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门》记录产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门

在大多数人眼里,纪录片总是枯燥的代名词,机械的声音加上诲涩难懂的语言,刻意营造的氛围总是显得矫揉造作。但近几年,纪录片却火热了起来,医疗纪录片也逐渐拥有了广泛的受众。

《生门》作为一部医疗纪录片是出色的,它巧妙且精准的定位,真实流畅的拍摄手法,删减了其他纪录片所拥有的旁白。尽管没有一句旁白,但是它却给予人以强烈的心灵冲击以及对于孕育生命的思考。它将故事集中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用生猛的镜头语言,直面生命诞生的现场,透过无数孕妇生产,展现生死交替的震撼和迎接生命降临的喜悦。

《生门》记录产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门

世事无常,百态人生。 大多数的生离死别总是伴随着喧嚣,冰冷的身体,逝去的生命,浪潮般的伤痛全力向着妇产科室袭来。对患者来说,这里是一道通往新生的门,对于这里的医生护士来说,却是一道往生之门。

《生门》由一支国际真实纪录制作团队,耗时700多天,多机位跟踪拍摄,记录40个家庭迎接新生命的过程中或纠结、或悲壮、或喜悦、或生死两隔的母爱礼赞和生命之歌。在这武汉中南医院的产科,浓缩了高度的滚滚红尘在这里集结了生与死的挣扎、舍与得的纠结、老与少的代沟。

《生门》记录产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门

每天的妇产科总是演绎着人生百态,在这里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甚至于不同阶级的患者。在这样一个最靠近死亡的地方,却有着最执着的坚守。这样的坚守来自于医生护士问候;来自于宫缩所产生的阵阵颤抖;来自于永远无法轻易抛弃的生命。这样的坚守也来自于面对死亡到来时的无所畏惧;来自于以命换命的母子情谊;来自于默默奉献的凌晨到日出。 从《生门》中能轻易地窥视到生活的无常,生命的脆弱,病患的无奈。这一切的一切看似折磨人的负面情绪却又再这一份坚守中透露出生命的力量。苏轼曾在赤壁赋里说过:"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茫茫宇宙之中的生命轻如尘埃,可却是这轻如尘埃的生命,给予了世界色彩。让这本来空洞的世界变得有血有肉。母爱无边,以命易生。

《生门》记录产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门

在这些产妇的故事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夏锦菊。

我知道母爱是语言永远无法描述的,再华丽的辞藻也诠释不出它万分之一。 但母爱却是肉眼可以窥探到的,耳朵可以聆听到的,心脏可以感受到的。在血脉相连之中,它足以穿透血液,流向另一个生命。

孕育生命的磨难并不是像常人所说的只是简简单单的怀胎十月这么简单,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可能会有呕吐,腰酸背痛,身体浮肿等症状,这仅仅是在产前,产后,甚至会有漏尿,子宫脱垂等风险发生。假设一个孕育生命的母体出现类似于高血压,糖尿病,胎盘位置不当等疾病,那么这样的母体承受风险值也将相对的升高,甚至威及生命。

《生门》记录产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门

夏锦菊就是一个这样例子,她的胎盘长在了上一次的刨腹产手术的切口上,胎盘穿过了子宫基层到了膀胱。这种凶险型前置胎盘,生产时极容易造成大出血,一般要采取切除子宫处理。 你能想象吗?一位年轻的母亲为了孕育一个完整的生命将用自己的青春与健康去兑换。很多人问这究竟值不值得?这值得吗?这为什么不值得?每个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夏锦菊是幸运的,她的大出血得到了医生的全力救治,身体出血量达到几千毫升,输血近6000毫升,相当于全身的血液换了两次,可是她依旧岌岌可危。

大量的输血已经消耗了她体内的凝血因子,途中心跳停跳了两次。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切除子宫。尽管切除了子宫,可产后,她依旧在出血,出血量累计达一万八千毫升。但夏锦菊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度过了危险,获得了新生。

《生门》记录产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门

作为夏锦菊的主刀医生,李家福主任说了这样一句话:"这辈子我永远记得你,你也永远忘不了我。"我清晰的看到夏锦菊眼中的泪水,酸涩感从她的笑容里泛出。我知道,她是感激的。 近几年医患关系愈发紧张,患者对于医生的不信任往往会耽误最佳的救治时间。而在这部记录片中,除了让人为之动容的母爱,剩下的就是医生永远不离不弃的关怀。甚至于有一些医生自己都是孕妇却依旧还要奋斗在一线上,为病人保驾护航。医生与病人的关系,一如母亲与孩子。孩子不能没有母亲,母亲也不能离开孩子。

《生门》记录产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门

守望之艰,不离不弃。

另一位产妇的故事却让我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就像《我不是药神》中的说的样,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夏锦菊的幸运也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陈小凤,作为一个用糖尿病的中央型前置胎盘的孕产妇,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随时会发生大出血的风险。但是由于她家的经济困难,以至于检查费用的钱都无法负担。医生在了解了她家的情况之后,并没有放弃对于她的治疗,而是施以援手。但是医院并不是慈善机构,所有的药必须有钱到账才能发出。金钱,成了她的一个难题。

家人多处奔波,借钱,借贷。想尽了一切的办法。只是为了保住母亲孩子这脆弱的生命。生命珍贵,许多人竭尽全力的守候,但却很难握紧。

《生门》记录产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门

在坚守生命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坚强的,这种坚强就如同砖瓦中的幼小树苗,深深地扎根,不认输也不服输。风雨之后,更有彩虹。陈小凤在社会的帮助下,完成了手术,走向新生。这部片子带给我太多的感动、愤怒、失落。这每一种情绪的背后,恒久不变的依旧是守候。也许你从未经历过,但你却能感受到那样的坚守。 "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你也会永远记得我。"这是医生说给患者听的,也是母亲说给孩子听的。 生命如粟,生命微小脆弱,但是却拥有巨大的力量。但是在这个世界中,生命却是有区别的。夏锦菊与陈小凤,两者都是危重的产妇。一个可以获得手术进行治疗,而另一个却只能深陷贫穷的漩涡。人生来平等,在物质的世界中只是一句没有意义的话罢了。

《生门》记录产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门

尽管这样,在这样的世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真正珍视每一个生命的角色,那就是医生。我确信的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医生,并不会因为患者身份地位,金钱或者财富而动摇。医生不是救世主,但是医生却是挽救生命的耶稣。生门,是一道往生之门。在佛教中,通常认为人死后,精神不灭,如果生前虔心修佛或者行善,则会根据功业决定将去哪里。善终的人肉身死了,但人的精神和灵魂实际上又在另外一个世界获得了永生,所以称之为往生。

我希望每个人都珍视生命,爱护生命,不随意践踏生命。更希望每个母亲都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为孩子的生命负责。生命如粟,在这短暂的一生,每个人都应该好好过。

《生门》记录产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