个相关问题(一切都在她老爸的准备之中。嘿嘿),诗作也毫不费力地背下来了。更为关键的是,结束时她竟然已经开始期待第二讲了。

于是,从那一次开始,“车厢古诗词学堂”就这样以大约每三到四天一讲的频次,按部就班地“办”下去了,直到今天,已历时一年多。在这个特殊的“课堂”上,我和女儿共同学习了三十多首(篇)古诗词,出于调动她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的需要,这些内容都是现有语文教材上未选的,但同时又是十分应事、应时、应景的。比如,针对女儿学的乐器长笛,我们先后学习了好几首与笛子有关的诗作——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高适的《塞上闻吹笛》等;针对清明节,我们学习了韩翃的《寒食》(而非常见的杜牡的《清明》);针对当下的暮春景色,我们又学习了苏轼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等词作。随着学习深入,女儿的赏析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对于古诗词已不再象原来那么怵了,甚至还慢慢产生了阅读兴趣,语文成绩也在稳步提高中。现在她手头已经累积了三十多张古诗词小纸片,时不时会拿出来温习背诵。未来,我计划引导她有选择地学习一些短幅古文名篇,假以时日,相信这些都将成为她终身受用的文学财富。

在车厢里,他让女儿爱上了古诗词

“车厢古诗词学堂”还会办多久,到何时告一段落?女儿和我都尚未规划,顺其自然吧。我想,未来终有一天,她会离开我的车厢,独自遨游在浩瀚无边的中国古典文学殿堂里,惊叹于优秀古典诗词之奇遹瑰丽;或许那时候,她会想起多年以前,在黄昏的车上,在她老爸的“车厢古诗词学堂”里,她曾学过的那第一首古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补记:此文写作于2015年春天,距今已四年有余,昔日的小姑娘已经成长为大一女生,而老爸的鬓角也添了几茎白发。时光荏苒,不胜唏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