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中最会循循善诱的一位丨师恩

我小时候生活在偏僻的山村里,没有多少书可以读,也很少有机会能买到书。在家门口读小学时,所见到的老师都是本家亲戚,大多数为民办教师或代课教师。直到上了初中,我才有幸见到了真正的师者——结识了语文老师陈武成。

他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中最会循循善诱的一位丨师恩

本文作者王海燕

在我的印象中,陈老师身材瘦小,头发留得稍稍长了些,鼻梁上架着一副高度近视镜,留着黝黑的八字胡,平日里总爱穿一件土黄色的西服,配上蓝色牛仔裤和一双"火箭头"黑色皮鞋。陈老师说话时鼻音很浓,但普通话说得很好。课堂上,他用抑扬顿挫的声调、丰富的语汇、动听的小故事,把课讲得特别生动有趣。他才华横溢,在课堂上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课堂外他精通武术,擅长书画,让我们赞不绝口。

我在班里算中等学生,对语文课尤其是对写作还没开窍。我很清楚地记得有一天中午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在教室哄抢着一本充满油墨味的册子,一位同学高高举起册子,大声嚷着:"这是陈老师自己写自己印的小说,你们别抢,我给你们读,你们听行不行?"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我们全竖起双耳,听着其中对农村女子的形象、语言的描写和她给心上人纳鞋底、送鞋子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同学们都恍若置身其中,仿佛看见了自己的亲人正满脸羞涩地给自己喜欢的人送着新布鞋。我们正听得入迷,忽然班长大喊一声:"起立",原来已经上课了。

我们敬爱陈老师,不只是他擅长写小说,还因为他是我们语文老师中最会循循善诱、最有情趣的一位。他严肃又和蔼,善于化难为易,在他的教导下,我们记住了难学的文言诗词。他给我们上《卖炭翁》《虞美人》等课,先让我们课前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帮助我们学习重难点,之后便将原文内容谱成歌曲,没教几遍,全班同学都会背诵全文了。他就这样将无数篇文言文、无数首诗词铭刻在我们每个人记忆深处。多年后的今天,我早已忘记他在课堂上讲过的字词片段、人物分析和典故……可我清晰地记得他说过的每句语重心长的话。他说:"学语文也好,生活也罢,就是要勤快,勤读勤写勤积累,一勤天下无难事。"他还说:"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他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懵懂中,我思索着他说过的那些温暖而富有哲理的话,开始学着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前行。

参加工作后,我在县城的初中学校当了一名语文教师,陈老师在县城高中任校长。我和陈老师相隔不远,每当在教学工作中遇到困惑,我就会很自然回想起他当年教我们学语文的情景,也会在他闲暇时向他请教。每次交谈,陈老师都会对我说上那句语重心长的话:"路还很长呢,好好工作。"有一次,我去拜访他,他正准备出校门,见我进来,便放下手头的工作,带我到他办公室。我一边双手递给他一个玻璃杯,一边不好意思地说:"没啥送您的,就一个普通水杯。"他见我一脸窘态,连忙接过杯子说:"我正好没杯子喝水,你送的正是时候。"陈老师这种善解人意的解围,立刻让我从难堪中解脱出来。

我慢慢地喜欢上了文学,工作之余写些文字聊以自慰。如今,陈老师辞去校长一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他视文学如生命,笔耕不辍,精品力作层出不穷。他送我的那本小说《巴山女儿泪》,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情节真实、感人,我读了一遍,还想再读两遍……


作者:王海燕(安康市平利县城关初级中学副校长)

他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中最会循循善诱的一位丨师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