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孩子有自闭症”,家长急坏了,这是儿童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安全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尤其对于儿童。

安全感看似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实则对于人类很重要。当然,每个人获得安全感的方式和程度都是不同的,弱小的儿童的安全感需求更加强烈,源自于孩子并没有保护自身的能力。有的孩子总是自信活泼,落落大方,而有的孩子却小心翼翼、畏畏缩缩。

每个人的童年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如此时刻。

半夜起床尿尿,先在被窝里观察一阵四周,几乎每个角落都要审视一遍。勇敢的爬起来,先把灯打开了,才敢小心翼翼的走向厕所。

老师出完问题,等待回答。明明你知道正确答案,却不敢举手,总是左顾右看,心想在过五秒实在没人举手,我就举手。等你勇气鼓足了,准备举手了。老师却不耐烦的开始自我讲解了,而那个你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

爸妈吵架,你想去阻止他们吵架,可是你害怕他们凶狠时的模样。越吵越凶的情况下,你想到逃离,可是没有胆子在主战场甩门而去。只好悄悄的关上门,把头蒙到被子里,双手捂住耳朵。更为胆小的,甚至已经瑟瑟发抖了。

老师说“孩子有自闭症”,家长急坏了,这是儿童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安全感广义的去讲,是环境和自身强大程度给予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需求感。这句话可以解析,环境是所在的环境是危险还是安全人的感觉可以评判出,自身的强大程度决定了你面对事情的承受能力。

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具体表现有什么呢?

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害怕与人交流

在班级里,老师让你下面的学生开始讨论,看着别的同学滔滔不绝的表达观点。他不敢抬头,只能听着。面对能表现的机会,他不敢争取。害怕别人听到自己的观点有瑕疵,而感到羞愧。更害怕,假如自己说不好,该是多丢人。

总结起来,心理的包袱太大。在事情没发生前,总是往坏处想。坏处又是他们不敢面对的,就会变得只能聆听,不敢表达自我。

老师要面对一个班的学生,不可能每一位都顾及到。所以,很有可能不敢与人交流的孩子会越来越不敢,变得自闭,性格上自卑。甚至小心翼翼的生怕犯错误。

喜欢粘着父母,怯生不敢和人打招呼

孩子出生后,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多。依赖父母其实很正常,不正常的是过度依赖父母。无论出门还是在家都喜欢在父母的怀里,只要不在父母的怀里就会哭闹,通过哭声来把父母引来粘着对方。

在外面,出门就要父母抱着。遇到父母的亲朋好友,转过头害怕的往父母臂弯里钻。有的人喜欢逗逗孩子,殊不知怯生的孩子,有可能一逗就哭。父母只能和对方告别,赶快哄孩子。

老师说“孩子有自闭症”,家长急坏了,这是儿童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总结下来是,接触新的人或物都少,孩子的世界里只有父母二人。只要没有父母二人的世界,孩子就会感到害怕。好的做法是,父母要及时引导孩子多跟陌生人接触,以解除害怕的心理。

教育学者郑石岩教授提醒家长,人如果从小就缺乏安全感,将来就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问题,最严重的三个问题是不安,哀伤,和敌意。

孩子应该有个快乐值得回忆的幸福童年,无忧无虑的的健康成长。而有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无缘无故的闷闷不乐,情绪易起伏,不敢和同龄的小伙伴交流。他们感觉自己不够好,不配跟其他的孩子做朋友,自闭、内敛,躲在角落羡慕别人。

胆小害怕的种子从小就在心间生根发芽,等到长大就会开花结果,心理的问题会被成人的世界无限放大。只能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重新寻求安全感,美好的人生常常无福享受。

安全感应该从小建立,父母帮助孩子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对孩子的表达有耐心的聆听,引导孩子多去和别人交流

孩子带着对这个世界无限的好奇来了,求知欲在年幼时期是探索的本能。他们想对这个世界所有了解,最常见渠道是通过父母。

咿呀学语会了几句话,就开始问这个问那个。家长在这时候请耐心的聆听,猜猜孩子想要表达什么。这是他对世界好奇的开端,假如父母不想听,这就会给年幼的孩子造成不愿交流的阴影。

虽然孩子的问题很幼稚,请不要限制了孩子沟通的欲望,多多鼓励孩子学会和别人沟通来快乐成长,不要让他封闭了自己,躲在自卑和自闭的矮墙边默默流泪。请让他学会与人相处是一件多么轻松的事情。

老师说“孩子有自闭症”,家长急坏了,这是儿童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及时疏导孩子情绪,直截了当表达关怀

孩子的承受能力是要比成人差的。当家长觉得没有什么的,孩子可能早就瑟瑟发抖了。比如看电影,一个一闪而过的恐怖镜头,孩子可能直接就捂住眼寻求温暖的怀抱了。

先要安抚孩子的情绪,言语上哄哄他,行为上抱的紧一点,孩子能体会到父母的爱。足够了。等情绪平稳,给孩子解释,这些都是特效虚假的。并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不需要害怕紧张,真有的话,爸爸会替你摆平。

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往往是最容易听话的。疏导孩子情绪,鼓励孩子不要害怕。孩子的心理会十分的温暖与安全。

切记不要对孩子人前揭短,适当的鼓励才是王道

有些家长总爱当着孩子的面,在别人面前吐槽孩子的不足。这样的家长比比皆是,美名其曰通过揭短来鞭策孩子改正。其实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孩子不会感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只觉得挖苦让他们羞愧难当,变得越发自卑。

而自卑的孩子和自信的孩子相比,后者安全感由内而外的包裹着自身。前者很有可能在自卑的路上越走越远,任何性格的形容都是一点一滴的琐事合集。孩子没有安全感,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

父母切记不要人前揭短,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外在需要给予一定的面子。讽刺只能让孩子无地自容,稚嫩的内心蒙上一层影响。而鼓励才是孩子获取安全感的追加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