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型性格”比外向型差?其实并无好坏之分,家长不必强制改正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孩子的性格特质有很多种分类,但要论最让家长头疼的,莫过于内向型的了。

比如走在路上碰见熟人,妈妈让孩子打个招呼,却发现孩子躲在身后,拽着衣角神色慌张地不敢说话。

此时家长只能尴尬回复:“我家孩子有点怕生,别介意啊。”

或者在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时,其他孩子都玩得很开心投入,唯独他站在一旁扭扭捏捏,仿佛融入不进集体。

种种情况,都感觉孩子反应比别人慢半拍。于是,你开始担心孩子以后进入更高的学府,或是进入社会容易吃亏,头疼如何才能让孩子改变。

实际上,家长对“内向型性格”,多多少少有些偏颇。如果想有效改善孩子的问题,就需要先对此概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内向型性格”比外向型差?其实并无好坏之分,家长不必强制改正



01关于“内向型性格”的深入探讨

内向在心理学上的概念是:人在语言、思维和情感上都指向内。简单来说,就是比较内敛,这种表现是具备统一性的。

当然,内向型人格的孩子也存在某些特质,比如:安静、低调、沉稳以及喜欢思考并从中获得满足感等。

“内向型性格”比外向型差?其实并无好坏之分,家长不必强制改正

通常而言,内向型的人比较保守,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从不与外界交往,只是对于不熟悉的人而言,通常很少寒暄或建立亲密关系。

另外,他们身边的朋友虽少,但通常都比较交心。在与人沟通之时,总是想得更多,发言之前要经过十分缜密的思考,不然宁愿保持沉默。

▼内向型性格不一定是件坏事,没有单纯的好坏之分

孩子属于内向型性格,其实只要不严重就无需特殊改变。家长需要了解的是,内向也好,外向也罢,并没有单纯的好坏之分。

从本质上来说,内向与外向只是与外界建立的连接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美国一研究者花费了7年时间,专门研究内向型性格。

通过对各种文献的研读和总结,她发现:“内向”和“外向”的区别,不仅仅在人类身上有体现,动物有同样有此表现。

就拿绵羊来说,不同的性格也会导致它们的生存方式有差异。那些“内向”的绵羊,更喜欢安安静静地待在聚居处,而“外向”的绵羊则更乐于外出探索。

而这也就导致,在不同情况下,它们的生存几率也有不同。

比如当附近存在凶猛的猎食者,待在聚居处的绵羊更有可能生存下来;而当食物短缺时,外出寻找的绵羊则具备更大的存活几率。

从这种角度来看,内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相比,也分不出个高下来,只是生存方式上存在差异罢了。

“内向型性格”比外向型差?其实并无好坏之分,家长不必强制改正



02内向型性格的独家优势

尽管内向型性格的优势,相对外向型性格而言不那么明显,但也存在其独家的优势。

“内向型性格”比外向型差?其实并无好坏之分,家长不必强制改正

1)具备敏锐的“触感”

这不仅仅指的是新鲜事物,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礼仪和规则,他们往往会有更加敏锐的感知。

研究数据表明:内向型性格的孩子,到6、7岁之时相较其他孩子而言就更少说谎了;哪怕在其他人难以发现的情况下,他们也更乐意遵守规则。

通常而言,他们也容易赢得老师的喜欢,身上容易附带的评价是“认真善良、且具备很强的同情心”。

2)稳妥行事,人生风险更低

孩子成长到更大的年纪之时,仍然保有稳妥行事的风格,对于赌博、高风险投资以及极限运动,甚至是车祸等风险,基本都能规避掉。

也就是说,内向型性格的人,人生风险性相对更低,他们更能沉下心好好过日子。

研究指出:性格内向者,学术成绩通常也较高,这其中存在一种正向关联的联系。

这并非空穴来风,内向型的孩子智商也处于相同水平线上,但他们的社交更少,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认真钻研之上,且对外界干扰和刺激不感冒。

3)具备领导才能

这可能与大众认知相悖,但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哈佛工商学院曾就这个话题开展过研究:相对于外向型的领导来说,内向型性格的领导说话更少、倾听更多,且愿意按步骤执行下属的建议,因而更善于提升士气,以及获得下属的信服。

比如我们熟悉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其实就是内向型性格中的典型代表人物。

整体而言,内向型性格的人特质很鲜明,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优势,并非就比外向型性格的人差。

那么,为何大部分家长都会下意识认为孩子内向是种不好的性格呢?

“内向型性格”比外向型差?其实并无好坏之分,家长不必强制改正



03对“内向型性格”偏见的来源

尽管内向型性格与外向型性格并无好坏之分,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性格,但由于不善表达、喜欢独处,仍然饱受诟病。

这主要与如今的社会观念有关系,天平已经向“外向型性格”倾斜了。

就连幼儿园招生都要面试,要求孩子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课堂上那些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总是更容易得到老师的偏爱。

就连进入社会后,在工作岗位上,也更加提倡团队合作。

在这种情况下,安安静静、喜欢独处的人,就难以融入到集体之中,受到偏见或批评。

“内向型性格”比外向型差?其实并无好坏之分,家长不必强制改正

▼学习或职场中,外向型性格真的就比内向型性格更好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知大家是否听过“刻意练习”,指的是当一个人在一件事上花费大量时间联系,就会成为这个范畴乃至是领域的专家。

而在这个概念里,“一个人”就是保持高度专注的前提和核心。

这也是为什么人在独处之时,能获得更多灵感的原因,他们可能完全无所顾忌地驰骋在自己的思维里,并根据个人的实际进度,寻求适当的成就。

集体则缺乏这种优势,由于大家的基础和接受程度不一,容易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课程太难,大部分人跟不上,只能选择放弃;课程太易,部分人觉得没兴趣,进而停滞不前。

内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在学习和工作方面也存在自己特有的优势,只是与大众讴歌的“外向型”有所不同而已,但不该被否定。

简单来说,内向型性格是一个人的心里状态,但这并不代表就要与保守、沉闷等词挂上钩。

“内向型性格”比外向型差?其实并无好坏之分,家长不必强制改正



04若你家孩子属于内向型性格,应当如何正确进行教养?

1)接受孩子是“内向型性格”是教养前提

家长们也受社会偏向的影响,认为孩子内向太过沉闷,进而无法接受,想尽办法要改变孩子。

实际上,家长想让孩子做出这种改变,大多数情况下是强人所难,且很难收到效果。

根据美国曾经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性格38-53%由基因决定。

也就是说,在孩子天生具备性格偏向的情况下,后天要想改变太难了。

何况,上文也从很多方面论证了,内向型性格未必是件坏事,人有百种,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分类而已,没必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

想要教养内向型性格孩子,父母应当先学会接受孩子属于内向型性格这件事本身。

这样的孩子也可以拥有幽默感,尽管为人低调但一样具备创造力,又由于性格沉稳,因而很少会沾惹麻烦,这些优点父母都应当看在眼里。

反倒父母对内向型性格的偏见,容易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负面标签一旦被贴上,就将对孩子起到难以摆脱的作用。

2)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内向型的孩子通常更为敏感,在整个社会都对其抱有偏见的情况下,父母更应当站在孩子的一边,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内向型性格”比外向型差?其实并无好坏之分,家长不必强制改正

做到这样很简单,只要父母能实践以下两点:

孩子遇到困难求助,你都在身边。

当他需要独处的空间,你就能为他创造这样的机会。

3)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内向的孩子受到外界表扬的机会更少,甚至可能被他人的负面评价包围。

因而,父母需要做的事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这一点足够的安全感是前提;其次,父母还要找一些适合孩子性格的活动,来使其获得成就感。

比如内向型孩子擅长的观察型游戏等,当孩子获得成功,自然而然就能收获自信。

另外,孩子多被赞扬,自身的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加强,他也能学会如何去赞扬别人。

总而言之,教养内向型的孩子需要家长摒弃常规认知,给孩子更多关注和陪伴,只要你从心底接受他,并给予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将会超出你的想象。

二胎宝妈、营养师,为大家分享育儿生活中的心得;图片皆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另外,码字不易,如有个别错别字,请别介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