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禪大典: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資格去

泰山,自古以來便是神聖的存在,古人認為在所有的山中,泰山是最高的那一座,亦是最接近天的那一座,所以為“天下第一山”。

孔老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大詩人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除此之外丘處機、張三丰等歷史名人都在泰山修煉過。

而人間帝王更應到最高的泰山祭拜天帝,以示受命於天,這種儀式,被稱為“封禪”

自秦漢至宋,真正在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的一共有六位帝王,除了最後一位之外,其他的無一不是雄才偉略的皇帝,這足以見得泰山在皇室心中的重要性,它也無愧於“五嶽之首”的稱號。

泰山封禪大典: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資格去

不過,泰山封禪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去的,哪怕你是皇帝,你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夠不夠格,否則會史官記上那麼一筆,就遺臭萬年了。

就像《論語·八佾》裡記載的一個故事,戰國時期魯國大夫季孫氏去泰山祭祀,被孔老夫子一頓譏諷。

《史記·封禪書》載:“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封禪是帝王表示自己與天溝通的方式,以此用來彰顯君權神授,讓百姓們更加確信皇帝就是天子。

泰山封禪大典: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資格去

而且業績平平的皇帝,是沒有資格去泰山封禪的,否則會被人當做笑柄。

秦始皇

公元前219年,始皇帝帶領文武百官登上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因為封禪之禮長期沒有舉行,所以百官們眾說紛紜,始皇帝無奈,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了這一次封禪大典。

只不過這次封禪,被當時的儒生們嘲笑譏諷,他們認為一統六國的始皇帝沒有資格去。

《史記·封禪書》載:“始皇之上泰山,中途遇暴風雨,休於大樹下。諸儒生既絀,不得用於封事之禮,聞始皇遇風雨,則譏之。”

泰山封禪大典: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資格去

秦始皇

漢武帝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乃是一等一的封禪狂人,他這一生中去泰山封禪去了8次,但是沒有一個人說不,因為他的豐功偉績擺在那裡:東吞朝鮮,南並百越,西伐大宛,又開通了絲綢之路。

他八次封禪的時間分別是:公元前110年、公元前109年、公元前106年、公元前104年、公元前102年、公元前98年、公元前93年、公元前89年。

不過他舉行這麼多次封禪,勞民傷財是一定的,正是因為他愛花錢的缺點,後期人們給他戴上了一頂“窮兵黷武”的帽子。

泰山封禪大典: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資格去

漢武帝

漢光武帝劉秀

公元57年二月,62歲的劉秀在泰山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封禪儀式,他是絕對有資格去泰山封禪的人。

當初王莽篡權之時,因為他實施的新政,百姓們是怨聲載道,這個時候劉秀登上了歷史舞臺,他被人們戲稱為“位面之子”,專克王莽這個穿越者,最後他殺敗了王莽,建立東漢。

從一介平民,到一代帝王,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所以他是有資格的。

泰山封禪大典: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資格去

漢光武帝

唐高宗李治

很多人覺得李治去泰山封禪,是勉強夠格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父親李世民沒有去,他卻去了,而且他的名氣並沒有唐太宗高,這一點最被人詬病。

其實當初李世民是想去的,文武百官們提出來時,他象徵性的推辭了一下,做了做樣子,後來百官們第二次提出,他就愉快的答應了。

只不過因為魏徵以勞民傷財為理由,讓李世民放棄了這個念頭。

而李治封禪,一部分有武則天和百官們的慫恿,就是《舊唐書》記載的“高宗即位,公卿數請封禪,則天既立為皇后,又密贊之。”

泰山封禪大典: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資格去

唐高宗劇照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李治雖然沒有他爹名氣高,但也的確有封禪的資本,因為他滅了西突厥,又在天山大破鐵勒,百濟和高句麗也臣服在他的腳下,他去泰山封禪,也是有資格的。

唐玄宗李隆基

開元十三年(725年)十月十一日,唐玄宗率領百官和皇室宗親,前往泰山舉行封禪。

他一開始原本也是拒絕的,這或許是李家人的一個特點,他覺得自己沒有祖父李治勞苦功高,這一點李隆基說的的確是事實,可這架不住那些人捧啊,天天在他耳邊盡說些好話,把李隆基給整飄了。

泰山封禪大典: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資格去

唐玄宗劇照

尤其是從泰山回來之後,他飄得徹徹底底,他不再以身作則,不再嚴格要求自己,更不喜歡聽那些忠臣的直諫之言,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

所以有人說這是李隆基統治思想的轉折點,由嚴於律己,變成了鬆懈。

宋真宗趙恆

若是說李隆基封禪是飄了,那趙恆封禪就是個笑話,他封禪完畢之後,後邊為何沒有其他帝王再去封禪了?不是沒有雄才大略的,像朱元璋這種帝王說他是千古一帝也是夠格的,這其實就是因為宋真宗去了,後面的皇帝們才不去了。

泰山封禪大典: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資格去

宋真宗

宋朝經濟發達,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宋朝並沒有完成統一大業,北方有遼國時常騷擾邊境,在公元1004年秋,遼國蕭太后與遼聖宗,御駕親征進入北宋領地,宋真宗嚇得不知所措,險些就要逃跑,最後還是被寇準給勸住了。

最後宋真宗又送錢又送絲綢的,最後簽訂了恥辱的“澶淵之盟”。

但是他不但不以為恥,反倒以為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於是屁顛屁顛跑去封禪了。

結果,成了後世的笑話,後世的帝王們,也因為他不再去泰山舉行封禪大典。

這六位帝王,都是真正去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的人,只不過有的彪炳千古,有的卻遺臭萬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