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妈妈用“加减法”改掉了孩子作业拖拉的习惯,值得点赞

孩子做事拖拉是很多父母都为之头疼的事情,虽然孩子拖拉的事情多种多样,但孩子拖拉的状态却基本一样:父母不催促不动弹,即便是动弹了也是慢腾腾。孩子为什么拖拉?该如何解决孩子拖拉的问题呢?

这位妈妈用“加减法”改掉了孩子作业拖拉的习惯,值得点赞

据教育专家高寿岩的介绍,北京一位妈妈的做法就非常智慧也非常有效。

梓豪是北京某小学五年级的男生,有个不好的习惯:写作业拖拖拉拉。明明是快则半小时、慢则一小时的作业,他每天都要写三小时以上,总是坐不住,一会儿起来上厕所,一会儿起来找东西,有时候写一小时作业站起来7次。母亲很伤脑筋。为此,母亲想出了各种办法,从陪写作业到陪读,但梓豪的拖拉习惯一直没有改变。

母亲咨询了一位心理学老师,这位老师给她出了个建议,就是培养好习惯,改正坏习惯。之后,母亲与梓豪经过协商约法三章,如果梓豪写作业时,每小时离座次数能够由7次减少到3次,就可以允许看电视,否则就禁止看6点钟的动画片(因为6点钟的动画片对梓豪非常有吸引力)。结果第一个星期有三天达到标准,三星期以后可以完全做到。

等梓豪能完全做到每个小时离座不超过三次的标准时,再把标准依次提高到两次、一次。就这样,三个月以后,梓豪终于改掉了写作业拖拉的习惯。

这位妈妈用“加减法”改掉了孩子作业拖拉的习惯,值得点赞

大家想想看,这位北京妈妈的巧妙之法妙在哪里?我将此方法总结为在习惯培养中运用了加减法,即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还可以说是替代法,就是用一个好习惯替代一个坏习惯。人的心理特点是,愿意培养一个好习惯,这样富有建设性和发展性,所以,替代法比较有效。

什么是改正坏习惯用减法呢?当妈妈发现儿子每个小时离座7次之后,与儿子商定不超过三次的标准,这就是减法。因为孩子已经养成了坐不住的不良习惯,你一开头就不许他再站起来,他肯定做不到,允许站3次,他可以接受,因为有看电视看动画片的奖励吸引他。

什么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呢?当孩子能够做到一小时离座不超过3次,再把标准提高到2次、1次,还是因为有看电视看动画片的奖励吸引他。

当然,习惯的养成不仅仅靠看电视和看动画片的吸引,也靠成功的体验,因为孩子能够提高效率完成作业,妈妈给予表扬,自己也是很开心很骄傲的

这位妈妈用“加减法”改掉了孩子作业拖拉的习惯,值得点赞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改掉做事拖拉的习惯呢,借鉴这位北京妈妈的成功经验,孙云晓教授给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不宜全面出击,而选择一个容易突破的习惯。

要从具体细小的并且容易突破的地方入手,就可能获得成功。习惯培养就需要坚持这样的原则和方法。例如,前面讲的小学生梓豪,坏习惯可能不止一个,但妈妈就从写作业坐得住入手,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这位妈妈用“加减法”改掉了孩子作业拖拉的习惯,值得点赞

二、确定孩子做事的规则

父母要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做事的规则,比如先做完作业再看电视;先收拾好自己的书包,再上床睡觉;周末先打扫好自己的房间,才能出去找朋友玩耍,等等。

三、教会孩子分解任务

对于父母来说,一个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一个复杂的任务分解成为一连串小的、具体的步骤,然后按部就班地去做,直到完成为止。

比如说孩子要看一本200页的书,乍一看任务量很大,孩子也很容易望而生畏。父母如果引导孩子分解这本书,每天看10页,每周看完50页,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了。

这位妈妈用“加减法”改掉了孩子作业拖拉的习惯,值得点赞

四、设置完成事情的最后期限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帕金森法则:“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你所需要的那么多时间。”人的心理很微妙,一旦知道时间很充足,注意力就会下降,效率也会跟着降低;一旦知道必须在什么时间里完成某事,就会自觉努力,使得效率大大提高。

五、变催促为奖励,变批评为表扬。

父母如果长期对孩子批评指责容易成为对孩子的负面暗示,也可能引起孩子的心理阻抗。父母应该是以正面奖励的态度来引领孩子变得积极主动。

这位妈妈用“加减法”改掉了孩子作业拖拉的习惯,值得点赞

想要巧妙地改变孩子做事拖拉的习惯。父母需要寻找一个突破口、确定孩子做事的规则、教会孩子分解任务、设置孩子完成事情的最后期限、变催促为奖励,变批评为表扬。用正面积极的方法引导孩子,相信孩子会改变拖拉的习惯成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