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十大古都之一。据《华阳新志》称成都古城墙“楼观壮丽,城廓完固”,“冠于西南”,“不亚于京师”。那么,成都历史上何时有城墙的呢?

成都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0年)筑城,至公元1949年,历时2059年。康熙年间,由四川巡抚在明城废墟上重新修建了清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又花费巨资重修,所建城墙周围长二十二里八分,上有垛口及箭孔8122个,八角楼4个,炮楼4个,城墙高5丈。城墙四周分别建有4个门,门外建有方形瓮城,并遍种芙蓉,间植桃柳。是成都历史上城墙发展的鼎盛时期。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地方志记载,这些成都之古墙与城门,历经沧桑变迁,早已门面’不知何处去,芙蓉依旧笑春风”了。

有人戏称:载誉几千年的成都而今只剩下一段墙(北较场的老城墙),一间房(杜甫草堂),一座庙(武侯祠),一堆坟(王建墓),一口井(薛涛井)。

成都批判一文说:西安之所以可以堂而皇之地称自己为古城,因为它有兵马俑和古城墙作为见证。成都凭什么说自己也古老?城墙挖掉了,皇城炸掉了,城内的河道填平了,古桥拆光了,池塘没有了,水也废弃了,幸亏还有几件出土文物放在博物馆里,但要卖那么贵的门票也少有人参观。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现存的老城墙已经不多了,虽然都是些砖瓦所砌,但每一片、每一块都留下了岁月的伤痕,他不仅见证了成都这座城的沧桑变幻,更见证了成都人的坚韧伟岸……自先秦张仪“规划芙蓉城”以来,成都老城墙经历了2300多年的风霜雪雨。秦汉旌旗,魏晋鼙鼓,唐宋烟云,明清剑戟,伴随着岷江积雪,玉垒浮云,锦江涛声,古堰长风……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城墙抵御强敌、保卫家园的功能逐渐退化,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和人们的视线。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成都城墙陆续拆除是民国以后,1912年首先拆除了少城的北段城垣,继拆南段城垣。为交通方便计,1913年于西较场侧增辟通惠门,民间称新西门。1914年又于东较场侧增辟武成门,习称新东门。1921年拆除了西御街口的少城城垣。1933年又拆毁了大城的瓮城,辟为街道。1935年拆毁了少城的最后一段城垣(从人民公园至小南街)。1939年于城南中、下莲池之间增辟复兴门,习称新南门。抗战期间,为防日军空袭,便于市民疏散,又在各交通要道处拆除部分城墙。有些地方城墙垮塌,人们走出了通道,称之为“垮城墙”。还有些有权有势的人家将城墙拆回建造私宅,以至城墙垛口和城顶面砖几乎扫地以尽。墙外包砌之砖亦多被拆剥。到1949年,成都的城墙很多已成摇摇欲坠的黄土堆。而皇城在1911年做了杀末代川督赵尔丰的“刑场”,还迁入过中学、大学。也成为1917年军阀刘存厚、戴 、1932年刘文辉、田颂尧在成都进行巷战的中心,成都人称为“打皇城”。战后的皇城残垣断瓦,满目荒凉。解放前,皇城已成为平民窟和拐卖人口的“人市”,三教九流充塞其间。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建国后,各级领导和民众乘车观览成都市容,明确表示,成都城墙妨碍交通,影响市容。并提出,拆墙是先进,不拆是落后。这样成都就只剩下北较场成都军区一段500余米长的残墙。60年后由于某些原因决定拆除皇城。在其原址上修建了展览馆。从此,成都城墙的印记只能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001【五丁桥边最完整的老城墙】

这段位于五丁桥南、北教场西北的老城墙,长约百米,虽然相对比较完整壮观,但实际上是在原来的旧址上利用收集到的一些老城墙砖重新修复的。据说这是成都仅存的可供参观的老城墙,可是看着她被立交桥、加油站、高楼林立的小区、消防队包围着,像个刚进门的丑媳妇被众人晾在一边,就这样一直站着,僵硬着身躯,僵硬着表情…… 不知道何去何从。

而城墙边的介绍文字更加吸引我:“成都修建城墙始于战国晚期,几经兴废,近代的城墙建于清初,拆毁于1958年,现存残墙9段。”剩下的残墙在哪里,都是什么样子?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002【锦里西路北的清代老城墙】

踏着落满枯叶的台阶,爬上了破败的城墙,倚墙而建的街边楼房已经高出城墙一大截,城墙上也零星盖着几间简易房,估计很久没有住人了,草丛间有块上世纪90年代立的石碑,赫然写着:“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成都古城墙”。离开时重新走到锦里西路上,原来这段城墙完全被街边的“青羊区草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挡住了。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003【青莲上街的东门城墙遗址】

一段残垣断壁隐没在路边的一小片树林里,墙体由大块的青砖砌成,墙体中间部分还有用红砂石砌成的城垛。路口的竹林下立着一块“成都东门城墙遗址”的石碑,隐隐约约能看到这是2007年锦江区人民政府树立的,题碑还是流沙河书写的。“城墙遗址南端右拐连接南门城墙,明初筑城明末残破清初修缮复原,前人劳作逾六百年后人当存敬意。”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004【武成大街小区内的水东门城墙遗址】

厚重的青砖城墙在被阳光照耀得有些刺眼的乳白色高楼掩映下,像个沧桑的老者沉稳地坐在那里,不喜不悲,静静地看着几百年来周边的变迁,所有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无论是昌运盛世还是枪林弹雨,无论是状元花烛还是市井纠纷,都是小事吧!

想着这里的业主可以带着孩子到城墙上散散步,讲讲成都的历史,这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啊。正所谓“大隐于市”。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005【 猛追湾旁华星路上的锦江华庭小区门口也剩下一小段城墙】

走过画满涂鸦的城墙,迈上水泥台阶,城墙上已经铺上了小路,俨然一个小型的墙上公园,棕榈树下还有一个已经关门的小茶社,门口摆着两张落满灰尘的藤椅。这里已经成了野猫的天堂,不知从哪里就会窜出一只来,似乎在抗议我们干扰了它们的宁静。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006【东校场路军队干休所边的城墙遗址】

锦江华庭旁边有一段几十米的城墙,上面耸立着几座方盒子楼房。问了几个人才知道这个院墙是军队大院的。一位热心的大姐告诉我,穿过锦江华庭小区,从后门出去“倒左走”,看到一个门上五角星的军队大门,不要跟门卫打招呼径直往里走,能找到这段城墙。说完,大声地呼喊着小区门卫,让我们进去。听着她“助人为乐”后爽朗的笑声,感受着她的满足感,这样的成都人,这样的成都,我喜欢!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007【中铜仁路魁星楼街边的西城墙遗址】

一日中午,带朋友从宽窄巷子溜达出来走到魁星楼街里找家成都美食。意外地发现这段老城墙,兴奋之情难以言表,遂扔下朋友围着这段残破的城墙转了一圈又一圈。朋友很是不解,这有啥好看的!呵呵,如果你爱上了成都,知道了这些城墙历经的磨难,怎么能不珍惜呢?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成都和西安、北京一样,都曾经有着完整而壮观的城墙,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遭到破坏,而成都的城墙终于被夷为平地。今天只有一小段一小段的城墙还在,大多数还是用残砖废土重修的,这算是对历史的一种的怀念吧,那“城墙上花开四十里的景象”只能化作想象了。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成都人春日爱登城墙,发思古之情幽。从城墙上放眼望去,满眼的青砖瓦房、四合院、吊脚楼,铺石板的老街上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古刹钟声传来,成都城平添一种古老的遗韵。008【勤劳勇敢的成都人修了一座长城】

古城墙一直到现在还有残垣断壁,不过恢复和还原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不过,勤劳勇敢的成都人在龙泉驿区修建了一座金龙长城,同样可以满足成都人对登城的嗜好。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金龙长城因坐落于成都市龙泉驿区金龙镇而得名,2004年因金龙镇划归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故又名为洛带长城。它位于金龙湖风景区,2001年开始修建,2002年建成,长1680米,高4米,宽3米,设有5个烽火台。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这座现代的长城是镇政府经过了两年的策划才动工的。据悉,当年修好了金龙水库后,镇政府想以水库为基础,在客家龙文化上做点文章。后来有人提出了封闭式管理,即在金龙湖周围修一道围墙,但后来又想,如果既能起到封闭作用又能供老百姓爬山健身,不是就能一举两得了吗?最后就将围墙修成了半封闭式的“长城”。这蜿蜒在龙泉山脊上的长城,也充分体现了龙文化。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只剩“五个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