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鑽石供應過剩,戴比爾斯被迫降價5%,鑽石也能“種”出來了

曾以“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而聞名的鑽石巨頭戴比爾斯(De Beers),如今也難逃銷售疲軟的厄運。

本週三,這家全球最大鑽石供應商表示,截止目前,其在8月的鑽石原石銷售額為2.8億美元,遠遠低於去年同期的5.02億美元。

這也是延續了上月的銷售表現不佳,今年7月的原石銷售額比去年同期銳減53%,至2.5億美元,創下自2015年底以來新低。

為應對日漸擴大的行業危機全球最大鑽石礦商戴比爾斯已將原鑽價格下調約5%。


全球鑽石供應過剩,戴比爾斯被迫降價5%,鑽石也能“種”出來了


​由於消費需求轉疲弱,加上人工鑽石激增,全球鑽石產業自8月起就處於低迷邊緣。紐約寶石分析師PaulZimnisky表示:“目前市場疲軟是因供應過剩。鑽石買家手上的庫存太多。”

由於需求下降和供應過剩,過去幾個月鑽石批發商一直要求戴比爾斯下調鑽石原礦現貨價格。戴比爾斯最初不願降價,但迫於供應過剩,加上憤怒的鑽石批發商拒絕購買該公司近期出售的原鑽,導致該公司銷售額自夏季以來持續下滑,8月銷售額同比大減44%,9月銷售額同比大減39%。

此前為應對低迷的銷量,戴比爾斯曾一改以往打包銷售的做法,為看貨商(Sightholder)提供了重新配置一些體積較小、價值更低的鑽石原胚的機會。不過現下看貨商所獲利潤越來越薄,即使將原鑽買入二級市場也是入不敷出。

鑽石交易平臺Bluedax創辦人David Harari指出,客戶都在等裸石價格回升,所以儘量少買原鑽:“二級市場不但沒有需求,且交易甚至都是虧損的。”

在此情形下,戴比爾斯目前決定調降看貨商的購買額度,並允許他們延後交易。

截至目前,戴比爾斯母公司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 Plc)股價已較年內高位下跌逾24.9%。


全球鑽石供應過剩,戴比爾斯被迫降價5%,鑽石也能“種”出來了


除此之外,礦商還面臨著來自人造鑽石的更大競爭。儘管人造裝飾用鑽石與天然寶石具有相同的物理、化學和光學特性,但二者的價格天差地別。1克拉人造鑽石的價格約為4000美元,而同等的天然鑽石售價在8000美元左右。

“科學家種鑽石”刷屏

種花種糧都是常規操作,如今鑽石也能“種”出來了。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最近公佈的一項“種”鑽石技術——在實驗室裡,一星期就可以“培育”一顆1克拉大小的鑽石。

消息刷屏引發圈外人熱議同時,作為圈內人的鑽石鑑定領域專家、礦物學專家均淡定表示,“種鑽石”並非最近才出現的高科技,這種合成鑽石產量最高的國家就是中國。


全球鑽石供應過剩,戴比爾斯被迫降價5%,鑽石也能“種”出來了

不過,當被包裝成浪漫化身的鑽石,遇到科學進步,天然和人造鑽石未來誰能更勝一籌?恐怕需要市場給出答案。專家直言,目前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各大科研院校都致力於“種”鑽石,他們瞄準的是人工鑽石在高科技工業領域的廣泛應用。

合成鑽石“純度”更高

像種糧食一樣培育出鑽石,首先要有一個天然鑽石籽晶片。甲烷氣體相當於養分,在能量作用下,形成碳的等離子體。之後,像是灰塵一樣的等離子體在空氣中慢慢沉澱,附著在籽晶片上。週而復始,鑽石不斷“長大”。在實驗室環境下,鑽石每小時可以生長0.007毫米。大約一週,一顆1克拉大小的鑽石就可以“收穫”了。


全球鑽石供應過剩,戴比爾斯被迫降價5%,鑽石也能“種”出來了


種出來的鑽石,硬度、純淨度都可以媲美天然鑽石,但價格卻低於天然鑽石。有報道稱,合成鑽石的價格只有天然鑽石的六分之一。中國地質博物館科技處處長楊良鋒解釋,鑽石就是寶石級的金剛石。

從成分和晶體結構上看,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的完全一樣的。

“所以合成的並非是假鑽石。但是與別的合成寶石或礦物一樣,在稱呼上,有別於天然,通常在名稱前加‘合成’兩字。”

上世紀五十年代,第一顆人造鑽石就已經面世。剛開始的時候由於合成鑽石技術不夠精良,空氣中的氮原子會進入鑽石晶體而呈淡淡的糖稀顏色。隨著技術不斷提高,目前“種”出的鑽石外觀已經和天然鑽石几乎沒有差別,甚至顯得更奪目璀璨。


全球鑽石供應過剩,戴比爾斯被迫降價5%,鑽石也能“種”出來了

“出身”難逃專業機構火眼

目前,合成鑽石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高溫高壓合成法,還有一種是化學氣相澱積合成法。“一般而言,後一種方法制造出的鑽石更通透乾淨。” 楊良鋒說,高溫高壓法技術非常成熟了,目前國內採用這種方式種出的鑽石產量達到世界之最。而化學氣相沉積法合成大顆粒鑽石技術最近才不斷取得突破。


全球鑽石供應過剩,戴比爾斯被迫降價5%,鑽石也能“種”出來了


一位寶石鑑定領域專家說,雖然肉眼不容易分辨合成還是天然,但在現有檢測設備下,是可以分辨兩者的。

舉個例子,一顆天然鑽石形成需要經過數億年,甚至數十億年的,漫長歲月裡環境的變遷會在鑽石內部留下天然特有的“生長紋”及微量元素等“身份標誌”,而合成鑽石是在實驗室環境中生長,具有人工培養過程中特有的“生長紋”及“微量元素”等“身份標誌”。“藉助設備,可以讀懂這些‘歲月的痕跡’,從而做出正確判斷。”

合成鑽石更“鍾情”高科技

合成鑽石物美價廉,但目前市場卻並不火爆。

在某網購平臺上搜索“鑽石”,出現了100頁的商品,而“人工鑽石”當關鍵詞僅檢索出38頁,如果是“合成鑽石”則只顯示了24頁。但鑽石銷售商已經感覺到了“威脅”,安特衛普鑽石交易大廳內今年就曾明確禁止進行人造鑽石的交易。

未來,誰能更勝一籌?現在難下結論。

專家認為,天然鑽石通過每年控制產量等方式,價格最近幾年穩步上升。但隨著合成鑽石工藝的成熟,大規模上市會勢必影響市場走勢。

不過,首飾領域並不是合成鑽石的主攻對象。這項技術還可以用於製造激光、雷達等領域的精密儀器。採用這種材料製造的手術刀,會更鋒利,使用壽命更長。比如有些手機使用過程會“發燒”,然後直接死機。究其原因是其半導體元器件不耐高溫,而合成鑽石,或者純度稍低的合成金剛石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蜂贏國際綜合自華爾街見聞、央視財經、新華社、北晚新視覺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