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在中国瓷器的荣光里,龙泉青瓷是很耀眼的一束。

它曾走进宫廷,为皇室专供;也曾步入上流社会,成为文人雅士的日用珍玩;它遍及过市井乡村,也登上过远赴海外的商船;它掀起了南方诸多窑厂仿烧青瓷的热潮,也深深影响了亚欧一些国家的瓷器烧造。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日本仿龙泉青瓷

这是龙泉青瓷12-15世纪的辉煌史,时间大致是南宋至明代早期。那么,为什么是从南宋开始,又为什么到明代结束?

我们来回顾一下龙泉青瓷的发展史。

晚唐、五代至北宋时期

晚唐、五代时期,龙泉地区因为受越窑、瓯窑影响开始烧造青瓷,一直到北宋早期,期间生产的青瓷大都有明显的越窑痕迹,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层薄,呈青黄或淡青色。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菊花朱雀玄武纹粉盒

之后,龙泉青瓷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烧制能力的增强,釉色逐渐转变为青绿色,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纹盖罐

简约淡雅的青瓷恰合宋王朝的极简审美。北宋晚期,龙泉窑跻身全国制瓷最高水准窑场之列,开始受命为宫廷烧造瓷器。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盘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蕉叶纹水注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五管瓶

南宋

宋廷南迁,带来了以汝窑为代表的北方制瓷技术,受其影响,龙泉窑青釉开始由透明釉向乳浊釉转变,釉色更显柔和淡雅,也就此奠定了南宋青瓷的整体风格。著名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就是在这时烧成的,龙泉青瓷的釉色之美被发挥到了极致。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莲瓣纹盖碗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瓶

南宋中晚期,龙泉青瓷已是宫廷用瓷最主要的品种,并在政府鼓励外贸的政策下,不断输出到海外。内需外求的大好环境,促使龙泉窑规模不断扩大,烧制技艺更加精湛。宋代晚期,还创造性地烧制出宛若碧玉的白胎厚釉青瓷和少见的黑胎厚釉青瓷。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刻花纹盖瓶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黑胎青釉把杯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塑贴蟠龙纹瓶

可以说,南宋是龙泉青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其烧造水平的制高点。

元代

元代,龙泉青瓷在造型上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蒙古人的气魄和审美表现在青瓷上,是器物变得粗壮高大,胎体变厚,装饰增多,普遍饰有花纹或褐色点彩,颜色上相较南宋,有一种暗暗的青黄色调。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荷叶式盖罐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褐斑盘

没有传统的约束,我们的草原民族在造型上自由挥洒着创意,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创新器形,高足杯、菱口盘、环耳瓶、凤尾尊、荷叶盖罐等。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高足碗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牡丹纹兽首衔环耳瓶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兔形水丞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舟形砚滴

这些转变迎合了元朝统治者及周边汗国宫廷的日常和审美需求,龙泉青瓷仍然是宫廷最主要的日用瓷器。加之元代海外贸易盛况空前,龙泉青瓷被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为了满足强大的外贸需求,龙泉窑规模达到顶峰,涌现了许多新窑厂。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带座大吉瓶

但规模壮大、销量倍增的背后,是工艺水平的整体下滑,无论是烧制技术还是产品的审美价值都不及南宋。粉青、梅子青釉瓷器这时也很少见了。

明代早期,龙泉窑作为御窑曾有过一定的发展。产品基本延续了元代的风格,硕大厚重,多大型瓶、盘、罐,并出现了一些吸收外来文化的新器形。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八吉祥纹绣墩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盖罐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印花团莲纹盖罐

与此同时,龙泉窑也在模仿景德镇的烧制技艺,釉色透明,光泽度更强,愈发呈现出一种玻璃的质感,装饰也略显繁复,不复宋时那种含蓄柔和的美感。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刻花格纹异兽耳罐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爵杯

明代中期,景德镇窑不仅自产的青花瓷成为主流,就连仿龙泉青瓷的产品也质量颇高,工艺愈见粗糙的龙泉窑在竞争中败北,逐渐式微。至明成化时期,龙泉窑已不再为宫廷烧造瓷器,沦为普通窑。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印花兽耳衔环瓶

明晚期到清代,龙泉窑作为普通的民间窑场,虽然仍有小规模的生产,但产品质量明显降低。崇尚复古的清宫廷一边收藏着宋元明代的龙泉青瓷,一边用着景德镇仿烧的几可乱真的龙泉青瓷。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刻花纹灯


再回首,龙泉青瓷的兴衰荣辱

龙泉窑青釉刻花纹盖瓶

忍不住叹息。

但龙泉青瓷的发展史何尝不是人类历史的一个维度和缩影,它的背后是政权的更替,经济发展的规律,民族审美心理的变化以及文化交融的影响。

幸而在沉寂了数百年后,1957年,龙泉青瓷在政府的支持和青瓷艺人的共同努力下,借助现代科技重新恢复了烧造。但愿它能续写昔日的辉煌,也愿后来者能在龙泉青瓷的历史中读懂兴与衰的道理,变与不变的分寸。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