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搶手機玩,不給玩就百般哭鬧,父母不妨試試這一招,管用

JoJo媽帶JoJo午睡的時候,聽到過道里震天響的哭聲和拍門聲,許久都不見停歇,甚至把睡熟的JoJo都吵醒了。JoJo媽知道肯定又是對門的小芳媽媽在管教小芳,由於哭聲實在太大太久,JoJo實在忍不下去,就開門出去查看,看到小芳邊喊媽媽邊大哭著拼命拍門。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小芳被媽媽關在門外,這是小芳媽媽的教育方式,每次因為小芳執意看電視或玩手機時,都要來這一遭。相信很多父母都曾為孩子搶著玩手機而發怒過,在憤怒時口不擇言的邊推孩子出門邊說“哭吧,哭吧,再哭就把你丟出去,不要你了”。

孩子搶手機玩,不給玩就百般哭鬧,父母不妨試試這一招,管用

其實要論孩子玩手機的根源,要歸咎於父母,很多家庭都有一個拿著手機不停打遊戲的爸爸和拿著手機不停刷劇的媽媽,孩子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也喜歡搶手機來玩,這是這個社會的通病,並非一兩個小朋友有這種舉動。但是每次孩子搶手機玩,玩了一兩個小時的時候,父母就開始發怒,覺得孩子沉溺於玩手機,又開始百般苦口婆心的說教,說教不管用的時候,就開始打罵,孩子就哇哇的哭,撒潑的哭。

孩子搶手機玩,不給玩就百般哭鬧,父母不妨試試這一招,管用

這種管教存在一個弊端,那就是容易傷害跟孩子之間的感情,容易讓孩子失去安全感,產生自卑的情緒,而且這種管教治標不治本,下次碰到還是會這樣,孩子以後處理跟他人的矛盾時也會採取這種方法,影響深遠。今天JoJo媽跟大家分享一個方法,不能說是最快速的方法,但長遠來說很有效,也沒有負面作用。

當因為不給孩子玩手機,孩子就哭鬧時,父母把孩子單獨拉到一個房間,然後搬個凳子坐在孩子旁邊,看著她哭,父母可以拿本書看書,邊看邊等,但千萬不可以拿手機玩。父母拉孩子進去房間的時候,可以說一句“你想哭是吧,那就哭吧,媽媽等著你哭完先”,之後父母要一直等到孩子完全不哭了,再去拿個熱毛巾,遞給孩子擦臉,往往他(她)肯接受毛巾的時候,就證明已經不會哭了,此時,父母就可以苦口婆心的說教,這樣比暴打一頓更奏效。

孩子搶手機玩,不給玩就百般哭鬧,父母不妨試試這一招,管用

父母在管教的時候,要清楚的表明自己的態度,而且要堅決, 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就妥協。把孩子單獨拉到房間,是不希望過多的人員來干涉,比如隔輩溺愛孩子的爺爺奶奶通常會息事寧人的拿個糖果把孩子抱在懷裡,說“寶貝,來吃顆糖果,不哭了”或是抱著孩子說“誰搞的,是不是媽媽打你了,我們不要媽媽,奶奶打她”。如果過多人干涉,往往容易錯失原則,因此,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最好是一個人管教,其他人不要干涉。

另外,父母在把孩子拉到房間時,最好是父母能夠守在孩子身邊,看著他(她)哭,而不是把孩子扔在房間,隨他(她)怎麼著。父母守在孩子身邊看他(她)哭,孩子通常會邊哭邊觀察父母,比如哭了很久,看父母沒有反應,就偷瞄一下看父母是不是在看他,有沒有不忍心,如果此時父母不忍心,那就前功盡棄,孩子勝出,以後再難使用此法,如果父母可以堅持到最後,孩子哭累了,自主投降,那加上說教的效果就會翻倍。因此在管教時,父母要做到不走開,不妥協。

孩子搶手機玩,不給玩就百般哭鬧,父母不妨試試這一招,管用

父母的每一次管教,其實都是一次跟孩子的較量,在每一次較量中,父母更能摸清自己孩子的性格和情緒,更新自己的戰略,只要父母能夠在較量中表明自己的態度和堅持自己的原則,父母總能在較量中勝出,而且孩子也能更有原則性和正確的人生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