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21)
主筆:閒樂生
現在請讓我們把視角轉向劉備、孫權與曹操都心心念唸的益州,自荊州被曹孫劉三家瓜分後,益州可能就成為這天下最後一塊肥肉了(關中經董卓等涼州軍閥蹂躪,已相當殘破,只能算塊大骨頭),三家都流著口水盯著它,讓它的主人劉璋有一種被扒光衣服欣賞的感覺。
在三國群雄之中,劉璋可能是最沒野心的一個,事實上,就算在劉璋與他的父兄之中,劉璋也是最沒野心的一個。然而歷史的漩渦非要將他捲入時代洪流之中,他光著身子,奮力擊水,四周卻只有冷笑與嘆息,其中不乏推他下水又扯他後腿的同伴,他們只想踩著他爬到另一艘船上去,他費盡心思,打敗一個又一個叛徒,但沒有辦法,他父親留給他的船太破,無論怎麼修補仍是漏水,他想不沉沒,只能跟著大家一起上另一艘船,然而中國向來以成敗論英雄,所以翻開史書全是嘲笑,連一滴同情的眼淚都沒有(注1)。
所有這一切,都源於劉璋那個野心勃勃的父親劉焉。那還是在黃巾之亂爆發後的第四年,也就是公元188年,時任九卿之一的太常劉焉敏感的意識到,大漢王朝可能要完蛋了,他不想跟著這艘泰坦尼克號一塊撞冰,所以決定找一艘救生艇,劃去別處做個土霸王。首先我不得不佩服劉焉的小聰明,那一年董卓還在皇甫嵩手下做事,三十出頭的曹操則因得罪了宦官集團還躲在鄉下隱居,二十出頭的劉備則在公孫瓚手下混個小軍官,而諸葛亮孫權這幫“八零後”當時才不過七八歲。
果然隔年漢靈帝就死了,外戚黨與宦官黨同歸於盡,董卓趁機而起,天下大亂。而劉焉則早已在益州讖緯大師董扶所謂“益州有天子氣”的指引下進入這富饒的天府之國,去做益州牧。
其實劉焉在入川以前,益州的黃巾起義已經被益州本土豪強給平滅了,但豪強們仍然對劉焉表示了熱烈歡迎。因為劉焉既是宗室重臣,又是一位儒家教授,大家一則貪圖他文弱,二則想借他的招牌保境安民,穩定局勢。然而豪強們錯了,劉焉來益州,並不只想保境安民而已,他可是聽了“益州有天子氣”這句讖緯才來的,所以他的首要目標,就是要與益州豪強爭奪人口與財富,以汲取足夠的社會資源,迎接接下來的爭霸戰爭。
我前面就說過,東漢末年隨著中央權威瓦解,農民起義頻發,各地豪強紛紛招攬客民,聚眾自保,抗拒賦稅徭役,導致多地政府財政空虛,兵力羸弱,行政癱瘓,甚至還有好幾位刺史為黃巾所殺(如幷州刺史張懿、涼州刺史耿鄙、益州刺史郗儉、兗州刺史劉岱)。所以三國群雄大多幹過殺豪強分田地的事情,比如孫策殺名豪,劉表殺宗賊,曹操殺邊讓,目的都是為了加強集權,鞏固統治。當然,這些豪強的反撲也是相當厲害的,孫策最慘,遇刺身亡,曹操則差點丟了老窩兗州,劉表也被南四郡的叛亂搞得相當狼狽。而劉焉身為三國老一輩群雄,他有啥好辦法嗎?
一般來說,鎮壓豪強,必須靠外部力量,本地人都是鄉里鄉親的,幹不出這事兒來(當然,也可以拉一撥打一撥,但副作用是容易讓拉的那一撥更加壯大,比如劉表拉蒯越蔡瑁平荊州豪強),所以劉焉也必須藉助外部力量,那就是東州士和少數民族僱傭兵。
所謂東州士,就是董卓之亂時從南陽和三輔等地逃到益州去避亂的士族和流民。我們都知道,南陽是東漢的帝鄉,住的都是劉秀和雲臺二十八將的老家人,三輔地區則是天子腳下,也有很多人非富即貴。但是,幾次大亂下來,這些地方都待不住人了,大家只好往益州跑,前後共有數萬戶之多。但這數萬戶東州人來到益州後,發現落差太大了,這些人畢竟曾經闊過,如今卻寄人籬下,想要買田地被益州人抬價,想要賣金銀細軟又被益州人壓價,日子過得非常不爽。這時候,益州牧劉焉前來送溫暖了,在政策方面對他們諸多照顧,這下東州人大有翻身農奴做主人的感覺,果然是宗室帝胄,跟益州本土那幫蠻夷就是不一樣,這才是親人哪!於是劉焉就將這些東州人收為己用,竟整出一支數萬人的東州兵,然後又大出血本,從南中少數民族中又僱傭了數千青羌兵(羌族的一支,又稱青衣羌,乃無當飛軍的前身)和五千叟兵(亦羌族的一支,大概是今天白族、彝族的祖先),實力大振!
這下益州豪強倒黴了,劉焉一聲令下,立刻殺了州中豪強李權、王鹹等十多人,然後抄了他們的家,補貼自己和東州人。而可這一下劉焉也捅了大簍子,因為這十幾位益州豪強不僅是當地大族,而且是地方高官,比如李權是臨邛縣長,王鹹是巴郡太守,其他人也大多是郡縣高官,都有權有勢有名望,殺一個都要考慮半天,劉焉竟然一口氣殺了十幾個,簡直比曹操孫策這樣的強力人物還要狠。
然而,劉焉狠過頭了。他的情況與孫策殺吳會名豪不同。首先孫策本人也是吳郡富春人,也屬於當地豪強之一;其次孫策也是一個一個殺,不像劉焉連環殺,跟個變態一樣;第三,劉焉殺也殺得沒技巧,《三國志》上說是“託他事殺州中豪強王鹹、李權等十餘人”,《華陽國志》上說是:“枉誅大姓巴郡太守王鹹李權等十餘人”,總之就是胡亂找藉口亂殺,完全不能服眾;第四孫策的基本盤淮泗集團也遠比劉璋的東州集團強大,更重要的是,東州集團都是南陽三輔的豪門世家,自視甚高,完全看不起益州人,估計看他們跟南中那群西南夷也差不多(注2),而益州人最憎恨的就是拿他們當蠻夷的中原人(注3),雙方矛盾是意識形態的矛盾,完全無法調和,如今劉焉還要往上面添把火,只能使雙方仇恨加深,來點火星就要爆炸。
果然,當時已遷到長安準備往西方發展的董卓聽說劉焉大開殺戒,覺得吞併益州的機會來了,於是以劉焉妄殺郡縣官吏為由,派了朝中重臣司徒趙謙帶兵前去討伐。董卓雖然被稱為漢賊,但他自己不這麼認為,而且他畢竟代表朝廷,這下劉焉頓時從州牧變成了逆臣。益州豪強任岐與賈龍聽說後,便立刻帶頭,乾脆地反了劉焉。這任岐、賈龍與王鹹等十多人一樣,也都是郡縣高官,任岐官居犍為太守,賈龍則是握有兵權的校尉,是當初平定益州黃巾之亂、並將劉焉迎入綿竹的大功臣。而且這兩人正是蜀郡人,在當地極有勢力,所以很快就兵臨成都邑下,並放火製造混亂。劉焉的東州兵拼死抵抗(注4),最後還放出強悍的青羌兵,這才將叛亂平定,任岐、賈龍雙雙被殺(注5)。
從這次叛亂可以看出,益州的情況遠比中原、荊州和江東複雜,由於益州地處偏遠,所以基本沒有什麼流官,各地郡縣長官都是本地人,所以說益州豪強不僅有錢有人有土地,而且擁有龐大的政治勢力,可以名正言順的調用郡縣官兵;不像吳會名豪和荊州宗賊,都是鄉村土豪,很容易被辦。
而等到劉焉終於平定了叛亂,這已經到了公元191年。天下已經徹底搞壞了,群雄各據一方,開始大混亂。劉焉心思更加活動,他不僅造了一千多輛豪華的皇帝出行專用輿車,配天子儀仗,絲毫不掩飾自己僭越的野心,甚至比袁術還要早四年就開始嘚瑟了。他又聽算命師傅說東州將領吳懿的妹妹有母儀天下之相,便讓自己的三兒子劉瑁娶了吳妹妹,這就是拿他們當太子太子妃在培養啊!
劉焉有四個兒子,為何想讓三子劉瑁當繼承人呢?原來,他的長子左中郎將劉範,次子治書御史劉誕,四子奉車都尉劉璋,全都在董卓把持的朝廷為官,劉焉在益州當上了土皇帝后,不敢回朝廷述職,董卓李傕等人自然也不肯放劉焉三個兒子走了。劉焉又是裝病又是送禮,好不容易讓董卓放了小兒子劉璋回來看老爸,同時宣佈朝廷的懷柔政策,希望劉焉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浪子回頭回頭是岸,趕緊回長安來向董太師表忠心吧!不料劉焉卻趕緊留住劉璋在身邊,能撈回來一個也好啊。
劉範對自己的小弟劉璋是羨慕不來了,如今之計,只能奮力一搏!剛好當時馬騰韓遂想要攻打長安,劉範就拉了一幫人準備做內應,同時聯合老爹劉焉,三股力量同時發難,必能打敗李傕。
然而,據《華陽國志》記載,在事情緊鑼密鼓的準備期間,劉焉的治中從事,同時也是益州豪強王商竟然勸劉焉不要這麼做,劉焉當然不聽,這件事關乎他兩個兒子的前途和性命,賭也要賭一把!結果事情還有沒準備妥當,居然就提前敗露了,李傕突然發難,馬騰等人猝不及防,頓時戰敗,逃回涼州,而劉範兄弟則都被殺死。另外,由於事情發生的太快,劉焉派去幫忙的五千叟兵也來不及救援,就在半路被擊敗,損失慘重(注6)。
史書中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很顯然,益州豪強、同時也是益州第三把手治中王商有重大嫌疑,否則馬騰與劉焉聯手,突然一擊,未必就不能打敗李傕,讓漢獻帝的日子好過一點。
總之,要怪就怪劉焉殺益州人殺得太狠,搞得間接害死了自己倆兒子,也害慘了漢獻帝。李傕、郭汜以此戰功,更加專權,漢獻帝實在待不住了,就想著逃回洛陽去。
更蹊蹺的是,沒過多久,劉焉心愛的一千多輛皇帝專用車也突然被一把“天火”全給燒了。這把火起在這時顯然也十分蹊蹺,恐怕絕非“天火”這麼簡單,更有可能是“人禍”。我不覺得有啥“天火”能夠一口氣燒掉一千多輛大車,還殃及民宅,搞到最後劉焉不得不從大本營綿竹遷出來,將益州治所搬到成都去。
兒子死了,車被燒了,家也被燒了,換做誰也一時無法接受。總之,這一連番的打擊將劉焉徹底打垮了,這位老人無法承受生命之重,結果和劉表、范增相同死法,癰疽發背,卒!時間是在公元194年。需要注意的,徐州牧陶謙也正好死在這一年,這說明,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來臨了。
陶謙和劉焉一樣,留下的是個爛攤子。只不過陶謙是外患,而劉焉是內憂,總之,他倆乾的很爛,沒能攢夠政治資本可將位置傳給兒子,況且當時天下剛亂,地方軍閥們在明面上也還不好意思搞世襲。最重要的是,朝廷在李傕的授意下,已經派了一個叫扈瑁的潁川人來當益州刺史了。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益州人是支持扈瑁的,而扈瑁此時也已來到了漢中,漢中張魯早就想擺脫益州自立了,所以也大力支持扈瑁入川,這樣看,劉焉剩下的倆個兒子劉瑁劉璋似乎沒戲了?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益州豪強的首腦人物,如趙韙、王商等人認為劉焉的小兒子劉璋溫和懦弱,比較好控制,於是擁立了劉璋作為益州牧,總比那個不知根知底的扈瑁要好。按照常理,東州派的首腦人物龐羲、吳懿應該是更支持劉瑁的,這應該是也是劉焉的遺願。但是很顯然,劉焉的突然去世讓益州的政治局勢失控了,益州派竟然東山再起,以成功擁立劉璋之舉,重新從東州派手裡奪回了政治優勢。
但趙韙等人笑的太早了,在這個敏感時刻,益州豪強內部竟然發生了分裂,以甘寧為首的巴郡豪強拒絕承認劉璋的地位,再次發動叛亂,劉表也趁亂打劫,派出自己的別駕劉闔帶兵進入巴郡予以配合。看來劉表也不是個老實人哪,當初劉焉和董卓李傕關係搞僵,就是因為劉表一直在舉報他有稱帝野心。劉表這麼做,就是要把益州局勢搞亂,自己好渾水摸魚,就算不能吞併益州,拿下巴東也是好的。
在這種情況下,趙韙只得離開成都,親自領兵前往巴郡平叛,打敗了甘寧,甘寧被迫逃入荊州,投靠在江夏太守黃祖手下,最後又投靠孫權,成為了東吳一大虎臣。後來孫權想要吞併益州,周瑜甘寧二人就是最重要的推動者。
劉璋看著老爹留給自己的爛攤子,欲哭無淚。如今這局勢簡直糟到極點——漢中太守張魯領著扈瑁在漢中看笑話;趙韙等益州大豪強則自恃擁立之功,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裡;王商等人也居心叵測,不知想幹啥;東州派的龐羲、吳懿等人則由於更屬意自己的三哥劉瑁,對自己這個新來的不冷不熱。總之環顧四周,整個益州內部四分五裂,外部的劉表、李傕等人也虎視眈眈,劉璋自己則孤家寡人,更像一塊招牌,半點實權都沒有。同樣是創二代,孫權的日子就要比劉璋好過得多,孫策雖然也大殺江東士族,但孫策被刺讓江東大族出了一口惡氣,孫策算是用死亡給孫權鋪平了道路,讓孫權後來得以平穩的實施江東政權本土化。但劉焉過早暴露了自己的稱帝野心,死的又極窩囊憋屈,東州人和益州人的矛盾又太大,總之,劉璋這益州牧的位子別說鐵王座了,根本就是豆腐做的。
在這種情況下,劉璋決定賭一把大的,來個絕地反擊。首先,劉璋命趙韙為徵東中郎將,讓他駐紮在荊州與益州的邊境巴東郡朐忍縣(今重慶雲陽),與劉表對抗。由於甘寧叛亂,荊州和益州的關係非常緊張,讓趙韙在此處鎮撫,也是很正常的安排。然後,劉璋一聲令下,把張魯留在成都的家人,包括張媽媽和張弟弟全給殺了,氣的張魯哇哇大叫,也領兵進犯巴西。劉璋於是又把東州派的龐羲也給調了過去,擔任巴西太守,和張魯狗咬狗。另外劉璋還提拔了巴郡人嚴顏為巴郡太守,讓趙韙、龐羲、嚴顏、張魯四股勢力互相牽制。
這樣一來,益州派的老大和東州派的老大都被調出了成都,自顧不暇,劉璋終於可以稍稍行使自己的權力了。首先,他提拔了大量益州年輕士族乃至寒門子弟為官,以安撫益州派,其中最主要的一支就是蜀郡張氏家族,包括張肅張松兄弟,以及忠心耿耿的寒族名將張任;其次,他對東州派勢力盡量予以約束,不讓他們為所欲為。雖然王粲《漢末英雄記》說劉璋“性寬柔,無威略,東州人侵暴舊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闕,益州頗怨。”但事實上,東州人與益州舊民的矛盾是劉焉時代的歷史遺留問題,劉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以劉焉的錯誤來責怪劉璋,是一種非常隨意的歷史寫作方式,也容易誤導讀者。比如東州派大佬龐羲由於屢敗於張魯之手,又感覺自己遭到劉璋排斥,所以決定招攬巴郡的少數民族板楯蠻,來增強自己的實力。但是漢昌縣長程畿拒不奉命。這位程畿是巴西閬中人,他不想東州派坐大,顯然是站在自己益州派的立場上。然而,劉璋對違抗東州派大佬的程畿予以了最大的支持,竟然將他連提數級,成為江陽太守。
劉璋的一套組合拳,讓當年擁立他的龐羲、趙韙等人頓時暈菜,本來想立一個沒用的東西好自己做大。結果自己卻越混越回去了,豈有此理?龐羲倒還好,大不了服軟就是,畢竟他與劉璋是通家之好,他女兒也嫁給了劉璋的長子劉循,一家人好說話,於是他誠懇的向劉璋謝罪,最終得到了寬宥。而趙韙可就受不了了,要知道他可是益州元老,十幾年前劉璋決定入川,時任全國總糧庫大總管的太倉令趙韙就棄官相隨,以自己的老家人脈予以相助,後來又擁立劉璋,居功至偉,結果到最後竟然被放到巴東邊境,和巴西太守龐羲大眼瞪小眼,諸多掣肘,啥也幹不了,一天天被邊緣化,為今之計,不如最後一搏!於是,趙韙花重金與荊州求和,然後以劉璋縱容東州兵欺壓百姓為名,聯合益州大姓豪強,大舉圍攻成都,東州兵知道生死存亡的時刻到了,皆殊死奮戰,終於打敗了益州派最後的大佬趙韙,趙韙逃到江州,最後被部將所殺。
這一場大戰下來,東州兵與益州派打了個兩敗俱傷,劉璋終於坐穩了益州牧的位置。時間是在建安六年,也就是公元201年,曹操剛剛打贏官渡之戰,準備繼續往北進軍,所以也無暇趁火打劫,只派了個叫牛亶的五官中郎將來當益州刺史,想給劉璋添添堵,當然結果只能被劉璋趕走,但曹操攻打鄴城正急,一時也拿他沒轍。這樣劉璋終於獲得了難得的八年安穩時光。但到了建安十三年,這平穩日子終於到頭了,先是曹操拿下了荊州,獲得了從襄陽沿漢水進入漢中的入口,接著到了建安十六年,曹操又打敗馬超平定了關中,並派司隸校尉鍾繇開始籌備南征漢中之事。劉璋頓時倍感緊迫,他明白憑自己手下這幫二流團隊,再怎麼開掛也不可能打敗曹操。漢中張魯更不可能擋住曹操。當然,劉璋也不是沒想過歸順曹操,但他連派三次使者前去向曹操示好,曹操卻不冷不熱,甚至連老爹劉焉陽成侯的封號也不肯給他,特別是最後一次,他特意派了益州的二把手別駕張松去討好已經平定荊州的曹操,卻被狠狠的侮辱了一回(注7),所謂打狗也要看主人,曹操這不是看不上張松,這是看不上他劉璋啊,日後如果降曹了,那還能有好兒嗎?而就這個時候孫權劉備竟然聯手在赤壁打敗了曹操,劉璋頓時眼前一亮,對啊,我一個打不過曹操,和別人聯手總可以吧。劉備這個人口碑還是可以的,多年來接連幫助陶謙、袁紹、劉表、孫權對抗曹操,是個抗曹小能手,叫他來幫忙總比坐以待斃強。另外劉璋也不怕劉備亂來,蜀道艱難,其後勤全靠自己提供,他如果反自己不會有好下場,再說曹操就要攻來了,眼瞅著就要拿下漢中,二劉這時如果內訌,就不怕被曹操一鍋端了?
注1:摘自《三國志 劉二牧傳》陳壽史評:“璋才非人雄,而據土亂世,負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見奪取,非不幸也。”
注2:據東漢末年應劭《風俗通義》:“俗說:漢中、巴蜀、廣漢,土地溫暑,草木蚤生晚枯,氣異中國,夷狄畜之。故令自擇伏日也。”顯然,在多數關東民眾那裡,有關益州的印象一直是停滯的,班固《漢書 地理志》也說:“巴、蜀、廣漢本南夷,秦並以為郡。”可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益州在社會文化上仍被排除在華夏之外。
注3:據《華陽國志 南中志》:“王莽更名牂牁曰同亭。郡不服。會公孫述據巴蜀,大姓龍、傅、尹、董氏與功曹謝暹保郡,聞世祖在河北,乃遠使使由番禺江出,奉貢漢朝。世祖嘉之,號為義郎。”及《蜀志》:“犍為郡士多仁孝,女性貞專。王莽改曰西順,郡人不會。更始都南陽,遠奉貢職。及公孫述有蜀,郡拒守。述伐之。郡功曹朱遵逆戰,眾寡不敵。遵絆馬死戰。當倒作戰死。遂為述所並。而任君業閉戶,費貽素隱。光武帝嘉之曰士大夫之郡也。”當年王莽隨意將益州郡名更改為順服之意,分明有意將當地視作蠻夷之地,這導致益州官民心向大漢,拼死抗拒王莽與公孫述政權。由此亦可見益州人每逢大亂便極力向中原政權凸顯忠貞的傳統,因為他們特別怕被邊緣化而喪失華夏身份。所以劉焉過早暴露稱帝野心,對中央政府表現出極強的離心力,這是益州人民絕對無法接受的。所以在政治上,其實劉焉水平遠遜劉璋,而劉璋水平則遠遜諸葛亮啊。
注4:據《華陽國志 劉二牧志》:“漢獻帝初平二年,犍為太守任岐與賈龍惡焉之陰圖異計也,舉兵攻焉,燒成都邑下。焉御之,東州人多為致力,遂克岐、龍。”
注5:據《三國志 劉二牧傳》注引《漢末英雄記》:“焉出青羌與戰,故能破殺。岐、龍等皆蜀郡人。”
注6:據袁弘《後漢紀》:“是時馬騰以李傕等專亂,以益州刺史劉焉宗室大臣,遣使招引共誅傕。焉遣子範將兵就騰。”及《後漢書 劉焉列傳》:“興平元年,徵西將軍馬騰與範謀誅李傕,焉遣叟兵五千助之,戰敗,範及誕並見殺。”
注7:見《華陽國志》:“公時已定荊州,追劉主,不存禮松;加表望不足,但拜越嶲比蘇令。”
閱讀更多 千古名將英雄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