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山脈最高峰 太白山

太白山,秦嶺山脈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東第一高峰,如鶴立雞群之勢冠列秦嶺群峰之首。自古以來,太白山就以高、寒、險、奇、富饒、神秘的特點聞名於世、稱雄華中。

太白山是渭河水系和漢江水系分水嶺最高地段,具低山、中山、高山等地貌類型,界限清楚、特點各異,特別是第四紀冰川活動所雕琢的各種地貌形態保留完整、清晰可辨。

秦嶺山脈最高峰 太白山

太白山南北兩坡氣侯迥然不同,隨著海拔高度遞增,氣候類型按一定規律呈連續的帶狀分佈。氣候立體差異,使植物、動物分佈也形成相應的垂直帶譜。氣侯、動植物的差異同時影響著地表岩石風化進程,並直接參與著不同類型土壤形成。以氣侯為基因、以植被、土壤為標誌的自然綜合體的天然景觀也在垂直位置構成不同類型景觀帶。諸如此,使得太白山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山上林木茂盛,中草藥遍地皆是,尤其世界上僅存的孑遺植物——獨葉草在太白山獨有。豐富的植物資源為野生動物提供了充足食物,雉類之血雉、紅腹角雉及獸類之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珍禽異獸於太白山繁衍生息。自19世紀始,國內外學者紛紛來太白山考察。太白山成為多種學科盛夏時避暑旅遊考察研究和教學實習的主要基地。

秦嶺山脈最高峰 太白山

太白山風景優美,是旅遊勝地和道家活動場所。唐、宋以來,許多文人學士登臨揮毫,留下膾炙人口的詩文;《關中勝蹟圖志》載:道書雲太白山為道家第十一洞天。因此,每逢盛夏之時,登山覽勝者與朝山香客絡繹不絕。

太白山名由來已久,現代地理定義的太白山,包括原太白山、鰲山以及聯接二者的西跑馬梁等。原太白山與鰲山東西對峙,又有東、西太白山之稱。

太白山在《尚書·禹貢》謂之“惇物山”,《說文解字》雲:“惇者,物之豐厚也。”可見古人早對其得天獨厚的物產便有發現,以“惇物”名山,也可見當時經濟發展與此山關係密切。

秦嶺山脈最高峰 太白山

《漢書·地理志》謂之“太乙山”,據傳說為太乙真人修煉之地。《錄異記》載:“金星之精,墜於終南圭峰之西,其精化白石若美玉,時有紫氣復之,故名。”大抵是取太白金星之意稱為“太白山”的,《古今圖書集成》、《關中勝蹟圖志》、《郿縣誌》等均有記載。

“太白山”之名最早見於《魏書·地理志》中,隋、唐後直沿用至今。太白山舊屬武功縣,山高勢險,故有“武功太白,去天三百”之說。

《水經注》載:太白山“於諸山最為秀傑,冬夏積雪,望之皓然。”過去,人們以太白山氣勢巋然,風雨無時,僅在六月盛暑時,始通行人,俗呼“開山”。六月以外,霧雪塞路,人跡罕至,俗稱“封山”。以至《水經注》有“山下行軍,不得鼓角,鼓角,則疾風雨至”的近乎神話之說。現代人已不受什麼“開山”、“封山”限制,即可隨時登山。“不得鼓角”、“疾風雨至”的說法,僅只能說明山上氣候變化無常。

秦嶺山脈最高峰 太白山

鰲山古稱垂山,“其山冬夏積雪,故名。或曰,初有金星墜圭峰西,其精化為白石若美玉焉,故名”。

“太白積雪六月天”,“太白積雪六月天”是關中八景之一。《水經注》有太白山“於諸山最為秀傑,冬夏積雪,望之皓然。”之記載;唐代詩人杜甫有“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之詩句;柳宗元的《太白山祠記》一開頭就寫到:“雍州西南界於梁,其山日太白,其地恆寒,冰雪之積未尚已也。”宋代蘇軾在《太白山禱雨記》中就有春季發生大旱,天氣乾熱,麥苗枯萎,而山上卻依然是“巖崖已奇絕,冰雪戛琱鎪”的描述。元代朱鐸《太白山》一詩中有“雪花點翠屏,秋風吹不起”之句,極言降雪、積雪之早;元《一統志》中載:“山(太白山)極高,上恆積雪,望之皓然”;明代王圻《三才圖會》中,對太白山終年積雪的描繪是:“山巔常有雪不消,盛夏視之猶爛然”,何景明在《太白山歌》中也有“陰崖皚皚積古雪,絕壑長松幾摧折”的詩句以描寫太白山積雪時間之久。可見太白盛夏積雪之奇麗景色,確實來歷已久,蔚為奇觀非誇張與虛構。在過去那寒冷多雪的年代裡巍巍高峰,終年積雪、銀光四射,百里可見,故“太白積雪六月天”之奇觀勝景則由此而來。近年來,由於氣候逐漸變暖,兼之冬季降雪減少,盛夏又多出現伏旱高溫炎熱天氣。因而“太白積雪六月天”的勝景現已很難看到了。

秦嶺山脈最高峰 太白山

萬年不融冰洞,位於大太白海之上,拔仙台北下巖崖上,為一天然巖洞。洞深10餘米、高3米許。洞頂有巖隙滴水,溼冷陰森,供有太白山神主3尊,系生鐵鑄像。過去因氣候特寒,滴水出巖隙即成鐘乳石狀冰柱,終年不融,人稱“萬年不融冰洞”。近代氣候轉暖,夏季暑熱時已不多見有冰存在。

高山奇湖

,拔仙台之南北分佈著兩個冰斗湖、四個冰蝕湖。玉皇池

秦嶺山脈最高峰 太白山

最大,位於拔仙台南坡海拔3380米處。湖面約30畝許,呈圓形似滿月。若遇晴朗天氣臨此,波光鱗鱗,藍天、白雲、山峰俱映湖中,湖光山色十分迷人。最小的佛池、三清池居其附近。三太白海位玉皇池北上方之槽谷,形似玉如意。二太白海位三太白海北上方,形似朝笏。唯獨大太白海位於拔仙台北之槽谷,呈圓形,湖面13.8畝。晴朗之時,湖水清澈如鏡,冰涼沁人心脾,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多雨季節湖水滿溢,沿谷乘奔馭風而下,鳴聲震耳,遐邇可聞。此處天氣瞬息變化無常,湖面忽兒霧氣瀰漫,咫尺物不相見,忽兒霧散清明,青山湖光依舊,民間俗稱此霧為“神帳子”。更令人驚異的是,每逢盛夏登臨此地,常見湖邊有一種小鳥,名白頂溪鴝,其大小類燕子,背烏黑、

秦嶺山脈最高峰 太白山

腹部紅褐,頭頂有一白色斑紋,鳴聲“啾啾”,飛行敏捷,時而劃過湖面,如蜻蜓點水;時而佇立巖上,形態自若,逗人喜愛。白頂溪鴝以水中浮游生物或小樹葉為食,所以常激搏水面捕食覓餌。唐代文學家韓愈有“魚蝦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脫葉,欲墮鳥驚救,爭唧彎環飛,投葉急哺彀”之詩句,極言“神鳥”銜湖面落葉之情狀。宋人朱弁在《風月堂詩話》中也描述:“此湫林間陰森,水面湛然,魚游水面不怖人,人莫敢取者。林間落葉,鳥輒唧去,遠棄之,終年無一葉能墮波上者。”於是乎,人們就把這種少見的現象——小鳥銜落葉,更加神秘化了。相傳下來,便稱此鳥為“淨水童子”,並說“有片葉寸荑鳥必銜去”。唐貞觀年間,天氣大旱,京兆尹韓皋取湖水祈雨巧應;宋代,蘇軾任鳳翔府籤判時曾撰《太白山禱雨記》文。由是之後,登山取水祈雨便成習俗,風糜於世。向“神靈”乞求普賜恩澤,是過去人們對自然科學不認識的一種迷信做法。

秦嶺山脈最高峰 太白山

太白山湖泊之所以奇特,是因為它們是我國內陸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湖泊,又因清澈明淨,一塵不染,光潔可鑑之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