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星际穿越》:最终活下去的人类,真是墨菲救下的那些吗?

如此直观的把时间与空间展示在观众面前,《星际穿越》该是头一个。

作为灾难型科幻电影,《星际穿越》承担的更多是一种对生命的思考,而既然人类作为主角,那这种思考就更细化成对人性的考量。

其实看电影没必要一同思考如此深刻的问题,毕竟我们不靠它吃饭,也不能靠它完成生命的“升华”。

我们在看热闹与感动之余,体味一种电影传达的意志就好。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苟且存在于地下,却心怀整个世界的人们。

是求生的欲望将他们维系在一起,也是求生欲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一次看,我被电影中,时间与人情的剧烈冲击感动得一塌糊涂。

当垂垂老矣的布兰德教授,用最后一口气承认了自己的弥天大谎时,差点摧毁了刚建立好的电影世界观。

再看《星际穿越》:最终活下去的人类,真是墨菲救下的那些吗?

当时,对这个老头讨厌至极,他忽悠了如此多的人,耗费了如此多的“粮食”,却只为了完成另一个遥不可及的计划。

第二次看,我却发现了更多谎言,每个主角都带着谎言求生,而巧妙的是,这些所谓“谎言”却最终拯救了世界。

在谈每个人之前,我们却应该先看看电影中,幕后的最大谎言。

地球行将就木,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片净土,却被漫天灰尘一次又一次遮蔽希望。

有句台词细思极恐。

女教师笃定地对库伯说:

“阿波罗计划是假的,它只是美国当年用来搞“政治”的手段而已。”

而这个“辟谣”,竟由政府统一修订了教材,并试图深入学生内心。

为什么?

因为在极端环境中,掌权者需要人民断掉“逃离”的念头,乖乖地种地,解决燃眉之急。

再看《星际穿越》:最终活下去的人类,真是墨菲救下的那些吗?

不得不承认,这个做法竟然无可厚非。毕竟饱暖思淫欲,温饱实现不了,其他都是扯淡

只是在一些人眼中,为了达到目的,没有什么历史是不能更改的,没有什么底线是不能刷新的。

何其讽刺!

不信?还有更恐怖的,只是被一句台词带过了。

再看《星际穿越》:最终活下去的人类,真是墨菲救下的那些吗?

电影中的掌权者,甚至曾试图通过炸弹解决人口与食物不匹配问题。

“谎言”二字,在这些面前,显得多么光明与磊落。

库伯的孩子成绩第二,却没有机会上大学。

学校的说法是他还不够好,而大学资源那么少。

为何?库伯不明白,自己交的税都去了哪里?

当他在引力指引下找到NASA的藏身之处时,答案才揭晓:一小部分人在举群体之力探索太空。

而这个群体却无权知道这件事。

只因为他们不会同意这件事。

于是,谎言在此又是神圣的,它掩盖了真相,为的是避免真相反过来杀死真相的载体。

如此悖论,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存在着。不禁让我寻思:假若这一天真的来临,我们将是哪一波人?是试图拯救世界的NASA,是无奈烧光自己庄稼的农民,还是等待一个炸弹“解脱”的难民?

为了眼前的面包,还是为了子孙的立足之地,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出理性的选择。

再看《星际穿越》:最终活下去的人类,真是墨菲救下的那些吗?

影片中最伟大的男主,实际上也撒谎了。

作为地球上仅剩的可用航天员之一,也是两个孩子唯一的父亲。

他选择了前者。

第二次看,我一时间也没了解到他究竟是为了人类的使命,还是为了终结片头的那场抹不去的噩梦。

他是自私的,他要拯救人类,还要女儿墨菲支持自己圆梦。

墨菲在他身上继承了智商与情商,立马发现了他的谎言:原来父亲根本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家。

只有目的,没有归期。如果说“父亲”的概念是带领孩子成长,那么拯救世界的库伯无异于一个失败者。

即便他拯救了人类,却也在女儿心中留下抹不去的疤痕。

因为他要听从自己内心。

影片最后,正当壮年的父亲,握着垂垂老矣的女儿的手,能说他兑现了当年的承诺吗?

再看《星际穿越》:最终活下去的人类,真是墨菲救下的那些吗?

父母的决定,就是儿女人生的方向盘,有些“为你好”,有些“必须做”,其实是父母未完成意志的延续。

墨菲丢掉了童年和父爱,却继承了他拯救地球的意志,她放不下曾经那个谎言,终于在生命最后的时刻,等到了谎言终结的瞬间。

就如后面库伯的台词,“You got to leave something behind”。

曼恩博士,马特达蒙,代表了整部电影最暗黑的一面。

受不了深度的孤独与死亡的逼近,他用谎言求生。

最讽刺的是,马特达蒙拥有一张最典型的“老实人”面孔。

而这种面孔一旦露出獠牙,撕咬出的伤口永远最深,且最难愈合。

“我希望是我们的星球。”

他从最开始就已经计划好了后面的每一步。

最终,空间站在库伯面前无声地爆炸,曼恩博士也终于避免了等待死亡的恐惧。

只是从剧情来看,曼恩造成的破釜沉舟局面,反倒促成了库伯进入黑洞,完成最为关键的一步。

再看《星际穿越》:最终活下去的人类,真是墨菲救下的那些吗?

由此不禁思考,曼恩博士错在哪里?

有多少人能承受一个人等死的恐惧,有多少人能禁受住有希望求生,却要放弃人性的诱惑。

电影塑造的这个人物,是人也不是人,却是一个无限真实的人。

如果说是未来的人类要拯救自己的祖先,那他们除了制造虫洞之外,一定也把人性的弱点编织进了整个计划中。

他们掌握了更高纬度的技术,也掌握了更细腻的自己。

所以,虫洞与人性一样难搞,生活在低维空间的人类,是掌控不了的。

若要试图掌控,等待的就是空间站无声的那个爆炸——电影展现得很明白了。

再看《星际穿越》,科幻的成分已经没有第一次那样震撼,而对人的考量却更加深刻。

尤其在细节方面。

当团队面临曼恩和埃德蒙的同等选项时,艾米莉亚用种种客观原因试图说服大家。

因为埃德蒙是他男友。

库伯不同,他坚持选择曼恩的星球,并逼迫艾米莉亚说出她与埃德蒙的关系。

因为他要足够的燃料回家。

即便艾米莉亚请求他也不行。

再看《星际穿越》:最终活下去的人类,真是墨菲救下的那些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每个人却都包装成为了大家好的样子。

于是,这便成了谎言。

曼恩在一开始曾有一段台词,很直接:

我们可以深沉而无私地关心自己的亲人,但是对于那些不认识的人,我们少有付出。

当然这句话,我无法完全认同,似乎是因为西方与东方价值观的差异。

但是,他的这句话如果涉及的范围是整个人类群体,又似乎是成立的。

我们无法要求每个人都无私为他人谋幸福,因为这并不现实。

我们的底线就是曼恩博士:决不能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因为即便他苟活一时,却灭绝了整个人类的希望,当然包括他自己)。

冯唐曾说:我能理解损己利人,我也能理解损人利己,但我不理解损人不利己。

损人不利己,就是互相损耗,没有赢家。

可是作为人类群体,总要有赢家存在,才能继续延续下去。

所以,谎言在《星际穿越》中,已经上升为一个中性词。

于是,我们再回到开始,库伯对女儿墨菲的谎言:

我必须存在,他们选择了我。

再看《星际穿越》:最终活下去的人类,真是墨菲救下的那些吗?

而再此之前,老教授对他说:墨菲这一代将是地球上最后一批人类。

也许,就是这句话真正撼动了一个父亲的角色。

但是,他却不能实话对墨菲说:我要去,是因为不想看到你死去。

这样,墨菲一定更加不能接受。

于是,这个谎言是中性的,也是伟大的,是沉默的,也是人性在抉择时候的爆发。

库伯在最后,依旧撒谎了。

他欺骗艾米莉亚,要与她一起去寻找最后的希望。他却在最后一刻把希望留给了艾米莉亚,自己脱离空间站,掉进黑洞。

这个首次完全为别人牺牲的行为,让他得到了未来人类的关键信息,拯救了自己和地球。

在此之前,库伯并没有任何牺牲的概念,他一直认为自己能回家,能再见到女儿。

如果未来的人类能创造出高维空间,能制造虫洞,能像神一样存在,那为什么不能直接把关键信息发送给地球人,为什么还要人类远征,还要无数的人牺牲?

答案也许就在这里。

他们需要人类学会主动奉献与牺牲,因为私欲带来的,终将是如曼恩一般在太空爆炸。

也许在他们眼中,所有进入太空寻找生路的人类,都是被动求生,只有库伯,是主动把生路留给艾米莉亚。

剧终时,库伯起航去寻找艾米莉亚,在新星球上繁衍生息。

所以,这时候就产生了两个人类群体。一个是在土星上空生存的人类族群,一个是在新星球上生存的人类族群。

那未来更高维度的人类,是哪一波的后代呢?

影片没有答案。

但是老年墨菲一定要求父亲去寻找艾米莉亚,不知道是不是得到了什么讯息。

只是高维度人类选择库伯的原因,到底是为了让人类学会建造空间站,还是让他学会牺牲,然后把这个精神传递给更多后代,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也许,存活至未来的高维度人类,只有库伯一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