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如果執意造反,率兵攻打劉邦,能滅了漢朝嗎?

右惜


要是韓信造反,依照當時諸侯王的軍事實力,無人能敵,包括項羽。這裡面有個基本問題,那就是韓信如果要造反,什麼時機最佳,過了最佳時機,韓信造反是沒有用的,也是造不了反的。

韓信的謀士蒯通在韓信封為齊王的時候,建議他自立,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建議?是因為從當時的局勢來看,韓信雖然依附於漢王劉邦,但是軍事實力最強,項羽奈何不得,劉邦也求救於他,勝負都在他韓信一家,所以,這個時候自立,恐怕劉邦項羽都奈何不了他。

但是這種情況,也可能激起項羽與劉邦的聯合,韓信的政治天分雖然趕不上軍事才幹,但是他也知道,是平齊國才建立了他韓信的威望,若是自立,很可能帶來齊國舊勢力聯合項羽劉邦以及其他諸侯國對韓信進行討伐。到時候,四面楚歌的就是他韓信了。

這可能是韓信不敢輕易自立的主要原因。成就大業雖然離不開軍事,但是僅有軍事實力往往並不一定能夠成就大業,項羽就是最好的寫照。

先秦的諸侯國政治統治的基礎是貴族,自商鞅變法,不斷打擊消滅貴族統治階級後建立了強大的秦國,後在秦始皇嬴政的努力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沿襲法家思想建立的大秦王朝因為推行郡縣制而統一了中國,這在歷史上是開天闢地的,從此,結束了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國爭霸稱雄的局面。然而,由於統治思想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法家思想演變成暴力和暴政,短短的十幾年,大秦王朝便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從陳勝吳廣起義到項羽劉邦等爭雄,戰爭將大一統又拉回到諸侯割據的局面。

諸侯割據政權,或者說是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稱霸的局面開始死灰復燃。大一統政治格局之下的郡縣制到底好不好,有不有效,是先進的還是落後的,都成為一個問號展現在新時局之下。

戰爭在繼續,以一種什麼樣的形式來達到國家的建立和組成同樣是擺在諸侯王們面前一個不小的課題。

但是,來自於楚國貴族項梁的侄子項羽卻做出了示範,在他強有力的鐵蹄之下,鉅鹿之戰後,十八路諸侯個個封王,開始展現出國家組織形式的雛形。他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以自身的勢力遙控諸侯王。

這不是正是先秦國家的組成形式嗎?項羽反秦,從反暴政到封王,實際上在走一條復辟之路。

更關鍵的問題在於,這不僅僅是項羽一人的想法,在秦末漢初的那個時代,在政治思想還處於混沌不明的情況之下,復辟似乎才是最為符合歷史進程的搞法。最初的劉邦蕭何張良韓信等也概莫能外。

秦國的十五年雖然短暫,但是其國家模式卻是大一統的基礎,但是因為沒有形成有效的政治思想引以鞏固,所以只是曇花一現,人們關注更多的依然是春秋戰國,即東周時代的貴族統治國家模式。

至於說到後來劉邦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之後,建立了郡國制形式的國家政體模式,則是因為隨著歷史的發展,劉邦的團隊張良蕭何等人吸納了秦朝有用的管理模式,進行傳承和發揚罷了。

而在項羽還以西楚霸王耀武揚威,通過封王來管理諸侯的時候,人們普遍的認識還是“復辟”之路最為光鮮。

韓信儼然也是被這種思想“洗禮”的人。韓信不是貴族出身,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能夠得以封王,已經是一個躍身到祖墳冒青煙的地步,更別說是要建立一個更為強大的帝國。

說到韓信到底有沒有野心來實現猶如秦始皇一樣的功績,是很難說清楚的,因為秦朝僅僅存在了十幾年。而眼前的項羽才是人人奮鬥的目標,赫赫大名的西楚霸王,猶如天大的國王,以分封貴族為王統治諸國郡縣,那是莫大的榮耀啊。

歷史就是這樣,總會選擇先進的國家管理組成方式。從秦國商鞅變法起,就打擊消滅貴族統治階級,才有了強大的秦國一統天下,這會兒,項羽又回到了從前,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不言自明。

在韓信的世界裡,他選擇了和項羽一樣的政治理念,註定了他不過是下一個項羽而已,儘管他的軍事才能比項羽要強,但是依然不會有所建樹,歷史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才是歷史的發展規律。

我們不用再去分析劉邦了,因為他最終選擇吸納了大秦帝國的治國精華和要義,所以,最終會建立一個強大的漢朝。韓信,就算他會隨著項羽而去,其實也就是做第二個項羽,最終的結果必定也和項羽一樣,雖九十九戰而勝,最終一戰必敗。


青燈問史


″連百萬之眾,攻必克,戰必取,吾不如韓信",這是劉邦對韓信統兵打仗的評價。當年蕭何月下追韓信,看中的就是韓信是個軍事奇才。因此,韓信掛帥出奇不意,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使得項羽疲於奔命,愴惶迎敵,首尾不能相顧,最後十面埋伏圍困項羽於垓下,逼的西楚霸王烏江自刎。北下燕趙,平魏王豹,收李左車,創背水一戰之戰爭先列,東下齊都,收拾金甌,平定四海,其功莫大焉。當其盛時,恐怕無人敢與韓信爭奪天下,劉邦當時絕不是韓信的對手。當時蒯徹曾勸韓信造反,韓信不聽,錯過了時機,致有未央宮之禍。這是從軍事方面的綜合考量的結論。然而韓信的缺陷又是致命的,其一是,韓信不懂政治,看不透帝王之術。不懂得急流勇退,迴避嫌疑。其二是,缺少功成名就更應謙遜行事,善代部下,不與人爭短長,免成眾矢之的。其三是,重信義,樹恩威做的太差了,以致鍾離昧大罵韓信薄情寡義,不得好死。其四是反覆無常,首鼠兩端。眼見得大勢已去,天下歸心劉氏,手中又無一兵一卒,何必又暗通陳豨密謀造反呢?這其中的洞察時局,審時度勢,權衡利弊的政治眼光也太低能了。所以,若以政治才幹與劉邦對決,韓信又遠遠不是對手,何況劉邦手下謀士眾多,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者都不在韓信之下。應該說政治統帥軍事,因此,韓信還是幹不過劉邦。


天山月3


華夏文明的忠孝仁義道德觀念還是非常深入人心的,和現代人見利忘義,不擇手段相比,古人確實是有信念真誠善良的一輩人!再說韓信吧,即便有賊心,他也有很多顧慮,首先士卒中有一些都是忠於劉邦的,一旦他反叛,相信還是有很多人會選擇離開這種背信棄義的人,他也非常害怕被世人唾棄!再說報恩觀,畢竟是劉邦最後選擇給韓信機會,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沒有劉邦的認可和支持如何展現韓信的才華。再說和項羽結盟,第一:肯定要被世人嘲笑,當初離開現在又去追隨!第二:一旦獲勝,一山又怎麼能容下二隻老虎,遲早要被項羽把兵權消弱甚至被暗殺的風險!第三:背信棄義的代價就是被世人唾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恐怕要遺臭萬年!二害相權取其輕,我相信換了誰也不會選擇光明大道不走而去選擇一個風險極高得利不討好的事!再說說坐山觀虎鬥,漁翁得利:劉邦一旦被殺了,世人肯定還是要說韓信見死不救,忘恩負義,劉邦死後韓信就沒有人信任他給予他後勤服務的支持了,在歷史文獻中記載中也沒有看出韓信情商有多高能不能管理好一方淨土,也許他也就只想做一個開疆擴土永不休止的戰神!誰又能有後眼睛呢?只能說韓信沒有明白一個道理,飛鳥盡良弓藏!


溫文爾雅26909555


韓信一生頗為傳奇,早年受過惡霸的侮辱,遭過亭長夫人的白眼,吃過漂母的餅,也有過一段酸澀的愛情。懷揣夢想投奔項羽後,只做了個站崗的門衛。滿心希望跳槽劉邦,沒想到只做了個糧庫的主管,整天和一群四處亂竄的耗子混在一起。韓信一身的抱負無處施展,於是只好再次仗劍天涯,尋找生命中的伯樂。
(韓信劇照)

後來蕭何月下追韓信,立諫劉邦重用韓信,因此韓信才封壇拜將。從此為劉邦定三秦、滅魏趙韓三國,脅迫燕國,佔領齊國,然後揮師楚國,滅項羽於垓下,走向人生的巔峰。然而正當韓信居功至偉,安享榮華富貴的時候,他的人生卻開始走了下坡,最終被女人誘殺,並夷三族。

那麼,如果韓信率兵攻打劉邦,能滅了漢朝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要看在什麼時候。韓信有三次起兵的機會,只有兩次可以成功。
(韓信劇照)

一、齊王時,完全成功

韓信被封齊王的時候,在定陶陳兵百萬,聲勢滔天。如果韓信聽從武涉或是蒯通任何一個人的建議而擁兵自立,完全可以睥睨天下。所以,劉邦面對韓信的要挾才能言聽計從、被迫奉迎。於是,後來劉邦才在不通知韓信的情況下,一路趕到定陶,抓起帥印揣入懷中。韓信沒有了兵權,劉邦內心才能感覺到踏實。


(韓信劇照)

二、楚王時,成功勉強

韓信被封楚王時,實力大減,但韓信依然陳兵巡視懸邑。因此被人抓住把柄,告發其謀反,劉邦震驚,不知所措。有人主張討伐,但陳平說韓信兵力要勝於劉邦,而且韓信極善用兵,劉邦不是對手,只能智取。於是劉邦採用陳平計策,偽遊雲夢澤,計擒韓信。所以說,如果韓信在楚地起兵,還有成功的希望,因為當時天下形勢極不穩定,關鍵還能得到英布及其他諸侯的響應,這樣一來滅漢朝不是問題。


(韓信劇照)

三、淮陰侯時,註定失敗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時,除了牢騷滿腹,一無是處,即無兵可用,又無將可遣。所以當劉邦平叛陳稀時,韓信想險中求勝,矯詔釋放官奴,突襲皇宮,殺呂后誅太子。而這種方法取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一皇宮內院守備森嚴,僅憑一些目無法紀的官奴無法攻入。二長安城南北禁軍加起來有數萬之眾,即便官奴都是一幫亡命之徒,但實力相差懸殊。另外陳豨很快兵敗,裡應外合和的計謀也落空。即便韓信僥倖佔領長安,但是當劉邦回師,韓信也不可能守住一座孤城。


(韓信劇照)

總結: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韓信雖有機會,但都在觀望彷徨中流失殆盡,所以在臨死前只能仰天長嘆、追悔莫及!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韓信如果執意造反,率兵攻打劉邦,能滅了漢朝嗎?(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劉邦的大漢王朝有一半都是韓信打下的,他曾評價韓信說:“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可謂是用兵如神,是兵家四聖之一,被後世稱作“神帥”、“兵仙”,被後世帶兵打仗之人奉為偶像。

既然韓信如此厲害,若他執意起兵造反攻打劉邦,他會滅了大漢從此改寫歷史嗎?小編覺得答案是肯定的,韓信有這個能力。

不過打仗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所以就算韓信有這個能力,也是分時候的。韓信最後之所以落了個慘不忍睹的結局,是因為他沒有好好把握良機,與成功失之交臂了。

韓信當年是個不得志的人,有過屈辱,遭過白眼,受過施捨,這些在後來都成了他決心要改變命運發憤圖強的動力。韓信懷著一腔熱血去投奔項羽,可是卻英雄無用武之地。無奈韓信改投了劉邦,可惜天不遂人願,劉邦一開始並沒有慧眼識英雄,韓信是一身報復無法施展。

當他準備第三次跳槽的時候,遇到了自己的伯樂蕭何。在蕭何的力薦之下,劉邦開始重用韓信,給他兵馬讓他帶兵打仗。韓信通過自己的赫赫戰功,一路封侯拜相。不過在他一步步高昇的同時,劉邦對他也慢慢的不再信任。

1、當韓信被封齊王時,想要造反易如反掌完全可以成功。

在韓信勢如破竹平定齊國之後,居然上書劉邦自請要做齊王,劉邦雖然應允但是心裡也對他有了芥蒂。韓信被封齊王的時候,是他實力的最鼎峰,聲勢滔天。張良當時也曾說過:“韓信如反,無人能制”,而且這時候正是劉邦虛弱之時,若此時韓信起兵造反定能睥睨天下。

2、當韓信被封楚王時,雖實力大減,但若造反也可勉強成功。

劉邦因為先前之事,對韓信早有不滿。所以就藉機奪了韓信的兵權,他被封為楚王時,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了。不過韓信是用兵的好手,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就算是一群殘兵弱將他也能將之變成剽兵悍將。

而且此時天下的形式還不是很穩定,若韓信此時想反,還能得到當時各路諸侯的響應。所以說韓信此時造反,還是非常有勝算的,劉邦就是因為忌憚韓信,才採用了陳平的計策,偽遊雲夢澤,設計擒了他。

3、當韓信被貶淮陰侯時,造反註定以失敗告終。

韓信在當齊王、楚王時造反都可成功,可他偏偏選了做淮陰侯的時候造反,肯定是不會成功的。此時劉邦大局已定,手中握有兵馬,而韓信此時是無權無勢,更沒有軍隊。可是韓信卻選擇在此時和陳豨密謀造反,要裡應外合滅了劉邦。

現在的韓信是失盡了天時地利人和,還因為一位家臣導致計劃洩露,被呂雉佔了先機,最後落了個被擒身亡的下場。韓信在臨死前說:“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我想這確實是天意。

所以說韓信若執意要造反,率兵攻打劉邦,是肯定能滅了劉邦的。但是也要分時候,在當齊王和楚王的時候肯定沒問題,但是在當淮陰侯的時候結局我們也都知道,是行不通的。

很多人會好奇韓信明明可以成功,那為啥偏偏挑了個成功率不大的時候造反。其實韓信在實力巔峰的時候,也有很多人遊說過他,也勸誡過他有功高震主的危險,但是都被他拒絕了。

他當時拒絕的原因是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正是因為劉邦才有了他今時今日的地位。所以他很感恩劉邦,並且誓不叛漢。韓信也是一位重情重義之人,可惜最後還是“飛鳥盡良弓藏”了。因此臨終前才會說,後悔沒有聽取蒯通的計謀,英雄末路總是讓人唏噓不已呀。


葛大小姐


不能。

韓信只是將才,沒有劉邦那種駕馭全局的能力。

韓信之所以能大顯身手,東征西討,所向披靡,是因為有劉邦領導的團隊做他的後盾。失去了這個基礎,韓信的能力就會大打折扣。如果不是劉邦器重他,委以重任,韓信就很難有出人頭地,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這也正是韓信棄項羽投劉邦的原因。

儘管後期韓信兵權在手,看似有反對劉邦的實力。別忘了權利是劉邦賦予他的,他一旦造反,劉邦就會收了兵權。大部分軍隊還是聽劉邦的。畢竟劉邦的身份在那兒,關鍵大部分將領還是服從劉邦領導的。在籠絡人心管理人的方面,劉邦絕對是天才。韓信真正能調遣的軍隊並不多。韓信是一個軍事天才,但不是政治高手,和劉邦根本不在一個檔次。就算起兵造反也會一敗塗地。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也算是個將才,在太平天國前期屢創清兵,打的曾國藩矇頭轉向,死的心都有。可當脫離太平天國自己單幹時,卻沒有了昔日的鋒芒,節節敗退,最後在大渡河犧牲。

可見,再大的英雄也需要有適合自己成長的土壤,離開發展的平臺你就是凡夫俗子。


王中文207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如題,韓信如果執意造反,攻打劉邦,則劉邦必亡。

韓信生平

韓信的一生就是為了戰爭而存在的,沒有戰爭就沒有他的舞臺。

年輕時代的韓信,終日鑽研兵法,身上揹著一把大寶劍,沒事就研究軍事,醉心於作戰。他是個天才,是個兵痴。

有一天韓信遇到了一個流氓,要韓信要麼殺了他,要麼從他胯下爬過去。韓信趴在地上,從流氓的胯下爬了過去。人們都在嘲笑韓信是懦夫,韓信不以為然。

秦末是一片亂世,各地戰爭烽煙四起。此時不出來建功立業更待何時呢?帶著滿肚子的兵書,韓信投靠了當時起義軍中冉冉升起的新星,項羽。

他做過項羽賬前的侍衛,他一直希望能夠帶兵作戰,建功立業,實現他人生的價值。可惜項羽沒看中他。

於是他投靠了劉邦。在劉邦那裡韓信依然不受待見,一直都只是一個小官,幸好他被蕭何看中了,認為韓信是大將之才。

蕭何月下追韓信,有一次韓信覺得在劉邦那裡沒戲,就走了,結果被蕭何給追了回來,通過這件事情,劉邦也覺得韓信很可能不簡單。於是就好好地和韓信交談,發現確實是人才,於是就拜了韓信做大將。

韓信帶了劉邦給他的一萬多人馬,一路上所向無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很快就滅了北方的大國,趙國,然後乘勝攻滅了東邊的齊國。項羽聞訊,才發現韓信不簡單,於是派出了手下第一大將龍且去齊國交戰韓信,結果被韓信殺的大敗,龍且也被韓信斬殺。

韓信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的很多經典,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拔旗易幟、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無不是千百年來傳唱的經典。

韓信是兵仙,是戰神,一生從沒敗過,哪怕是項羽這樣的對手,他和項羽是同一個級別的存在,都是劉邦的噩夢。

韓信在楚漢戰爭中的地位

當韓信打下齊國之後,他同時擁有了北方的趙、燕、齊三國之地,手上兵力不下30萬人,是劉邦、項羽之外的第三大勢力。


當時的劉邦和項羽正在鏖戰於滎陽、成皋,劉邦當時正在被項羽圍困在了滎陽。如果韓信幫項羽,則項羽勝,幫劉邦,則劉邦勝,或者作壁上觀,至少也可以裂土封王。

但是韓信太過於感恩了,他要報答劉邦的知遇之恩,於是他選擇了劉邦。

垓下之戰,韓信是劉邦聯軍的統帥,帶領著40萬人擊敗了項羽的10萬人的主力,逼得項羽烏江自刎,結束了項羽的時代。

如果垓下之戰不是韓信統兵,還是劉邦,那麼劉邦照樣還是輸。

這是史實的情況。

我們可以按照題目的說法,想象一下,如果韓信不幫劉邦會如何呢?

如果韓信不幫劉邦,而是幫項羽,則劉邦肯定玩完。

劉邦和項羽打了很多次,從來沒贏過。

同樣再加上一個韓信,就更不用說了。

項羽是講義氣的,戰後會封給韓信很多的地盤,韓信完全可以做一個北方的大王,擁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天下。

或者,他誰都不幫,等到項羽和劉邦都打到精疲力盡的時候,再出手滅了項羽和劉邦,那麼韓信就坐擁了天下,歷史上就沒有漢朝了。

當然,歷史不容假設。


老威觀史


大家都知道,韓信在率兵攻下後魏、後代、後齊,斬殺項羽愛將司馬龍且以後,飛揚跋扈。他的手下彭越勸其造反,與劉邦項羽分庭抗禮。最後韓信還是沒有同意。那麼,如果他同意了呢?會有韓姓天下嗎?下面我們分為三種情況:


擁兵自重,靜觀待變——必然失敗。韓信當時的根據地是他所攻佔的燕趙齊魏之地,那裡無險可守,一覽無餘(華北平原),而項羽有長江天險;劉邦有函谷關、蜀中之地這樣的王霸之地。不僅如此,燕趙魏齊在華北平原一帶經營數百年,即使沒有為之而死的勇士,也有著上懷古時的遺民。燕趙之地且多俠士,韓信真的能在這樣的地方站住腳?我是不大相信的,即使他站住了腳,那麼軍需糧草呢?項羽有范增、劉邦有蕭何,韓信什麼也沒有,只有他一人,難保他不出什麼變故嗎?
所以,擁兵自重不是在劉邦項羽的聯合絞殺中滅亡,也會滅亡於燕趙百姓的怒火。

揮戈東進,擒殺項羽——或許成功。如果韓信與劉邦一起進攻項羽,如歷史一般,項羽必然失敗,若此,以劉邦之奸詐,必然偷襲燕趙齊之地,那麼韓信(假使其收編項羽軍隊)只能退守江南一隅。我所說的或許便在此,正如唐詩所言“江東子弟多才俊”,韓信如果能憑險經營江東廣袤之地,或許能再度發揮他的才能擊敗劉邦。而此時劉邦就只有他一個對手了,恐怕他也只能像英布一般被擒殺(畢竟這不是歷史,只是猜測,所以我也不敢斷言)。


按兵西進,指通函谷——成功幾率較大。韓信攻下燕趙齊之地時,正是劉邦項羽相持於滎陽,若其攻打劉邦,劉邦必敗(輸項羽逃跑時連老婆都不要了,何況韓信),劉邦退守西蜀。這時的韓信仍有兩個選擇,追擊劉邦或倒打項羽一耙。如果他西進入蜀,那必然是一番死戰,如果敗了,他會遇到士氣正旺的楚軍,結果依舊是覆滅,倒是項羽會進攻劉邦奪得天下;如果勝了,那麼恭喜韓信,他只要面對剛愎自用的項羽就行,雙方兵法謀略仍是韓信更勝一籌,這時也是韓信得到天下。


以上當然都是對歷史的還原中進行推測。即便這樣,韓信謀反得到天下的幾率並不大。然而,治理天下僅靠帶兵打仗、橫衝直撞是不夠的,像韓信,他只是個將才,並非帥才,真得奪得天下,他也守不住。真正守天下、治天下,還需要像陳平蕭何那樣的人。

<strong>


鄧海春


肯定可以。

以韓信的軍事才能,別說劉邦,就算李世民,朱元璋在世也未必能贏他。

當時齊國被滅之後,韓信的勢力如日中天,天下五分之二盡歸其所有。這個時候如果韓信再不顧對劉邦的忠誠,揮師南下,便可滅了劉。

韓信這時有兩種大計可實施,第一就是假裝沒反,故意裝作去幫劉邦的樣子,這時劉沒反應過來,韓信閃電戰瞬間可以摧毀劉營。第二就是正面剛,就算這樣,劉也不是對手,韓信用兵總是出其不意,總是能以少勝多,更何況這時韓有三十萬大軍,劉此時十萬,項二十萬,劉肯定經不起韓的攻擊。

回過頭來再看題意,題主說的是漢朝而不是漢國。前面說的是漢國,如果是漢朝就不行了。劉邦統一中國後,把韓信兵權奪了,降為淮陰侯,困在長安,劉邦還時刻留意著。韓被劉死死盯死,肯定反不了。





如史如畫


沒有一個人的戰爭,也沒有因一個人而取勝的戰爭

韓信有“兵仙”之稱,顧名思義其用兵詭譎,排兵佈陣、臨陣對敵在當時漢初是無人能及的,這點毋庸置疑。但是我們也要清晰的認識到,決定一場戰爭的勝利,有很多覺得因素,如後勤保障,兵源補充,將帥能力出眾。

如果韓信反叛,在初期會有明顯的優勢,但是最終還是會以失敗而告終。具體我們來分析一下。

漢朝初期的帶頭大哥劉邦之所以能戰勝肌肉男項羽,成就大漢王朝400年的基業,是其手底下有很多能力出眾的小弟追隨他,而且能之人善用:蕭何有極強的統籌運作能力,極大的保障了後勤;張良心思縝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韓信軍事技能超強,幾乎每戰都是直接OK對手。這三點讓劉邦集團從不入流的混混小幫派躋身成為傲世蒼穹的扛把子。

反觀韓信,其充其量就是劉邦這個集團中衝鋒陷陣的馬前卒,是一柄極剛極烈的鋼刀,所到之處無往不勝。他沒有他大哥劉邦那麼有領袖魅力,網絡了一幫人才,他的工資也是由大哥給發放的,如果他大哥劉邦不給他撥響銀,他手底下的兵就會一鬨而散,前期可能會被忽悠的攻打大哥,後期反應過來了,要打自己老闆,肯定不行。

就在漢朝就有這許多例子,項羽剛猛無比,可是沒有好的軍師輔佐,最後敗北;三國時期,蜀漢初期,劉備坐鎮,可以說蒸蒸日上,三足鼎立,可當以劉備為代表的第一代創業人離開後,蜀漢這個大公司就走下坡路,人才凋零,最重要的是後勤補給不行,僅靠諸葛亮這個曠世奇才苦苦支撐,最後也是走向滅亡。

所以韓信最終是不可能戰勝他的大哥劉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