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大檢查紓解堰塞湖起效 月均10餘項目打“退堂鼓”

伴隨著科創板和註冊制改革的推進,監管層針對IPO環節的企業質量把控並未有所鬆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Wind數據發現,自7月初監管層啟動IPO核查的近4個月來,亦有不少於44家IPO公司因主動撤材料等原因而“終止審查”,平均每月終止審查項目多達11只。

在業內人士看來,監管層對擬IPO企業的抽查與核查正在給一些問題企業的申報闖關帶來壓力,同時亦有一些IPO項目在自認存在問題的同時,籌劃等待創業板等新的註冊制改革窗口出現,因此現階段選擇了主動放棄。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投行人士則對此指出,雖然註冊制改革預期正在加速IPO的審核效率,但對申報企業來說仍然需要做好內功、強化合規、重視信息披露質量,避免因註冊制改革窗口而滋生帶病上市的僥倖心理。

IPO“撤回”高發期

下半年以來,撤材料成為IPO領域的高發現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7月份至今的4個多月時間內,A股市場共有不少於44家企業因主動撤回首發申請等原因“終止審查”。

事實上,這一“撤材料”規模並不常見,記者統計Wind發現今年前6月內“終止審查”的公司家數僅有15家,這意味著7月份至今的4個多月時間內的終止審查公司數量已是今年上半年的近3倍,同時較去年同期的30家也高出了50%。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與證監會7月初掀起的IPO現場檢查工作不無關聯。

證監會今年7月12日晚披露,按照問題導向和抽查抽籤方式,已於近日安排啟動44家在審企業的現場檢查工作,而這場檢查啟動的不到一個月內,就有包括小狗電器、新中冠智能、華科泰生物等不少於8家企業主動撤材料。

從7月份以來的撤材料企業分佈來看,創業板公司數量佔比最多,達19家,其次科創板、中小板、主板分別各有14家、7家和4家;而從行業分佈來看,互聯網、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專用設備製造三大行業的撤材料公司家數最多,各有5家,此外計算機通信、醫藥製造兩個行業也各有4家撤材料企業出現。

“這些行業企業的特點是相對資產較輕,財務的透明程度、可校驗性一般,所以可能會在審核環節中面臨一些更嚴格的問詢或反饋意見,有的甚至還會遭遇現場檢查。”一位從事IPO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人士坦言。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除現場檢查原因外,科創板設立也成為撤材料企業集中於當下的另一原因。

“除了檢查外,還有科創板設立等原因疊加,因為考慮到科創板的開市和前期審核,堆積了比較多的擬上市企業。”上海一位投行人士表示,“但其中有的公司質量的確一般,而在審核標準從嚴的口徑下,一些科創板公司自覺問題無法解決而不得不選擇撤材料。”

事實上,的確有部分擬IPO企業的“撤退”與IPO核查關係不大。例如小米集團8月26日公告撤回去年申報的存託憑證(CDR)發行申請,其原因與其資本相對充足有關。

“目前公司集中精力於業務發展,同時擁有充足資本,經審慎研究考量,決定終止本次主板存託憑證發行。”小米集團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

“去年富士康、寧德時代走的綠色通道以及CDR政策,從窗口看發行人確實積極性不高了,但名義上這個政策仍然是有效且具有適用性的。”一位接近監管層的投行人士對此解釋稱,“小米停發的原因一方面是在窗口上遭遇了延期,另一方面當前IPO節奏比較快、大單子也比較多,無論是政策面還是發行人都不願意這些CDR項目在這一時點進行A股IPO。”

打壓僥倖心理

雖然“撤材料”的原因各異,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監管層所開展的現場檢查,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IPO審核的嚴肅性,客觀上也一定程度地起到了紓解“堰塞湖重來”的壓力。

自上半年籌劃科創板期間,主板、創業板等存量市場的IPO節奏也在加快,一方面是過會率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企業過會到等候批文下發的時間也得到了縮短,這一監管趨勢也激發不少擬IPO企業來“集中趕場”。

“有的擬發行人本身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看到這個時點IPO項目發的多了、過會率也提高了,就開始抱著‘試一試,趕緊來搶這個時點闖關’的心態申報上市。”前述接近監管層的投行人士坦言,“監管所展開的一系列現場檢查與核查,客觀上也起到了遏制發行人滋生這種僥倖心理的作用。”

現場檢查對於發行人申報積極性的過熱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剎車的作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Wind數據發現,截至今年6月底,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申報上市,並處於已受理、已反饋和已預披露更新三大狀態的擬上市公司數量就達449家;而在下半年啟動IPO檢查,一批企業的撤材料或成功上市“脫離”排隊隊伍後,截至10月底處在上述三大狀態的擬IPO企業數量縮減至367家。

雖然如此,不過企業爭相輔導的積極性似乎並未消退。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備案輔導期企業達191家,而下半年的4個月中,新增輔導企業數量則亦高達166家。

值得一提的是,四季度以來的IPO節奏似乎有所復燃。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招股的IPO企業數量達35只,較8、9兩月的數量之和25只還多10只。

在業內人士看來,伴隨著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的加速推進,IPO的節奏有望得到進一步簡化和提速,但圍繞擬IPO企業質量的從嚴審查並不會因此鬆懈。

“四季度之後新股的發行節奏又加快了,這一定程度上和一些發行人補完半年報後的上會、過會有關,但客觀上發審趨勢仍然朝著更有效率的方向演變。”前述接近監管層的投行人士表示,“但在這個過程中,對企業質量和信息披露等規範性要求並不會放鬆,相反監管層還會配套進行一系列核查、抽查、現場檢查把控IPO入口關,下半年以來一些企業密集地撤材料無疑就是審核標準依舊從嚴執行的佐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